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物学

捕食:螳螂拥有敏锐的视觉,并依靠发达特化的前足攫取、控制猎物。尽管强有力的捕捉足可能严重地创伤或损坏猎物的身体结构,但被控制的猎物并不会被刻意杀死,而是以咀嚼式口器直接啃咬,直到猎物因肢体破碎而失去活性。螳螂的猎物几乎全是昆虫或近缘的陆生节肢动物,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对昆虫的偏好,而是因为在所处的环境中,在螳螂可控的体型范围内的小动物几乎全是昆虫,这也意味着对大型螳螂而言,小型脊椎动物依旧可能出现在它们的菜单之上。小型鸟类是最常见的非常规猎物,各大洲都存在有能力捕猎小鸟的螳螂。大多数螳螂并没有特殊的捕食偏好,但一些习性或形态独特的类群依旧可能有比较专一的食性:在树干上活动的怪螳属 Amorphoscelis 非常善于以细小的前足灵巧地攫取身旁经过的蚂蚁;在亚洲东南部分布的箭螳族Toxoderini的种类则偏好捕食蝴蝶,它们捕捉足上纤细的直立长刺很适合卡住蝴蝶这种有宽大翅膀但反抗能力较弱的昆虫。

捕食中的中华刀螳 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捕食中的察隅齿螳 Odontomantis chayuensis Zhang。螳螂是守株待兔型的捕食者,但像齿螳属这样的物种也会在一定范围内追击猎物,它们甚至能主动追击距离超过 50 cm的猎物

宽胸菱背螳 Rhombodera latipronotum Zhang是一种在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拟叶螳螂,它们翠绿色的保护色和前胸夸张的扩展,就像多数情况的活树叶一样,前胸扩展的边缘也圆滑规整

伪装:大多数螳螂都有着较好的保护色或结构上的拟态。保护色通常为近似所处环境的绿色或褐色,但也有如弧纹螳属 Theopropus 般的明暗相间模拟花丛阴影的保护色。螳螂的拟态则更加多样化,也伴随着更多的结构上的特化。对于模拟绿叶的螳螂,常可见到前胸边缘规整的扩展物和宽阔的翅膀,用于模拟宽大的绿色叶片;而拟态枯叶的螳螂,这些扩展结构的边缘则常常呈撕裂状,以模拟破败枯叶的不规则边缘。除去树叶外,花朵、枝条、藤蔓、苔藓地衣等也均有与之拟态的螳螂种类,一些螳螂还可能模拟砂砾、鸟粪,甚至有攻击性的蜂类和缺翅虎甲这样不适口的其他昆虫。同一种螳螂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拟态对象:冕花螳 Hymenopus coronatus (Olivier) 的 1 龄若虫色调红黑相间并有光泽,是对小型蝽类的拟态,而它们长大后则拟态浅色的花朵。原螳族Anaxarchini的螳螂 1 龄若虫拟态蚂蚁,逐渐长大,它们则转变成绿色藏匿在叶片之间。

中南拟睫螳 Parablepharis kuhlii asiatica Roy是生活在华南至东南亚地区的拟态枯叶的花螳,可以看到它们前胸背板的扩展物也像破损的枯叶那样有着撕裂状的边缘,身体颜色也是枯叶般的黄褐色

一些螳螂的若虫有拟态其他昆虫的现象,原螳族Anaxarchini(左图)的低龄若虫拟态蚂蚁,而冕花螳 Hymenopus coronatus (Olivier)(右图)的 1 龄若虫则拟态有毒的蝽类

钩背枯叶螳 Deroplatys desiccata Westwood的雄性成虫,和很多螳螂一样,平时它们有着很好的伪装,在遇到近距离的惊扰时会突然撑起身体展示后翅的亮紫色恐吓敌害

警戒:一些螳螂在遇到威胁时会做出夸张的动作、展示鲜艳的色彩来恐吓敌害。这些动作通常包括展开前足、抬起并摇摆身体,对于后翅有鲜艳色彩的物种,通常还伴随着展翅的动作——这也是一些短翅物种翅保留下来的主要意义。螳属 Mantis 及静螳属 Statilia 等还会用腹部摩擦后翅来发出“嘶嘶”的声响。一些斧螳族Hierodulini及花螳族Hymenopodini的若虫在腹部也有特殊的色斑,这些色斑平时因腹板的遮挡而隐藏,在遇到惊扰时随腹部撑开而显露。

明端眼斑螳 Creobroter apicalis (Saussure)的若虫,腹部鲜艳的色斑平时会因腹板的交叠遮挡而隐藏

繁殖:成熟的雄性螳螂会遁寻雌性螳螂散发的信息素寻找配偶,而近距离则靠视觉相互识别。一些雄性螳螂在交配前会作出特殊的识别动作,以避免被雌性螳螂攻击。螳螂交配时间长短不一,从十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交配过程中,雄性螳螂即使被雌性啃食也能完成交配,但在自然环境中,食“夫”现象并不常见。在交配后,雄性通常会迅速离开,两性一生皆可多次交配。

交配中的广斧螳 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雄性的头部及一部分前胸已经被雌性吃掉,但雄性螳螂依旧能完成此次交配

交配中的弧纹螳 Theopropus sp.,这个种的雌雄两性有着相当悬殊的体型差异

当腹中的卵发育成熟后,雌性螳螂便会产卵。绝大多数雌性螳螂会把卵产在树枝、树叶、草叶等植物性材料上,向阳面的墙壁上也被一些螳螂选作为产卵地;广缘螳属 Theopompa 、石纹螳属 Humbertiella 、金螳属 Metallyticus 等栖息在树干的螳螂会将螵蛸产在树皮缝隙之中;在冬季寒冷的北方,虹螳属 Iris 和静螳属 Statilia 会钻到岩石缝隙或石下产卵;生活在干燥的荒漠环境的铆螳属 Rivetina 及埃螳属 Eremiaphila 则能用腹部特殊的铲状结构挖掘地面并将螵蛸产在土中。雌性螳螂会一边排出泡沫一边把卵规则地产在特定的位置,并依靠尾须的摆动来感知螵蛸的形状。刚刚完成的螵蛸柔软而色浅,这个阶段泡沫层很容易受到破坏,在经过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干燥硬化后,螵蛸才会最终定型。多数螳螂在产卵后会很快离开,不过部分属的物种可能会攀附在螵蛸上守护数天甚至更久。小丝螳属 Leptomantella 及细螳属 Miromantis 的物种常常会在同一处持续产卵并守候,即使若虫孵化,成虫也不会离开。

产卵中的中华刀螳 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进入产卵状态后,雌性螳螂便很难被打断,即使受到严重的骚扰

多数大型螳螂一年仅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在北方通常秋季才能发育为成虫。热带地区分布的小型种则可能一年发生多代,没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多数螳螂都以螵蛸中的卵的形式越冬,但依旧有一些花螳科Hymenopodidae的物种以若虫形态或是兼有卵及若虫两种形态度过冬季。在新疆,浅色锥螳 Empusa pennicornis (Pallas)以大龄若虫越冬,即使冬季温度会跌破-20 ℃。在华南及西南冬季降雪的中高海拔山区,同样有很多螳螂以若虫形态越冬,它们在石下、落叶层或灌丛底部蛰伏,即使被皑皑白雪覆盖也不会冻死。这些越冬若虫在冬季到来之前便停滞发育,直到第二年温度适宜才开始继续蜕皮成长。在云南及海南等热带地区,一些螳螂也会以滞育若虫的形态度过干燥的旱季或气温稍低的冬季。

中华刀螳 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的螵蛸,螵蛸可以保护其中的卵耐受至少-40℃的低温

寄生性敌害:除去小脊椎动物、胡蜂、蜘蛛等捕食者的威胁,螳螂还有着多类的专性寄生性敌害。长尾小蜂科Torymidae的螳小蜂属 Podagrion 及广腹细蜂科Platygastridae的嗜螳广腹细蜂属 Mantibaria 的物种会寄生螳螂卵,它们以细长的产卵器穿透螵蛸的泡沫层将卵产入螳螂的卵内,一些种甚至特化出攀附在螳螂身体上等待其产卵的习性。此外,螵蛸还可能受到鞘翅目昆虫螵蛸皮蠹 Thaumaglossa 的蛀食及真菌类的螳螂虫草 Cordyceps mantidicola 的寄生。

正准备向中华刀螳 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螵蛸中产卵的螳小蜂 Podagrion sp.

线形动物门的索铁线虫属 Chordodes 的一些物种寄生于螳螂的若虫及成虫,螳螂因摄食携带有铁线虫幼虫的其他昆虫而受到感染,这些昆虫通常为幼期生活在水中的昆虫类群,如蜉蝣、石蛾、摇蚊等。铁线虫幼体在螳螂的消化道内发育并摄取营养长大;成熟后的铁线虫会诱导螳螂靠近水边,并从螳螂体内钻出,自由游动繁殖。铁线虫的寄生可能导致螳螂性征的模糊,造成鉴定上的误判。铁线虫寄生并不直接导致螳螂的死亡,一些螳螂也能在排出铁线虫后恢复并继续繁殖,但未能及时脱离水环境的螳螂依旧可能被淹死。除铁线虫外,双翅目寄蝇科Tachinidae的一些物种也可寄生螳螂;文献记录中螳螂亦有被捻翅目Strepsiptera昆虫寄生的记录。一些螳螂还可能受到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真菌的寄生,在北方的刀螳属 Tenodera 中较为普遍。

感染虫霉目真菌而死亡的中华刀螳 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这类寄生现象通常在北方较为普遍

从褐缘原螳 Anaxarcha graminea Stål体内钻出来的铁线虫,尽管铁线虫并不直接导致螳螂死亡,但一些未能及时离开水体的螳螂依旧可能被淹死 Vv3RbPeD/ROgt4HwmlpoeveK/g5MUgtQ0VKfKGoRjIuW8J30A7pjpXq1Fp2S1m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