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是否说过“不”?

当印刷机在15世纪风靡欧洲时,奥斯曼帝国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它试图禁止印刷。 3 统治者对知识和文化大规模生产的无监管前景感到不安,认为印刷机是一种外来的、“西方”的创新。尽管伊斯坦布尔的人口规模当时与伦敦、巴黎和罗马等城市相当,但直到1727年,也就是印刷机发明近3个世纪后,这座城市才终于拥有了第一台经官方许可的印刷机。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将奥斯曼帝国的这种技术抵制视为早期技术民族主义的经典案例,它展现了一种有意识地对现代性持否定态度的保守立场。

但事实比这要复杂。根据奥斯曼帝国的规定,其禁止的并非印刷术本身,而是阿拉伯字母的印刷。与其说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反技术态度,不如说是因为运行阿拉伯语印刷机的成本高昂且操作复杂。只有统治者才有能力承担这样的费用,但历任领导人对此兴趣寥寥。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印刷业一度停滞不前。在一段时间内,奥斯曼帝国确实对印刷表示了拒绝。但最终,印刷如同在其他地方一样,逐渐成了奥斯曼帝国、其后继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一种生活常态。看来,国家一开始可能会拒绝技术,但随着技术成本的降低和普及程度的提高,它们不可能永远说“不”。

回首历史长河,技术浪潮可能看似平稳且不可阻挡,但实际上,它的轨迹深受众多微小、局部且往往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影响。确实,我们不应认为技术传播是轻而易举的。它可能成本高昂、进展缓慢、风险重重,有时甚至要求人们快速适应那些本来需要数十年甚至一生才能逐渐习惯的行为变化。技术传播必须与既得利益、既定知识以及那些同时牢牢掌握两者的群体进行斗争。对新奇事物持恐惧和怀疑态度,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从技艺精湛的工匠行会到疑虑重重的君主,每个人都有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抵制技术。因此,像卢德派那样暴力抵制工业技术的例子并非个案,而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常态。

在中世纪,教皇乌尔班二世曾试图全面禁止十字弓的使用。16世纪末,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也拒绝接受一种新型织机,她担忧那会扰乱工匠行会的稳定。在纽伦堡、但泽、荷兰和英格兰等地,行会甚至大肆骚扰和摧毁新型织机和车床。约翰·凯伊是飞梭的发明者,而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害怕因为该发明而受到暴力报复,凯伊从英格兰逃到了法国。 4

纵观历史,当新技术出现时,人们会因感受到潜在的威胁,担心自己的生计和生活方式受到破坏而发起抵制。在他们看来,抵制技术是为了保卫家人的未来,如果有必要,他们甚至不惜摧毁那些新事物。当和平手段无法奏效时,他们选择破坏工业机械以阻挡技术浪潮。

在17世纪的德川幕府时期,日本选择与世界隔绝,也将自身与世界的各种“野蛮”发明隔离了将近300年。与历史上众多社会相似,日本对新奇的、不同的和带有颠覆性的事物持怀疑态度。同样,在18世纪末,中国也拒绝了英国外交使团及其带来的西方技术,乾隆皇帝认为:“我国物产丰富,应有尽有,无须依赖外国货物互通有无。” 5

但这些抵制尝试都没有成功。十字弓依旧存在,直到被枪支取代。在几个世纪后,伊丽莎白女王曾拒绝的织机以大型机械纺织机的形式重返英国,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如今,中国和日本已然跻身地球上技术最先进、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列。卢德派已不再能阻止新的工业技术了,正如马车车主和马车制造商无法阻止汽车崛起一样。只要存在需求,技术总会找到突破点,赢得用户的青睐和支持。

浪潮一旦站稳脚跟,其势头便几乎无法阻挡。奥斯曼帝国在印刷方面的历程就是明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技术的抵制往往会逐渐减弱。不管面临什么障碍,技术的本质都是传播。

大量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而旧的则不断被淘汰。如今,你看不到太多的高轮自行车和赛格威平衡车,磁带和迷你光碟也鲜有人问津。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出行和音乐已不再普遍,只不过较旧的技术已被更高效、更先进的新技术形式取代了。我们不再乘坐蒸汽火车或用打字机写作,但它们的身影在新干线高铁和MacBook(苹果电脑)等后继者身上得以延续。

在一次次的技术浪潮中,我们见证了火的使用被蜡烛和油灯替代,随后煤气灯和电灯泡又取代了它们,如今LED灯则成为主流。尽管底层技术不断更迭,但人造光的总量保持不断增长。新技术往往能同时替代多项旧技术。正如电力替代了蜡烛和蒸汽机一样,智能手机也取代了卫星导航仪、照相机、个人数字助理、电脑和电话,并开创了全新的应用程序体验。随着技术允许你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多的功能,其吸引力只增不减,采用率也会持续攀升。

设想一下,你要构建一个完全摒弃电力、自来水和药物的当代社会。即便你能实现这一设想,你又如何说服他人,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追求的、令人憧憬的、合适的呢?极少有社会能够成功避开技术的浪潮。 6 那些试图这样做的社会,往往已经陷入崩溃的边缘,或者这种做法本身就成了社会崩溃的导火索。在技术面前,我们没有一条真正可行的退路。

人类不可能撤销发明,也不可能长期阻止其应用。人们不可能退回已掌握的知识,或阻止其传播。历史上或许偶有例外,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情况会重演。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放任荒废,最终化为灰烬,大量古典学问永远消失,但古代的智慧最终还是被重新发掘和评估。尽管因缺乏现代通信工具,中国曾将丝绸制造的秘密保守了数个世纪,但这一秘密还是在552年由两位景教僧人泄露了出去。技术即思想,而思想无法被消除。

技术犹如一根诱人的胡萝卜,始终在我们眼前晃动,不断承诺着更多、更好、更便捷、更实惠的前景。人类对发明的渴望永无止境。技术浪潮看起来无法阻挡,这并非因为缺乏阻力,而是因为人类对技术的需求是那么强烈。尽管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常常表达“不”的意愿,试图遏制技术,但这样的遏制从未真正实现。历史上确实有人意识到遏制技术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

那么,是否有例外呢?或者说,技术浪潮最终总是会冲破阻碍吗? kmvKz8CMNsKgSU8Bv6MBGgGWOxc7lP97SE4jyaV1RSUq3oLpm533isrYtYIok40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