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动物界,很多雌性只会在生育力最高的窗口期交配,这种状态叫作“典型发情期”。在周期中的其他时间,雌性没有动力寻找配偶,并且会拒绝企图交配的雄性。
猴子、猿类——是的,还有人类——实际上会在周期中的任何时间发生性行为。 [9] 而即使在灵长目动物中,性行为也会在典型发情期发生得最频繁 [10] ,不过有人观察到,黑猩猩可能在非可育期更为滥交。(你会在后面读到,人类即使在窗口期没有发生性行为,也会出现类似发情的性欲。)科学家(以及很多非专业人士)观察到,雌性动物发情时,其性行为会发生改变。但社会行为和性行为的变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想真正理解“受激素左右”的女性,那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些行为呢?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初看之下,似乎发情行为——从仓鼠留下气味线索,到女性寻找更有吸引力的男性——代表着雌性对性交的欲望出现了增长。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似乎讲得通。发情期是怀孕的黄金时间,因此雌性的大脑中播放着这条快讯——来自性激素的问候:嘿,女士!时机成熟了,交配吧!不要让进化无路可走。让精子与卵子结合,生孩子吧!
这种情境有两个简单的版本。版本一:雌性寻找雄性,招引雄性前来交配。版本二:雌性更为被动。雌性散发有吸引力的化学线索,引诱跃跃欲试的雄性过来,之后只需接受雄性的交配邀请。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雌性都会得到精子,推动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圆满完成任务。
而事实过于简单——对动物来说过于简单,对人类来说同样过于简单。我们发现,大脑中某种更为微妙和有趣的东西,导致雌性在发情期扮演更为主动的角色。我们知道,发情期标志着雌性积极交配的时间,但我们发现,雌性过于挑剔,会精心寻找具有某种特征的雄性。
雌性的性行为是有策略意义的。但我们并不总是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