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甲岸三记

两杯糖水。一杯叫作“红豆双皮奶”,冰凉,放在我的面前。一杯叫作“香芋西米露”,常温,放在妻子的面前。

相向而坐,用勺子轻轻搅拌,吃几口聊几句。快吃完的时候,我发现了不同。抬头问从身边经过的老板娘,为什么一个铁勺,一个用塑料勺?老板娘说,香芋西米露用的是方形的浅盘子,塑料勺短而宽,可以多盛出一些;红豆双皮奶用的是圆形碗,铁勺长而细,可以轻松探底。

哦。其实还有一点老板娘没说。红豆双皮奶比西米露凉,铁比塑料寒气重,可以更大限度地保持双皮奶的凉。

至于为什么香芋西米露用方形的浅盘,红豆双皮奶用圆形碗,老板娘没讲。这么细致的经营者,她的做法一定都有自己的道理。

糖水店遍布深圳。最初,朋友徐东请我吃糖水,绿豆海带粥。这两种食材搭配在一起,在我看来颇奇葩。盛在一个小碗里,口感有点甜有点沙。绿豆很凉,海带很凉。吃一口,一身的劳累和濡湿一下子被压下去了。

名为糖水,绝不止糖水。仅从名字上看,“木瓜提子西米露”“椰汁芒果凉粉”“杂果凉粉”“白果莲子百合”“芦荟芒果双皮奶”……凡你能想到的食材,几乎都可拿来做糖水,或炖或煮,干稀结合,遂成一份解渴扛饿的小吃。在街头走累了,可补充水分,也可解一时之饥。

糖水是口舌的情人。适合没食欲时吃一点,又不能天天吃。偶尔一次,便难舍难分。隔一段时间必须重温一次。

甲岸村里有几家糖水店,最著名的是对门两家。一家名为“董记糖水店”,一家名为“正宗化州糖水店”。

“正宗化州糖水店”空调开得很凉快,店面大一些,其实也不过二十平方米。对面的董记,大概十来平方米吧。一般要求顾客打包带走,不欢迎在店里坐着吃。

门对门,自然有竞争。“董记”店中贴着红纸,上书:“请认准本店铺地址及招牌,宝安区甲岸村179栋3号铺”,另一张红纸则写“对面开的糖水店不是我们的”。老板娘悄声说:“他们做得不太好吃,如果说是我们的,会砸我们的牌子。”

“正宗化州糖水店”不示弱,门楣上一个电子屏,滚动播发:“本店是甲岸村第一家真正来自化州的糖水店,许多老宝安和本村居民均可见证。真金不怕火炼,正版不怕山寨。”

两家糖水店主打都是芋头糖水。用新鲜的芋头,蒸煮各一个多小时,以传统工艺配置。北方人看来,这不就是煮芋头嘛。深圳人不这么认为。好吃就会有拥趸,据说白领青年们特意从南山、福田等处赶来品尝。

我们来吃,一是尝鲜,一是看热闹。两家糖水店的表演式叫阵,已成本地一景。故,两家店里都坐满了人,周末傍晚还有排队等候者。两个天天打架的人,造就了话题,吸引了眼球。他们都是胜利者。其他店铺老板看着,不知是否想赶紧找个对手打架。

郭德纲相声里讲,一个赌徒清晨回到家,脸上写满了内疚。妻子质问他,孩子有病,让你去买药,你却彻夜不归。还有,谁在你脸上写了这么多“内疚”?

“饺子李”的小店里写满了幸福。不是比喻,墙上真的写着呢:“朋友,我正在幸福的路上。祝你幸福。”

此外还有价格表。当地报纸报道过这家小店,店主裱糊起来,贴在显眼处。曾有顾客将二十万元遗落店中,店主拾金不昧。电视台播出的画面截屏也贴在显眼处。

顾客一边吃一边抬头看墙,不用担心寂寞。

夫妻两人,来自东北的李鹏和来自江西的谢金华,永远在包饺子,好像永动机。他们戴着口罩,遮住了半边脸。七八个盛菜馅儿的钢盆,葫芦娃一样排列在案板上,盖着保鲜膜。和好的面放在另一个盆里。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小声聊天,妻子还时不时笑出声来。笑声在狭小的店铺里流淌开来。

室内仅有两张桌子,全部坐满也不过八个顾客。拼桌是必然的。等位的时候,我们出去转一圈,回来看到还是坐满了人,一拨儿舌头走了,换了另外一拨儿舌头。

村中的农民房本来就离得近,所谓握手楼。“饺子李”隐藏在一个更狭窄的小巷子里,一米阳光从天上露下来,不会让行人见到自己的影子,影子都被楼墙遮蔽了。

有时候突然来一阵太阳雨,直直地落在行人头上。没处躲,便闪进“饺子李”。李氏夫妇赶紧让开。夫妻收腹,贴在一起。

这里只卖饺子,没有任何多余的菜,除了酱油醋等调料,连咸菜都没有。不卖酒和饮料,给一小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屋内禁烟。不送外卖,可以打包。

就是要把食客摁在这里,老老实实地吃一盘饺子。

我喜欢牛肉馅儿,妻子喜欢猪肉白菜馅儿。在这里吃过多次。皮薄,馅儿大,多汁。小份儿的12个一盘,个个饱满鲜亮。

按报纸上写的,店主的冰箱里从来不存冻饺子,都是现做现卖。每天到市场上挑最新鲜的蔬菜和肉,香菇馅、西葫芦馅、芹菜猪肉馅、羊肉青椒馅。馅儿就是一道菜。

那些来来往往应酬的人,见过吃过,味觉已麻木,坐下来认真品上几个饺子,被饺子拉回到人生之初始,对美重拾好奇与惊讶。瞬间,世界复活了。

老李说自己多的时候一年可卖90万个饺子。我拿出手机计算了一下,90万除以360天,平均每天2500个。一个饺子能赚一毛钱(或者两毛钱)纯利润吗?我希望他们多挣一点。90万个饺子可是一个一个包出来的,外加和面、拌馅、煮熟、销售、收拾碗筷。让你站在路边数数,从1数到90万,数上一年,给多少钱能干?

他们把平和包进饺子里,把自己的生活态度也包进饺子里。食客轻拍小腹,买单之后都会收到老李的一声“谢谢”。幸福填满了彼此的空间。

最近一次,店主忧心忡忡地说,生意不好做了,以前每到周末挤得水泄不通,现在人流不旺了。房租高,住户也都搬走了。好在现在是夏天,冬天生意应该会好些吧。

他的口吻不是很确定,是自我安慰,也是期盼。这么一个小店,跟荒地上奋力生长的野草差不多。要茁壮些,必然先自身用力,但扛不住稍大一点的天灾。

我是个消费者,只能多买几盘饺子帮他。我看着他,不知道自己是在亲历一个兴衰的波峰波谷,抑或只是目睹了一个无常的个案。希望是后者。

荣基快餐属甲岸村,但不在村子里。面向着大街,亦人来人往。

有一次住院一周,中午吃饭成问题。妻子按塞进病房的宣传单点了几次盒饭,口感一般,颇像应付病人。护士推荐说,可以试试“荣基”,我们都吃这家的外卖。

试了一次,便有了依赖感。妻子尤其喜欢他们的红烧带鱼。一个简单的菜,让你愿意反复吃,那个菜里一定包含了经营者的心血,而不是随意做出来的。

“荣基快餐”离医院颇有一点距离,辐射这么远,亦可佐证店主的经营能力。

盛夏,高大的异木棉上站着数不胜数的粉红花朵。偶尔一朵,承受不住阳光的重量,掉落下来,在滚烫的柏油路上颠一下,滚到阴凉中。短裙的长发女孩儿挤满了街道。从后面看都挺靓。她们有的流进旁边的商业综合体——海雅缤纷城,有的流进荣基快餐店。

店里摆着做好的一碟碟、一碗碗的菜,荤素兼有,牛肉炒蛋、麻婆豆腐、鱼香茄子、冬菜肉片青瓜、豆豉鲮鱼凉瓜、榄菜排骨、酸菜大肠……均为家常菜,少则三五块,多则八九块,两元钱一份白米饭随便添加,附近的打工者十几元二十几元可以吃饱吃好。店员以中老年妇女居多。不仅讲味道、口感,讲营养,还要讲服务,讲品质,讲性价比。饭店能长久做下来,一定在各种需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荣基快餐的创办者是两个年轻人,阿荣和阿基,都在工厂打过工。2002年合伙创办快餐店,只为不再给别人打工。他们自己做饭自己送,是今天外卖小哥的雏形。两个人骑着自行车穿行在附近的街道上,接到电话就出发,从上午十点跑到下午两点,一个看车,一个上楼送餐,一天四十多份外卖,二百多块钱的营业额。

合伙四年,基本没利润,阿荣看不到前景,选择退出。现在老板就是阿基一个人,带着团队硬挺过来。除了总店,他们在流塘榕树路上开了一个分店。能挣多少钱真不好说,这种小本生意。

他们的口碑在坊间越传越好。他们的烧腊饭最有名,金灿灿的一块烧腊,一刀斩下去,啪地扔在案板上,端到桌上,仿佛香港电影里的场面。

人影开始晃动。仿佛是夜色召唤了他们

甲岸村,本名“隔岸村”,粤语中“隔”读“甲”,以讹传讹,遂成现名。村民均姓黄。传说,祖先从珠江东岸的广东中山迁徙到珠江西岸的新安县,两地隔着珠江入海口相望,取名隔岸村。另一说,当年一条河将村子一分为二,村民隔岸相望,故称隔岸。

临街处,古香古色的牌坊上写着“隔岸村”三个字。深圳的汽车和高楼淹没了村落。原住民都是靠这一个牌坊来找到自己的家。比如著名的“皇岗村”,名为村,实则市中心,若不见“皇岗村”牌坊,村民必迷失方向。新移民见之,想起多年前这里曾是稻田和石砌小屋,不由肃然起敬。

以前穷困的时候,甲岸村民大量去往香港,因此如今香港亲戚特别多,双方往来也多。村中有“华光大帝”(即三只眼的马王爷)的庙宇,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是传说中的华光寿诞,村民会请粤剧团演出助兴,连唱五天。原住民集体吃大盆菜,定居香港的亲人们也都回来。十分热闹。

村子坐落于特区关内关外的交界处,一度成为交通要道,多年前也曾是藏污纳垢之地,后经不断治理,地面纤尘不染,车辆停放整齐。盆栽的鲜花一个挨着一个。走在城中村,不用特地去注意花草,但心思已经受了鲜花的感染。市场自然筛选,村里村外遍布饭馆饭店,精致美食,一个晚上可以吃遍全国。这些美食是附近居民的日常。

即使是很旧的楼房,你也看不到斑驳。斑驳易让人产生年华流逝、无能为力的感觉,再大一点就是绝望。在这里感受到的是鲜活的、向上的、怀揣着希望的东西。整个城市都弥漫着这样一股气息。你可以用“积极”这样的词汇来表述之。但从长远看,也可能是盲目乐观,甚至短视。

再一想,哪有一劳永逸的情绪?所有事物必然从一个低潮走向一个高潮,也要从高潮走入低潮。波波折折。

多年之后,我再回来,若能见到竞争的、幸福的、白手起家的人们还在,一定进村去敬他们一杯酒。 Alm9qOLeTxy3g26k3/i4W1SMJts6iHNpael/XJSypTSNkRXQwnqUh3XQmSWKba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