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劳动价值理论未来的命运

如前所述,曾经盛极一时的劳动价值理论如今却为被一些人雪藏或遗弃。但是,如果人们能够理性地去反思一下当初导致该理论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原因,即或说,反思一下当初人们创建其所试图要去实现或完成的目标任务,其客观上曾经对当时的经济社会或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过的那些积极作用意义,以及今天的众多经济学流派在面对同样或类似的社会现象问题时所具有的尴尬处境等相关问题的话,也许就会对有关其未来命运的问题有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

概括起来,导致劳动价值理论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原因,即或人们当初创建和认识探究该理论试图要去实现或完成的目标任务,可能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为了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雇佣劳动关系所具有的合理优越性和永恒性,或者又是为了证明前者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及其行将消亡的历史趋势

面对由商品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社会或文明的高速发展,经典和古典学派的学者们创建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要去证明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商品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使得人类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得以如此迅猛的发展进步,并创造了如此丰富和众多的社会财富,同时还使得此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或劳动者群体的生存条件或质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改善(特别是在与封建制和更早历史时期的类似情形相比时,更是如此),除了得益于日渐发达完善的商品经济关系所具有的那双“无形的手”的作用之外,很大程度上则更应当归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有的劳动组织或雇佣劳动关系形式所具有的奇效。

因为,相对于封建制或亚细亚生产方式条件下的那种曾经被许多文人骚客们誉为充满诗意的劳动组织或社会关系形式及其所具有的作用特征和效率说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雇佣劳动关系形式至少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其一,此时从事每一种社会劳动所必需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诸要素条件,已经从封建制或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那种紧密统一在一起的结合方式中,再一次以全新的形式被分割或分离开来(本书的第五章将指出,尽管在奴隶制社会时期也曾长期相分割或分离过。但当时作为被分离开来的劳动力一方的奴隶们,甚至已完全丧失了人身的基本权利),分别归工人或劳动者和资本家们所有,并通过雇佣劳动关系形式被紧密地整合或结合在一起。

其二,此时在上述雇佣劳动关系中的工人或劳动者群体,为了实现自身的繁衍生息或再生产目标,不得不将其所具有的劳动力出卖给作为此时的生产资料等生产诸要素条件的所有者的资本家群体,并完全是被动地根据后者的意志去从事或参与相应的社会劳动。而此时的那些作为生产资料等要素条件的所有者的资本家群体,如前所述,则已完全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他们完全凭借其对上述生产诸要素条件所具有的所有权,去决策和组织管理主要是由其所雇佣的工人或劳动者们去完成的那些社会劳动,决定相应的劳动成果或社会财富的分配形式,并因而占有更多的劳动成果或财富。客观上也使得此时的人类社会由此而能够更为高效地利用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诸要素条件在内的有限资源。

其三,此时的上述资本家们与劳工阶级或劳动力们之间所具有的雇佣关系,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类似情形相比,至少从形式上看已显得更为平等互利,且后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享有所谓的自由民主等权益,并因而使得他们在其所从事的社会劳动中具有相对更为高昂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或动力。

经典和古典学派的学者们因此而几乎都一致地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雇佣劳动关系是导致人类文明得以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最为先进和优越的社会关系或制度形式,并断言它们应当具有永恒性的意义(马克思曾对这些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过尖锐的批评)。而今天的大多数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者们,实际上也一直都承继了由其嫡系鼻祖们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探究后所得到或提出的上述结论或观点。

当然,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探究,也曾在与封建制时期及更早之前的类似情形相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由衷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雇佣劳动关系对此时的人类文明高速发展和社会财富快速增长所具有的正能量和高效率作用而叹服。但当他在面对上述雇佣劳动关系同时也将导致此时的工人或劳动者群体,并不能与资本家群体同步分享到由上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红利,双方之间由此所形成或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现象还呈愈益加剧或恶化的趋势,且致使工人或劳动者群体处于更为贫困化的处境等负能量的作用等社会矛盾及后果时,客观上又使得他在看待和评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雇佣劳动关系的相关问题时,不可避免地要带有一些情感方面或意识形态观念之类的因素。从而往往也有可能会驱使他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认识探究的重心,更多的移至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客观存在的上述那些负能量的作用及后果的揭示发现和批判上面(本书的第九章中还明确地指出:马克思创建其劳动价值理论的目的,可能更多的还是为了要为其所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寻求理论依据)。

显然,之后由他所提出的诸如异化劳动的范畴,以及有关剥夺剥夺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雇佣劳动关系自我否定的历史趋势和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将取而代之等理论观点,很大程度上都有可能是他在上述历史背景条件下所形成的。

可见,正如本书的第二章中将要指出的那样,经典、古典学派的学者们在认识探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雇佣劳动关系的有关问题时,可能往往更多的只看到了后者在当时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和正能量的作用及后果的那一面。即或说,只看到了人类社会受其作为动物类的成员所具有的基因或动物性本能的动因及作用形式的驱动,当具备了相应的历史条件时,必然会选择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雇佣劳动关系作为实现其繁衍生息的目标的策略的那一面。但他们却忽略了由此时的人类文明程度所决定了的,人们呼唤和追求实现平等、公平、公正等精神方面需求的目标的动因及作用形式,客观上又必然要求人类社会不断地去改变或减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雇佣劳动关系中客观存在的那些负能量的作用及后果的那一面。而马克思的做法则可能是恰恰相反,即更多的是放在了后一方面。

二、为了更为客观科学地解答,导致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和社会财富等范畴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与机理等相关问题

显然,当年的经典、古典学者们与马克思创建和不断完善发展劳动价值理论需要实现的另一个重要的目标任务,与今天的经济学家们通过创建和不断完善发展各自的经济学理论试图所要实现的目标任务大致相同,即主要都是为了要去寻求处理或解决诸如像生产与消费、投资与储蓄、就业与失业、收入与分配或贫富悬殊等一系列社会现象问题的最佳方案。

如前所述,当时的经典、古典学者们和马克思,很有可能是因为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这样一个关系问题,即上述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一系列社会现象问题,与商品的价格和社会财富及其形成的原因与机理等相关问题之间,或者与人类劳动行为及相关问题之间,客观上一定存在着某种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因而,他们往往都选择了将后者作为寻求解决前者的最佳方案的认识探究对象或切入点。或者说,将劳动价值理论及其中的有关劳动和价值范畴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为寻求解决前述那些社会现象问题的最佳方案中所涉及的最为核心或基础的问题。并试图通过各自所创建的劳动价值理论,去解释那些社会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寻求其不断发展演变的规律,从而据以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或解决方案。而他们当年的上述选择,客观上也就成了导致劳动价值理论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是,如前所述,经典、古典学派和马克思等学者们当年的上述选择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即使从常识来看,上述那些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问题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演变,本质上都不过是人类劳动行为及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关系或制度形式条件下所形成的众多外在的历史表现形式而已。或者说,是前述的劳动和价值范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相关客观条件下所具有的不同的历史表现形式而已。

因而,人们发现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劳动和价值范畴所具有的实质内涵,以及其与价格和社会财富等范畴的形成之间所具有的因果关系或内在联系等相关问题,实质上就相当于是人们在物理和生物学中揭示发现诸如构成物质和生物的粒子和基因等之类的相关问题。

显然,人们首先只有在更为客观科学地揭示发现了这些最为核心或基础的问题中所缊含的奥秘,进而揭示发现了前者与作为其表现形式的前述那些一系列社会现象问题之间所具有的因果关系或内在联系等奥秘的基础上,方才有可能逐步更为理想地去实现前述那些目标任务。这就如同人们只有在物理和生物学中揭示发现了构成物质和生命体中的粒子和基因之类的东西之后,方才有可能据以逐步更为客观科学地去揭示发现自然界和众多生物体等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具有奥秘一样。

然而,尽管上述学者们的选择有可能确实是正确的。但前述的那些种种历史客观条件局限性等原因的制约,客观上又必然会致使他们既难以更为理想地去完成上述任务,还因而使得他们在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探究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存在着许多不完善性或缺陷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本章的第一节中已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从而也就决定了他们并不可能据以更为理想地去完成前述那些目标任务。

显然,上述学者们之后的众多近现代经济学家们,由于种种原因(当然也可能包括因他们对劳动价值理论已丧失了信心或对其抱有偏见等)所致,却往往都直接跨越了前述的那些作为现实中的众多社会现象问题所涉及的最为核心或基础的问题,即或迈过了有关劳动和价值范畴与价格和社会财富等一系列社会现象问题的形成之间所具有的因果和逻辑关系等问题,而直接将只是作为前者表现形式的后者确定为其认识探究的对象或切入点。理论上,其后果就必然将如同人们在尚未揭示发现粒子和基因等之类的东西及其原理之前,去奢谈或妄谈和处置极为复杂的物理和生命等客观现象问题一样。近现代的经济学理论及由其所引导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似乎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为了解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或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等社会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相关问题

如前所述,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所谓剩余价值或利润,以及不同的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不平等和贫富悬殊或两极分化等社会现象问题不断产生和恶化的原因等相关问题(特别是在近现代,其中还包括不同国度或民族或文明之间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书的第二和第九章中将分析讨论它们),一直以来都曾经是经典、古典学派与马克思等学者们试图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探究去解释和应对的一个问题;也是之后的那些完全否定劳动价值理论的西方近现代经济学家们试图运用各自的经济学理论去解释和应对的问题。

为此,可以概括性地将人们已提出的不同原因说观点及相关理论,划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由马克思及其理论的肯定或信奉者们所提出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雇佣劳动关系原因说观点及相关理论,即所谓的剩余价值或剥削的原因说及相关理论;二是由经典、古典学派的学者们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们分别提出的多原因说及相关理论。

实践表明,上述原因说观点及相关理论,都远未能更为客观科学地去揭示发现剩余价值或利润等相关的社会现象问题的本来面目或奥秘。但正如本书的第九章中将要通过专题分析讨论所指出的那样,至少从理论上看,马克思和经典、古典学派的学者们所选择的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有关问题的认识探究,去寻求导致前述那些社会现象问题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原因的方式或途径,更有可能帮助人们更为客观科学地去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任务。当然,前提却是人们要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的不断完善发展而使得其具有更多的客观科学性。

可见,当初人们试图通过创建劳动价值理论和认识探究其中的相关问题的方式或途径,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前述那些社会现象问题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原因等相关问题,至今都尚远未能更为理想地去完成或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而且一直都还是困扰着人们的一道道未解的世纪性难题。而人们因雪藏和遗弃了劳动价值理论,并试图通过其他方式或途径去攻克它们的种种尝试,也都因这些新的方式或途径并不能像劳动价值理论那样,可以触及上述那些问题中最为核心或基础的问题,即或触及其内在的本质矛盾双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亦即其内在所涉及的类似于物质或生命体内在的粒子或基因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故大多都只能是短命和无功而返的(在本书的以下有关章节中,还将陆续分析讨论这些问题)。因而,结合今天已不断发展演变了的前述那些客观条件,像经典、古典学者们和马克思那样,坚持继续通过深入认识探究和不断完善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的方式或途径,去完成或实现上述那些任务或目标,也许仍将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章只是相当简要地对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劳动和价值范畴的发展演变史进行了一些回顾。并明确指出:

其一,尽管它们并不能代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演变史,但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其浓缩的发展演变史。因为劳动和价值范畴是劳动价值理论中的最为核心或基础的问题或范畴,后者的不断发展演变是完全要建立在前者的不断发展演变基础之上的。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认识把握了劳动和价值范畴的发展演变史,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认识把握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演变史。

其二,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劳动和价值这两个看似相当简单的范畴所具有的实质内涵的认识理解,却还是相当原始、模糊和混乱的。这既表明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已有的认识探究成果,还是相当粗浅和具有许多不完善性的。也许,这就是人们曾经在简单地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时,招致惩罚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损失代价的主要原因,也是劳动价值理论今天处于被人们雪藏或遗弃的尴尬境地的主要原因。

其三,尽管人们当初选择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探究试图要去完成的历史性任务,今天仍然远未能得以完成,且人们要揭示发现其内在所蕴藏的奥秘也并非易事。但劳动价值理论作为人们认识探究一定的人类社会关系形式条件下的相关社会现象问题的一门社会科学,却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aFg2UdSk5FlEIPtsDdTfQooLtAvL478fzEwz7J8P3uSK5G37YQvdguApPYD9LW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