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西汉开国,论功行赏,群臣争锋,最终推定,萧何第一。盖棺定论后,司马迁赞:“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此言中肯。观萧何一生,始为秦朝刀笔吏,碌碌而不没奇志,随刘邦起义后,虽无攻城略地之功,但不废王佐之才,克己勤勉,鞠躬尽瘁,奠定汉朝基业,终成一代名相。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位“建汉第一功臣”,追寻其足迹,还原当年的历史,便能看到秦末风云中,萧何、刘邦等人如何脱颖而出;萧何如何怀抱匡扶之志,辅佐刘邦定鼎天下,兴邦建国;功成之后,萧何在复杂的宫廷政治之中又如何立身,以得善终。

萧何生于战国末期,在他青少年时期,秦已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但硝烟并未完全散去,秦的苛政加剧了社会矛盾。百姓受“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思想驱使,看似平静的强秦统治下,实则是暗流涌动。

尽管身处乱世,但萧何出身富家,并以“文无害”被优擢为沛县主吏掾,如果仅仅为了生存,或者受小富即安思想支配,那么他做个衣食无忧的秦吏足矣。但萧何不甘心永远做大秦暴政的忠实走卒,他以敏锐的眼光准确判断出时局的走向,积极谋划,蓄势待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也应验在了青年萧何身上。他利用职务之便,团结曹参、夏侯婴、周勃等县衙好友,又聚拢樊哙、卢绾等江湖侠客,组建了以刘邦为首的“沛县军团”原始班底,在风起云涌的反秦起义中独树一帜。

青年时的萧何主动放弃富裕生活,参加反秦起义,并非为了个人利益,而是顺应历史潮流所做出的呼应,意在击碎乱世,重建新天地。

一路奋斗,攻入咸阳,是萧何人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对于素有抱负的萧何来说,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激励出千钧重担压在身的责任感。当沛县军团暴露出贪图安逸、追求纸醉金迷的本性,将领忙着抢占府库良马、瓜分金饰珠宝,刘邦也霸占王宫、恋恋不舍的时候,萧何却独具慧眼,“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这种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已经完全超越了农民起义军的见识,为建立新的王朝夯实了基础。在楚汉战争及汉朝初创的艰难时期,刘邦之所以能够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有赖于萧何及时收藏的秦朝律令、史料。

刘邦受项羽打压,被分封到汉中、巴蜀以后,事业和心情都陷入低潮期。萧何却稳扎稳打,不厌巨细,将汉中和巴蜀之地经营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为还兵三秦、进取天下做了充足的准备。此举不免让人联想到后世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诸葛亮在蜀汉建立后苦心经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萧何又何尝不是如此。正是从这时起,萧何开始真正发挥出其王佐之才。

萧何的未雨绸缪,赢得了刘邦的赏识和信任。“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为了营建长安城,他兼任设计师,亲自担纲,让长乐宫、未央宫挺立在民众心头,成为王朝的象征;为了保护文化,他筹建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和国家图书馆(天禄阁),让文化的种子扎根华夏大地;为了救民济民,他主持兴修水利,让山河堰的清水长流至今,润泽良田与人心;为了解救灾民,他主张开放皇家园林,租借给百姓耕种……刘邦在前线打仗,萧何就在后方夯实统治根基。

《礼记·中庸》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历史的经验从来如此。凡事提前谋划,做足准备,成功概率就高。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国家就治理不好。

萧何是辅佐刘邦的帮手,更是挖掘人才的高手。韩信投奔刘邦后,始终不得重用,失望之际,他逃离汉营,另找出路。萧何追回韩信后,强力举荐他为大将军。可以说,如果不是萧何,也就没有韩信后来率领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又在垓下设十面埋伏,歼灭项羽全军等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萧何月下追韩信,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识才荐贤的典范。

但任凭萧何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有声有色,他的内心始终是孤独的。我们很难从史料里看到他与某人私交甚密的记载。汉朝开国,论功行赏时,萧何位列第一,导致昔日老友纷纷远离,让他成为孤臣。更令人悲叹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配合吕后诱杀韩信,给人留下了一个薄情寡义的印象,这也成为萧何一生中饱受诟病的污点。

刘邦对萧何也并非完全信任,萧何甚至需要自毁名声来消除刘邦的疑心。

高祖十二年秋,英布起兵反叛,刘邦御驾亲征,多次遣使询问相国萧何在做什么。门客对萧何说:“您快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惊问其故,那人说:“您位极人臣,富贵之至,难道还可以再增加吗?而您从刚进关中的时候起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您总是勤勉办事,得到了百姓的欢心。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图谋不轨。您何不贱价强买一些民间田宅,败坏自己的名声?那样皇上对您就放心了。”萧何只好依计行事,刘邦果然满意了。

在后人眼中,萧何深谙政治上的生存智慧。然而在当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局势下,萧何还要背负王权的压力,在战战兢兢中继续治理国家,这种难言的孤独,谁解其中味?

晚年的萧何,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让民众休养生息,稳定了汉初的统治,使汉朝国祚得以延绵。刘邦死后,萧何继续辅佐惠帝,最终死于任上。

“了却君王天下事”,这句话足以总结萧何的一生。

翻开历史的画卷,萧何徐徐走来,随之而来的是那个群雄逐鹿、风起云涌的时代。让我们以萧何的视角,走进那个时代,跟随他的脚步去丈量历史的深度。无论后人如何评说,真实的萧何永远在史实里。明其始终,方知由来。 miiqQHZUx4SnstcpbXFfgYod5n2fNMfq7z27VpkDxN5mSYCXzTLRC77NthEJCa4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