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变与不变

过去40多年,中国在多数年份里实现GDP的高速增长,这主要归功于坚定地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全面和深入的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发展水平,也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1979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93.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只有16.59亿美元,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微乎其微;202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94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为147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633亿美元。可以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方之一,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拥抱者与参与者。

我本人也是全球化交流的受益者,属于改革开放后“人才出海”的第一批。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先是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数学系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1993年又在哈佛大学经济系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通过这些学习,我本人也走上了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和教育道路。

在过去几十年的多数时间里,整个国际环境对中国非常有利。世界经济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的产业内贸易,这为中国提供了更多加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机会。中国也成为全球对外投资的领头羊之一,其中发生了一系列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参与其中,当然有整合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环境发生了不少变化。特别是过去的十年,这种变化发生的速度在加快。有人用“乌卡”(VUCA),即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来描述这种环境的特征。这对在全球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来说无疑构成了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当下,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都正在经历一场复杂的大转型,多边贸易体制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贸易摩擦和关税问题层出不穷。保守主义回潮、逆全球化,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地缘政治考虑所带来的逆全球化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做投资决策,确定性是特别重要的因素。诸多不确定性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经济全球化本身也正在经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全球供应链正在缓慢重构,不少经济体对于供应链“在岸化、近岸化”的要求在提升。此外,全球价值链的知识密集度也在增强,低技能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

中国依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企业要出海,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人口红利竞争的时代已经或快要结束,未来必须靠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创新设计和品牌才能赢得国际市场。

同时,我们的很多产业体量极大,这种产能走出去,对外部的冲击也会很大。过去我们已经有这样的情况,现在和未来仍然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近年来“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增长很快,但已经引起出口目的地国家的反弹。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新问题,我们要未雨绸缪,争取从“卷赢”走向实现共赢。

以上这些都是变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变化也在发生,比如外面很多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都在变化,在此无法全部列举。

但是,我们也要坚信一些“不变”的东西。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坚定的是要相信经济全球化的长期趋势不会变。因为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可能再回到闭关自守的时代,逆全球化也没有出路。

在《出海》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全球化企业层面的一些不变。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联想集团,这是一家从北京中关村走到全国,走到世界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批出海企业之一。2024年是联想创立40周年,其前20年主要在中国市场发展,最近20年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联想是植根于中国,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公司,或者说是之一。

中国企业出海,构建全球化企业的竞争力,不变的就是要有持续应对变化的能力。不同的市场,变化千差万别;不变的是要打造获取、建立新能力的能力,这种新能力不是单方面的能力,不是说降低生产成本就够了,而是要增强全面综合的能力,比如,在公司治理、文化融合、合规、ESG上都要补足短板;不变的是要融入全球价值链,在产业链上不仅要把中国的产能释放出去,还要充分利用全球其他区域的产能,整合全球价值链。

各个行业和各家企业在出海、开展业务全球化运营的道路上,一定都会遇到自己的问题,有些是文化鸿沟,有些是公司治理,有些是合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找到恰当的、建设性的、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本书通过十个章节,覆盖了主要的问题模块,通过全局性的方法、最佳实践,用故事化的案例提供了借鉴。

从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企业出海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相反,不论是战略、文化,还是一些重大收购都经历过迷失与彷徨、失败与痛苦,企业在踩过很大的坑后才练就一些核心能力。中国的成功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离开的是本土市场,是舒适区,到了国际市场,是要到陌生市场去抢份额,很多时候要贴身肉搏,再加上足够的运气和智慧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中国的出海企业整体是一个贴上“中国”标签的矩阵。他们踏出去的每一步,或深或浅或踉跄,对于整个中国企业群体都是有意义的;他们蹚出来的路,或起或伏,对于整个国家经济都是有意义的。成功者的路径可供借鉴,跌倒者的教训以供规避,而任何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获得的成功,都是“中国”这个标签的成功。

出海企业间的借鉴、彼此呼应和互相成就将慢慢产生溢价效应,会让中国品牌成为一个招牌,争取让这个招牌帮助后来者,成为他们的加分项。如此往复,中国的企业才有可能在世界市场把路走得更宽,更顺,才能让中国经济整体踏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最后,我想要再表达一点,企业出海,不是要征服世界,而是要融入世界,服务世界,要有开放心态。过去我们谈到中国企业出海时,习惯于以中国为坐标。然而,一家真正做到全球化运营的企业也必须建立全球观,把企业放到全球化视野下去打量,并对所到国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做好企业公民。这样才能在全球发展得更顺利、更成功。如果中国有更多这样的全球化企业,对中国自身的助益以及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的贡献也会更大。

白重恩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21BkWSwd5b5h2hlDnpG68MuMyoQy0D579X6JLDt3uJXyybCfxVO5byuveI29U9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