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中观察动物多年后,研究者开始重新思考雌性动物的角色并发问:它们在发情期的性表现会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它们的行为和生殖过程?
处于发情期的雌性会主动追求雄性,还是会接受雄性的追求?科学家改变了看法,推翻了之前对发情期疯狂雌性的描述。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科学家认为雌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雄性追求下的被动接受者。(虽然他们研究的重点是动物,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新见解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情况——在实验室之外,传统上是男性引导,女性一般是跟随者。)
这种雄性主导的观点部分来自人们对雄性性行为的关注,科学家认为雄性的性行为比雌性的更复杂。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性行为的先驱弗兰克·比奇发起研究,结果似乎证明了同样的结论(不过他后来改变了看法)。 [18] 他观察到,公猎犬在被阉割后的很长时间内仍能成功地与母狗交配——并非因为它们生育了一窝小崽子(公猎犬已经被阉割了,因此生育是不可能的),而是因为它们也有像在床上吸事后烟那样的阶段。狗成功交配的标志是一种叫作闭锁的现象——公狗的阴茎使双方保持着屁股对屁股的姿势,保证精液充分地从公狗流入母狗的体内。可以说,公狗与母狗“锁在了一起”,直到这个过程结束。被阉割的猎狗仍然能够做到这件事。
然而,摘除雌性动物的卵巢(从而导致激素分泌的中断)却会让雌性的交配期戛然而止,因为雌性会拒绝雄性的交配邀请。 [19] 比奇的研究表明雌性的性行为受到了激素的严格控制:开关在发情期打开(若卵巢健全,激素会火力全开),在其他时候则关闭。而雄性不受激素周期的摆布,其行为会更为复杂。
因此,人们曾经认为,发情的雌性只会对雄性的刺激做出回应。 [20] 当雄性(比如啮齿动物或犬科动物)接近时,雌性如果处在发情期,便会接受交配的邀请。这种被动的雌性形象正好契合了雄性在动物界的主导地位。如果有人赞同这种观点,也是合情合理的:雄性会主动、会引导,而雌性不会。当然,很多人真的相信这是自然的法则,部分原因是,雌性没有像雄性那样得到细致的研究。我们可不要忘记动物研究中的阴茎偏见(第一章):雌性没有在实验室中得到像雄性那样多的研究,因此科学家对雌性的性行为自然知道得较少。 [21]
不过,对于雄性/雌性性行为的新理解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进步。弗兰克·比奇在观察猎狗发生闭锁前的交配行为之后,也开始重新思考雌性被动行为的理论。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