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服务理论是随着西方财政学的发展而形成的,并逐渐演变成为现代财政学、政府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在公共服务理论形成初期,人们对其的了解相对较少,后来经过马尔科、马斯格雷夫、萨缪尔森等人的宣传,公共服务理论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萨缪尔森(Samuelson)给出了公共服务的定义:每个人对这个服务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减少对该服务的消费 ,即公共服务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谓非排他性,指的是无法将拒绝为公共服务付款的人排除在外。所谓非竞争性,指的是每增加一个人,并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该服务的消费。随着公共服务理论的不断发展,学者们进一步丰富了公共服务的定义,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服务的又一大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所谓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指的是公共服务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公共服务,并不能将公共服务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属某些个人享用。基于此,本书认为,公共服务是指为了更好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基于一定的社会共识,由公共部门、准公共部门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具备受益上的非排他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的社会性服务 。公共服务可以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创造条件。通过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全体社会成员可以更好地享受改革及发展的成果。在公共服务的范围方面,通常包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通常有政府供给、市场供给、社会供给。其中,政府供给主要是由政府负责提供那些弥补市场失灵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天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就决定了公共服务的费用得由国家财政承担,政府必然是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之一。市场供给,主要是指公共服务供给采取市场化形式,由私人企业负责生产收费的公共服务,由消费者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消费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模式有合同外包、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凭单等,市场化供给可以弥补政府供给的不足。社会供给,主要是指由志愿者团体、慈善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来供给公共服务。社会供给可以弥补政府供给、市场供给的不足。

就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而言,其供给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样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范围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体育等方面。其中,基本公共教育协同发展包含寄宿生生活补助、普惠性学前教育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协同发展包含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援助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基本社会保险协同发展包含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基本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包含中医药健康管理、基本药物制度、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基本社会服务协同发展包含最低社会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基本住房保障协同发展包含公共租赁住房、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协同发展包含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全面健身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所谓基本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指的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由政府部门、市场、社会组织经过沟通与协商,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在一定规则的指导下协同行动,共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 。由此可见,在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协同供给主体方面,同样涉及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的优势,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在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协同供给中各自的界限,才能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此同时,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并非一个静态的过程,要注意动态地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京津冀地区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更好地提升京津冀地区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满意度,进而更好地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ZbqZgFAfsWslTSFDZaG+M7M6f6vBRC+oaI6/rfQK09oryV1Z1B4FRaEhPHPZ5X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