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如滚滚时代
浪潮里的弄潮儿,
有时被顺势推上高处,
有时被裹挟着落到低处。
相比于寄希望于未来,
我更愿意做好当下。
2006年11月,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一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五分之一,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此外,国有银行争相上市,企业并购活跃,重大建设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区、基建、外汇……所有的信号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位于快车道,前景向好。
毕业于南京华夏实验学校的李赫,高考后结合多方信息,入读金陵科技学院中澳合作办学专业。2006年1月前往澳大利亚学习,随后顺利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会计专业录取。同年9月,李赫进入格里菲斯大学学习。
在李赫看来,异国求学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自己也需要面对诸多挑战,比如必须融入当地语言环境,理解西式思维方式,运用多元视角审视问题,不断提升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等。 “留学路上,要勇于尝试,更要智慧处理。”
一场不辜负自己的留学,从妥善解决住宿问题开始。
从南京前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需要先在香港转机。二十小时后,从隆冬穿越至盛夏的李赫,率先被布里斯班热情的乌鸦和蝙蝠包围。
来之前,李赫通过中介提前安排好了寄宿家庭。真正入住后,他才发现被分配的寄宿家庭的各项指标均达不到自己的最低要求。为了让中介同意为他更换寄宿家庭,李赫先咨询数位申请更换却被拒绝的同学,了解申请原因及被拒理由有哪些;再对多位同学的住宿家庭进行考察,包括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上下学便利程度等;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再与中介沟通。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蓝花楹
“首先,明确表达诉求:我要换寄宿家庭。
“其次,更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我的房间对着一片墓地,导致我每天晚上休息不好,对我的精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寄宿家庭有一只大型犬,给我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每天都担心它过来咬我。
“最后,获得中介理解,然后将自己调研后选定的新寄宿家庭告知对方,表明自己已经谈妥,只需将寄宿费转过去即可,减少对方麻烦。”
相比于其他同学的“住宿条件差”“距离学校远”等理由,李赫在事实基础之上,通过调研分析,用当地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协商,最后成功更换寄宿家庭,品尝到留学道路上通过自身努力收获的第一枚果实。
已经在金陵科技学院读完两年商科预备课程的李赫,计划两年内修完格里菲斯大学会计专业全部课程,系统掌握会计从业人员所需的会计、数学、法律等各类知识。
面对通过率仅有40%,同学们都说难的“会计理论”课程,李赫以教材为本,第一遍把书读薄,系统梳理知识脉络;第二遍融会贯通,采用澳大利亚当地人的思维理解课程核心精髓——作为一名专业会计,如何帮助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考卷,通过转换思维、内化知识、把握主旨三步,运用专业所学进行成本控制,实现利润增长,顺利取得优异成绩。
课余时间,李赫和同学准备开车前往某地。在还没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日子里,他们需要随身携带一册厚厚的地图,常常边看地图边赶路。如今,导航已经成为出行标配,各类留学资讯也十分丰富。留学生不仅可以提前制定攻略,还能随时随地获取衣食住行指导及避雷分享,甚至哪条街的哪个位置有美味的中餐馆,都被标注得一清二楚。
布里斯班
回顾留学的两年,李赫坦言:“心理学家斯金纳曾说:‘当所学内容全部被遗忘后,剩下的才是教育。’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新知识不断更新迭代,过往所学已然陈旧模糊,反而是这个过程中提升的持续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个体独立性与多元思维,对我后续的职业发展影响颇深。”
从格里菲斯大学毕业后,李赫凭借专业优势与突出能力,顺利进入当地银行,担任客户经理一职。这一时期,初入职场的澳大利亚应届毕业生,无论是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还是进入银行或百货公司,起薪相差并不大。
认真工作之余,李赫还调研了澳大利亚企业各层级员工的工作状态、平均薪资、晋升机制,对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氛围、发展空间进行了综合评估。他认为, 人生从来不是短跑。让人与人拉开差距的,是信息差、全球化视野、谋求共建共赢的积极心态,以及个体的主动选择。 他清楚澳大利亚职场并不适合他,于是决定回国发展。
结束银行工作后,李赫在2010年2月,告别生活了四年的布里斯班,如燕归巢般飞回了南京的家。
在家过完春节后,对国内就业环境、行业情况均不熟悉的李赫,选择了一份专业匹配度高,自己也能快速上手的银行工作。那时的他,认为银行内部业务线丰富,在这里大概率能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内容。
进入银行后,李赫的主要工作是打电话邀约客户,为客户办理存款、推荐理财产品等。乐于挑战的他在这份工作中寻找不到富有挑战与创新的部分,于是果断离职。
年轻的心,也曾为未来迷茫。 还不怎么了解上海的李赫,决定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2010年底,李赫入职一家主营业务为成人英语培训的外资企业。一方面是企业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与管理模式还不错,另一方面是受留学经历影响。进入销售业务部门后,李赫快速精准地挖掘客户人群的需求点、预期目标、实现路径,三个月便晋升为小组负责人。随后带领团队连连突破,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所服务的学员数量屡创新高。在三年时间里,从一线销售人员晋升至华南区负责人。
时间来到2014年,李赫的成长陷入瓶颈。经历过商业市场磨砺的他,将目光从成人英语赛道移开,转而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教育部公布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最大力度的改革方案,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批准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从外企“毕业”的李赫,计划在布满荆棘、芳草鲜美的全新地图上,开拓人生新道路。
这一次,李赫将目光投向一家留学服务企业。因为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是留学,接下来将大力发展上海地区的业务,于是李赫成为该企业在上海分部的007号员工。也是从这份工作开始,李赫开启了留学服务领域内不同赛道的持续历练。
十年间,李赫完成了三个层面的积蓄与突破。从个人层面讲,他基于个人经验与当下市场环境变化,选择了一份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效用与价值的工作,持续耕耘;从企业层面讲,他细化业务目标,搭建人才梯队,科学高效管理,洞悉市场变化,持续拉动业绩、顺利交付成果,实现市场份额增长;从客户与服务对象层面讲,签约于他而言,代表着沉甸甸的责任。服务一名学生,意味着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未来,用科学规划助力学员圆梦名校。
如今,李赫继续在国际教育行业深耕。回顾十年来时路,他感叹:“时代在变,需求在变。一部分行业从繁荣到落寞,一部分行业从无人问津、野蛮生长到需求强烈、竞争激烈。 我们就如滚滚时代浪潮里的弄潮儿,有时被顺势推上高处,有时被裹挟着落到低处。时代变化,行业变迁,人生起伏,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因此,相比于寄希望于未来,我更愿意做好当下,做出成绩,服务好每一位学员。”
“留学归来,最终扎根留学服务。也许在部分人看来,这是人才的浪费与落寞。但恰恰是前人蹚过的路、撑起的伞、建成的桥,为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渴望创新人才的祖国,打通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通道,实现中国学子‘走出去’,将前沿技术‘引进来’的目标。”李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