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7
你总有一天将爱我

作者:[英国]罗伯特·勃朗宁 朗读:冷心清

你总有一天将爱我,我能等

你的爱情慢慢地生长;

像你手里的这把花,经历了

四月的播种和六月的滋养。

今天我播下满怀的种子,

至少有几颗会扎下根;

结出的果尽管你不肯采摘,

尽管不是爱,也不会差几分。

你至少会看一眼爱的遗迹——

我坟前的一朵紫罗兰;

你的眼前就补偿了千般苦恋,

死有何妨?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飞白 译
选自《勃朗宁诗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诗歌作者–

罗伯特·勃朗宁

Robert Browning,1812—1889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的丈夫。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他以精细入微的心理探索而独步诗坛,对英美20世纪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读:

在你之前,不知生;在你之后,不惧死

海角/文

可是爱只要是爱,就是真正的美。

就有接受的价值。

——伊·芭·勃朗宁

“你总有一天将爱我”,这不是诗人勃朗宁的浪漫幻想,而是爱的信仰。很多人觉得这种等待只留存于诗句里,可它着实为勃朗宁夫妇所拥有。

伊丽莎白在10岁时就读莎士比亚的作品,12岁时便开始动手创作。15岁时,不幸骤然降临,她从马背上摔落,脊椎受伤,从此瘫痪在床,醉心诗歌创作。

勃朗宁夫妇曾以诗文邂逅彼此,当时伊丽莎白早已蜚声文坛,而勃朗宁却寂寂无名。

她常年行动不便,久卧床榻,甚至还比勃朗宁年长6岁,但世俗凡间的种种困境,丝毫不妨碍爱情的生长。

一如伊丽莎白之言:“尘世的刀枪无论多么密集,也不能伤害我们丝毫。”

他们寄雁传书,感受到彼此那份“遥远的相似性”,在信里,勃朗宁这样写道:“我真是对你的书万分倾心,我也同样倾心于你。”他爱上了她的诗,更爱上了写诗的她。

面对这份告白,伊丽莎白有过自卑,也有过挣扎,她犹疑自己可以被爱,遑论一份持久的爱。

一位愿意分享,另一位有心回应。他们参与彼此经历的幽暗时刻,并给予最及时的宽慰。婚后,在勃朗宁的悉心照料下,伊丽莎白竟重新站立起来。

在你之前,不知生;在你之后,不惧死。

他们的爱旷日持久,更让世人相信,“杉木与路旁的蒺藜一旦投入爱火,会发出同等的光辉”。人生是一连串的等待,勃朗宁用“死有何妨?你总有爱我的一天”来剖白心意。

庆幸他并没有等到海枯石烂,伊丽莎白就已经接受了他的爱。尘世间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才最为可贵?时针指拨到被卷入物欲的浪潮的当下,人们更会深思这个问题。

相信总有一天,每个渴望爱情的人,都会等到自己的爱人,不会辜负这漫长的等待。 6FFI3La9NQENOYSaXntrqxqCCz+A9lYjs6J30r0ruBCSFhm+vuCr0gpRDqBQ4p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