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苏联地区

曾祥龙

一、2020年原苏联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原苏联地区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广阔区域,幅员辽阔。对于原苏联地区而言,2020年是形势复杂、变中有进的一年:2020年初,原苏联地区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袭击,出现了一般性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3月的国际油价暴跌更是为疫情下的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俄罗斯开启普京带领下的修改宪法进程,相继出台了新版打击极端主义战略、新版能源战略,并确定了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发展目标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中亚地区在面临社会危机的同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体制建设不断完善,采取多种方法寻求政治上的稳定性;与此相对,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则直接卷入了剧烈的武装冲突。虽然地区形势诡谲多变,但各国仍然实现了地区经济恢复发展以及社会、国家矛盾的缓和。2020年4月以来,各国采取经济刺激措施逐步实现复工复产,经济生产和能源建设也稳步推进;传统地区冲突在年底实现了缓和,俄罗斯和乌克兰、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都基本就停火协议达成一致;中亚地区社会矛盾缓和,恐怖主义势力在疫情期间得到了较好的遏制。

(一)政治形势:新冠疫情加剧紧张局势,倒逼国家政治变革

1.疫情时代的“地区特色”

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相比于美欧等国疫情的“爆发式发展”,原苏联地区尤其是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疫情出现了颇具特点的“地区特色”,即国家采取强制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在政策上给予疫情高度的重视。但由于开放程度、经济水平、医疗条件不同,原苏联地区国家疫情呈现总体持续增长、具体情况有所不同的局面。

疫情发生后,原苏联地区国家均较早采取了应对措施,成立抗疫专门机构和集中指挥专门应对机构。2020年1月26日,吉尔吉斯斯坦成立应对新冠疫情专门指挥部,负责制订预防新冠疫情行动计划。1月29日,乌兹别克斯坦成立国家特别委员会,由总理阿里波夫亲自领导,负责制订防控新冠疫情方案。2月3日,塔吉克斯坦成立抗击新冠疫情指挥部,成员包括外交部、卫生部及航空公司负责人。3月15日,哈萨克斯坦宣布组建由总理牵头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赋予其《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紧急状态法》所规定的权限。俄罗斯直接采取高力度的防疫措施,首先是关闭边境,然后是大学放假、小学停课,最后是开启居家隔离模式。

各国的防疫力度不可谓之不大,防疫决心不可谓之不坚决,但是社会总体情况却等不了这么久。在持续高压隔离的情况下,民众防疫意识和政府政策逐渐出现了隔阂,社会局势出现不稳定因素。

俄罗斯经济本就脆弱,俄罗斯民众也没有储蓄的习惯,居家隔离使得很多俄罗斯人入不敷出。列瓦达中心主任列夫·古德科夫表示,在社交网络中,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的信任度正在逐步下降,根据列瓦达中心2020年12月的统计数据,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的支持率已经由3年前的56.8%下降到当时的26%。在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下,俄罗斯于5月中旬解禁,防疫终究让步于经济发展。中亚各国早期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外防政策,随着疫情全球蔓延,各国逐步转向重点防控疫情严重国家输入,对多国公民采取了限制入境的政策;与此同时,哈、吉、乌三国也加强了内部防控。然而,疫情导致经济活动减少,失业率明显上升。哈萨克斯坦失业率为5%,失业人口达45.4万,总共约100万人未实现有效就业。乌兹别克斯坦作为最早采取防疫措施的国家,其一季度失业人口达139.9万,二季度迅速飙升到200万,失业率升至15%。

2.脆弱社会下的政治变革

疫情时代巨大的社会压力与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的经济下行压力使得各国寻求政治破局之法,延续政治变革,社会民主化和法制体系建设成为各国的主要改革方向。

(1)俄罗斯修宪与法制体系完善。

2020年初以来,修改宪法成为俄罗斯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大事。1月15日,总统普京在向议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1月20日,普京将修宪工作组撰写的宪法修正案草案提交给国家杜马,请国家杜马着手审议。此后,相关工作机构迅速成立并在短时间内征集到社会各界关于修改宪法的意见和建议900多条。3月11日至17日,俄罗斯议会上下两院及所有联邦主体立法会议快速完成审议程序,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的合宪性审查也迅速完成。 2020年6月25日至7月1日期间,俄罗斯公民进行投票。根据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投票结果,77.92%的俄罗斯选民支持宪法修正案。投票结果出炉后,普京于2020年7月3日签署命令。据此,俄罗斯宪法修正案于7月4日正式生效。

俄罗斯宪法从1993年开始实施。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中,宪法几经修改。此次修宪之所以较以往更加引人瞩目,是因为这不仅是俄罗斯宪法实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改,也是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方向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修改。此次的修宪条款共计206条,包括在宪法层面上确保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的实行、禁止将俄罗斯领土出让给其他国家、加强国家杜马在政府组阁中的权力、禁止高级官员拥有双重国籍或外国长期居留许可、赋予联邦委员会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法官的权力、明确规定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在宪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后,俄罗斯又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法律,使政权机构彼此协调制衡,增强政治稳定,配合宪法修正案的实施。

2020年11月6日,普京签署新的有关组建政府的法律,法律确定了组建俄罗斯联邦政府的一些基本原则。根据这部法律,俄罗斯行政机构由联邦政府和其他由总统直接领导的联邦机构共同组成。在此之前,俄罗斯行政机构仅由联邦政府组成。这部法律还确定了俄罗斯总理的任命程序。2020年12月初,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务委员会法》。根据该法律,国务委员会将参与制定俄罗斯对内对外政策,讨论预算草案和人事政策,可做出决议,要求修改立法,但无权提出立法议案。普京于2020年12月21日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国务委员会成员名单,委员会主席由普京本人担任。

普京于2020年7月21日签署总统令,确定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发展目标,对俄罗斯经济、教育、城市建设和数字化等领域的发展提出具体指标。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明确核武器使用底线,普京于2020年6月2日签署命令,批准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明确俄罗斯坚持奉行防御性核威慑政策,强调将核武器作为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使用。

为了维护国内稳定,并向极端主义宣战,普京于2020年5月29日签署新版《2025年前打击极端主义战略》。新版战略首次在极端主义概念中加入了“暴力思想”这一特征,包括试图通过暴力手段达到政治、宗教和其他目的,以及试图通过暴力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俄罗斯国家宪法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活动。新版战略对有效打击极端主义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导意义。

为了明确能源战略、带动经济发展,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于2020年6月10日批准了能源部提交的《俄罗斯2035年前能源战略》。新版能源战略是在2014年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俄罗斯国内外形势变化所制定的。俄罗斯副总理、能源部前部长诺瓦克指出,新版能源战略的实施将最大限度地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并加强俄罗斯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为了加强金融安全、支持本国支付系统,俄罗斯政府力促《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的出台。2020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通过立法形式进一步增加了俄罗斯本国支付系统的市场份额,有助于维护俄罗斯金融体系安全。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应对2021年仍在肆虐的新冠疫情,俄罗斯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已通过法案赋予政府在必要时实施紧急状态的权力。该法案旨在应对与新冠病毒传播有关的紧急情况,赋予政府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在俄罗斯全境或部分区域宣布实施紧急状态或高度戒备状态。同时该法案赋予政府冻结某些医疗设备交易90天、暂停执行企业破产等权力。

(2)中亚国家探索民主化改革道路,总体稳中有进,部分回转。

与此同时,中亚国家面对加剧的社会政治危机,开始探索国家改革道路,重点在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等方向。体制变革成效不明显的国家(例如吉尔吉斯斯坦)甚至爆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早在2019年,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竞选活动中就阐述了其政治理念的三大关键原则,即连续性、公平性、进步性,而这恰是托卡耶夫在政治和社会经济领域推行改革的基石。2020年1月24日,哈萨克斯坦出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将利用高新科技创造43万个工作岗位,同时新建1500万平方米住房。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特别强调了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性。2020年5月伊始,托卡耶夫签署了一系列法案,包括《关于对组织举行和平集会的法律进行修订的法案》《哈萨克斯坦选举法》修正案《哈萨克斯坦政党法修正案》等,直接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诉求和利益,建设倾听型国家。其中,《哈萨克斯坦选举法》修正案为哈萨克斯坦女性和年轻群体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依据。新法规定女性和年轻群体在候选人名单中的占比不能低于30%,这为他们提供了平等参与选举的机会。新法还鼓励29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参与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在国际法中,为少数群体设定的这种配额被称为积极歧视,可以保证某一群体享有最低配额。哈萨克斯坦早前的和平集会法,未对集会、示威、游行、会议、请愿活动等概念给出明确的解释,新的《关于对组织举行和平集会的法律进行修订的法案》对此进行了补充。《哈萨克斯坦政党法》修正案将成立新政党的党员数量标准由4万名放宽至2万名,简化政党注册程序,引入议会反对派制度。

吉尔吉斯斯坦在面临社会经济危机的同时,于10月上旬再次爆发严重政治危机。2020年10月4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结果出炉。10月5日,部分反对派政党因对选举结果不满,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集会。10月6日,抗议者占领总统办公室和议会。10月9日,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总统就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局势发表联合声明,希望维持区域稳定,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同日签署有关比什凯克进入紧急状态的法令,社会秩序总体得到恢复。10月15日,热恩别科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塔吉克斯坦议会选举、总统选举和人口普查平稳结束,国家总体稳定运行。土库曼斯坦于2020年2月25日发布消息称,土库曼斯坦相关部门已经完成了对宪法和其他法律的修改,推动议会改革。按照草案,土库曼斯坦议会将由一院制向两院制转型。乌兹别克斯坦担任独联体轮值主席国,并于12月11日以观察员身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

3.中亚原生恐怖主义得到遏制,恐遭外部恐怖主义势力渗透

新冠疫情给中亚安全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总体可控。在公共安全层面,较为显著的是粮食和治安两大问题。哈萨克斯坦等传统生产国陆续推出禁运、限额等措施,导致中亚国家粮食进口渠道缩窄。

有趣的是,近年来,中亚国家一直面临着极端组织渗透和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国防安全领域潜伏着多种风险。新冠疫情期间,中亚国家采取包括人员登记、封城封路等抗疫措施,打乱了一些极端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计划,反而令严峻的安全形势趋于缓解。但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已现端倪,中亚国家社会治安案件陡增,给极端组织提供了“重生”的机会。另外,阿富汗局势一直是影响中亚安全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于2020年2月签署和平协议,但该协议并未给阿富汗邻国带来绝对的安全。“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在美塔协议签署后宣布要加大力度向中亚渗透,甚至宣称要扩大“伊斯兰国呼罗珊”的影响力。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与阿富汗接壤,而“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势力则盘踞在阿富汗与中亚国家接壤的地带。乌兹别克斯坦自身军事实力较强、塔吉克斯坦有俄罗斯驻军,这两国受到恐怖主义威胁较小。土库曼斯坦此前并不是极端组织和恐怖分子的重点方向,近期安全风险上升的原因是一些极端组织想借机扩大在土影响力,袭扰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跨国天然气能源管线。

4.疫情下的国际合作新动向

疫情之下,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外交政策出现一些新动向。两国除开展大国外交外,还加强与周边国家协同合作,愈发重视周边外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一方面与中、美、俄、欧及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加强联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向其他中亚邻国提供医疗物资。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首个主动向阿富汗提供援助的国家。

吉尔吉斯斯坦在防控疫情、维持经济稳定方面较依赖国际金融机构和域外大国。吉尔吉斯斯坦多次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的紧急援助和贷款。塔吉克斯坦视中国、俄罗斯为最主要的外部力量。在塔吉克斯坦疫情暴发前,中、俄两国向塔吉克斯坦提供医疗物资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在2020年5月4日举行的不结盟运动联络小组特别视频峰会上,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建议着眼于后疫情时期的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强调各国加强合作。

2020年11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以视频方式举行元首理事会会议,会议通过并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莫斯科宣言》以及关于共同应对新冠疫情,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保障国际信息安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打击利用互联网等渠道传播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想,应对毒品威胁等一系列声明。在2020年11月3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举行的第十九次会议上,与会各方积极评价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取得的重要进展。面对疫情挑战,各方承诺携手抗击疫情,提高成员国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开展疫苗、药物研发合作。各方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深挖互联互通潜力,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

5.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基本可控

随着疫情的蔓延与反复,国家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边界小规模冲突不断发生,尤以俄罗斯、乌克兰的冲突和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冲突最为明显。但是冲突方基本保持了较为克制的态度,愿意接受国际调解,局势基本上处于可控状态。

(1)俄乌冲突仍未停息。

2019年底,俄罗斯、乌克兰、德国、法国四国领导人齐聚法国巴黎,举行“诺曼底模式”峰会。四国就乌克兰东部地区年底前全面停火、俄乌交换全部战俘、继续履行《明斯克协议》、认可“施泰因迈尔模式”等问题达成一致。俄罗斯和乌克兰不断释放双边关系积极信号,包括大规模交换战俘、签署天然气过境运输合同等。然而,2020年俄乌冲突缓和仍然难见尽头。2020年3月,乌克兰在顿巴斯的轮换部队遭遇俄罗斯军队的突袭,200名军人阵亡,80名军人重伤,俄乌关系再次陷入冰点,双方冲突不断。截至2021年3月,乌克兰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地区积极进攻。

(2)亚阿冲突得到控制。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位于阿塞拜疆南部,面积为4 400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曾为争夺纳卡地区爆发战争,1994年,双方就全面停火达成协议,但纳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军事冲突,事件造成至少2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亚美尼亚方面宣布戒严令,并发布军事总动员。阿塞拜疆总统宣布国家进入战时状态,并在全国实行戒严令。9月29日,亚美尼亚国防部宣布,一架亚美尼亚苏-25战机在亚美尼亚领空被土耳其F-16战机击落。9月30日,亚美尼亚国防部发言人称,该国军队在纳卡地区已经摧毁了阿塞拜疆137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击落了72架无人机、7架直升机和1架运输机。10月1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部队在纳卡地区连夜进行了激烈战斗,至少有一名平民在战斗中死亡。10月2日,亚美尼亚国防部称,亚美尼亚军队在战时状态下,进入全面战备状态,阿塞拜疆军队在纳卡地区有540人阵亡,700多人受伤。10月3日,纳卡地区冲突已导致至少230人死亡。此后,纳卡地区冲突持续升级。

2020年10月9日,经由俄罗斯调停,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外长在俄罗斯莫斯科就纳卡地区局势展开会谈,并决定于10月10日12时起在纳卡地区停火,双方将交换尸体和战俘。10月24日,美国副国务卿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国外长举行会谈,重申停火协议。三方于10月25日发表声明称将于当地时间26日上午开启新一轮人道主义停火,然而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很快便再次交火。11月10日,俄罗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再次达成停火协议。

(二)经济形势:经济低迷与复工复产

1.新冠疫情下的经济衰退及应对

2020年,受国际油价暴跌和新冠疫情影响,再加上西方经济制裁,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随之而来的国际贸易萎缩、旅游业衰退以及劳务侨汇下降等也使得原苏联地区国家出现总体性的经济衰退。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的经济应对最为及时和有效。在疫情冲击下,经济减速是必然的。2020年原苏联地区各国GDP增长率见表1。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称,2020年经济增速将下降1.8个百分点。吉尔吉斯斯坦总理称,全年经济增速将低于2%。哈萨克斯坦受能源价格下跌的冲击更大,经济增速仅为2019年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乌哈两国先后出台了稳经济、保就业的措施。2020年3月19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表示,成立10万亿苏姆的反危机基金,同时成立一个总理领导的反危机委员会,负责落实反危机计划。3月23日,哈萨克斯坦正式出台了4.4万亿坚戈反危机计划,主要是为企业纾困,促进就业,并借机推进生产本地化。

表1 2020年原苏联地区各国GDP增长率

picture

资料来源:各国国家统计局。

2020年4月,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公布了一批可以复工复产行业的名单,但必须是在严格遵守防疫制度的前提下。吉尔吉斯斯坦虽然还没有将复工复产提上议程,但已经恢复了中吉边境的正常经济活动。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经济恢复计划,旨在逐步恢复民众就业和生活,提振国家经济。从5月12日起,俄罗斯建筑、农业、通信、能源和采矿等主要行业陆续复工复产。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一改往年利用收紧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危机的做法,通过实施宽松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例如俄罗斯央行将关键利率下调至历史低点4.25%,而政府财政预算中刺激经济部分则达到了俄罗斯GDP的4.5%左右。

在疫情冲击下,世界上许多国家以稳定为主旋律,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趋缓,而乌克兰政府却顺势大力推进经济改革,在农业土地、基础设施、私有化、公司法等领域的改革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2 .以国际经贸合作力促经济前行

中亚五国与美、欧、日、印都有“C5+1”对话机制。2020年7月,“中国+中亚五国”举行首次外长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就抗疫和经济发展达成建立人员“快捷通道”和货物“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共识。中国将扩大中亚国家优质、绿色农产品进口规模。这是中国首次与中亚国家开展集体对话,此次会晤为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增添了一个新的平台。

疫情常态化下双边合作项目率先复产复工。截至2020年9月,已有近2 000名中国专家应邀到中亚国家参与复工复产。在中国国务委员王毅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中哈双方宣布启动“复工复产首批千名专家计划”。尽管中乌之间出现航班熔断情况,但目前已逐渐恢复。一些项目在疫情下逐渐启动。

中欧班列逆势增长,欧亚大动脉成为生命线。在航空、公路等都按下暂停键后,中欧班列成为地区物流的大动脉。截至2020年11月5日,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01 80列,超过2019年的总和,同比增长54%。期间,中欧班列共运送医疗物资近800万件,总计6万多吨,成为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二、2020年原苏联地区能源形势综述

(一)石油冲击:俄罗斯与OPEC的产量博弈

2020年初,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OPEC产油国之间达成了减产共识以试图推升原油价格,提高产业利润,并向非OPEC产油国盟友俄罗斯提出双管齐下的方案,将现有的210万桶/日减产计划延长至2020年底,并额外减产150万桶/日,OPEC将削减100万桶/日,非OPEC削减50万桶/日。但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OPEC产油国因油田开发成本等原因提出了异议。3月6日,在正式的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公开否决了沙特阿拉伯提出的减产协议,全球两大产油国随即在3月9日掀起了价格战,拉低原油价格以抢占市场。

此后,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部分国家经济出现停摆,石油需求萎缩,石油供应进一步过剩,对原本不乐观的原油价格造成了叠加冲击。

2020年4月,伴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下跌且突破20美元/桶的临界点,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召开减产会议,与全球三大产油国之一的美国达成了减产970万桶/日的大规模减产协议。然而,这一举动已无法阻止原油价格的“跌跌不休”。据OPEC官网消息,4月19日,全球陆上原油库存达到30亿桶左右的历史高位,原油储存能力已接近满负荷,一罐难求、仓储费用暴涨的现象蔓延全球。4月20日,原油期货史上首个负油价诞生。中国亦在4月21日发生了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因为对标国际原油价格进行投资理财且未能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终止交易,“原油宝”投资者和中国银行面临因油价倒挂而形成巨额损失。随着OPEC+减产协议作用的发挥,再加上部分国家新冠疫情好转以及石油需求的恢复等原因,原油价格在经历谷底后开始逐步拉升。6月23日,美国原油期货WTI价格涨破41美元/桶,恢复至3月初的水平,走出负油价的阴影。此后近6个月,原油价格波动不大,呈现平缓式上升。12月3日,OPEC+第12届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最终达成一致,2021年起缓慢放松石油产量限制,在现阶段770万桶/日和下阶段580万桶/日之间选取一个中间值,从2021年1月开始减产720万桶/日,然后基于市场走势随时调整减产额度。12月10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50美元/桶关口,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为47.5美元/桶。

(二)传统能源稳步发展

由于资源禀赋和特殊的产业结构,油气资源在原苏联地区各国的产业中一直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尤其是油气生产国。这使得即使在全球追求能源转型的大背景、大趋势之下,原苏联地区的石油天然气产业也依旧稳步发展,甚至其地位还在不断巩固和加强。

1.俄罗斯新版能源战略

2020年6月10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批准了俄罗斯能源部提交的《俄罗斯2035年前能源战略》。

新版能源战略预测,世界石油需求未来将会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在2030—2040年需求量达到峰值后将进入下降通道。能源工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国内需求,扩大出口,巩固和保持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俄罗斯将重视扩大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加强液化天然气生产,保证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能源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2.油气管道建设相继完工

中俄管道建设稳步推进,东线工程陆续投产运营。2020年7月28日,世界上最长的管道穿江工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永清—上海段)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开工。12月3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吉林长岭分输站出站阀门开启,中俄东线中段工程正式投产运营。

除此之外,西伯利亚力量、北溪-2和土耳其溪等管道项目多管齐下,扩大油气市场,实现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保障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安全。尽管北溪-2项目遭遇干预及阻挠,但俄德两国仍在努力促成尽快投产,经济和政治意义不言而喻。在亚太方向,除已经投入运转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外,俄罗斯正在考虑推出东方石油项目。该项目得到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力推,此前的万科尔项目也被囊括在内,前景可观。2020年5月12日,普京在新奥加廖沃官邸会见谢钦,听取了项目汇报。2月普京曾就此接见过谢钦,在疫情期间再次听取汇报,可见对东方石油项目的重视。

液化天然气(LNG)被俄罗斯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能源项目。根据俄罗斯颁布的《俄罗斯2035年前能源战略》,俄罗斯计划在2024年前将液化天然气的产量提高至4 600万~6 500万吨,2035年达到7 200万~8 200万吨。俄预计LNG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的份额将大幅增加。中俄LNG合作项目也取得较大进展,2020年12月28日,俄罗斯西布尔控股公司宣布,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阿穆尔天然气化工综合体为基础成立合资企业。该项目已经得到两国批准,预计将于2024年完成建设。

南方天然气走廊管道建设在稳步推进。2020年2月28日,阿塞拜疆能源部部长沙赫巴佐夫表示,作为南方天然气走廊项目的第四部分——跨亚德里亚海管道工程的92%已完成,预计将于2020年底完成,届时阿塞拜疆的天然气将进入欧洲市场。

3.油气市场一体化的设想

2021年1月5日,白俄罗斯副总理彼得里申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亚经济联盟将于2021年内制定完成《关于建立统一石油和成品油市场的协定》。欧亚经济联盟计划自2025年1月1日起,按照统一市场原则开展天然气交易。建立统一市场,意味着以俄罗斯为首的原苏联地区国家正在尝试建立OPEC式的统一机制,而这对作为能源消费国的中国产生的影响尚未可知。

(三)新能源产业有所萌芽但仍需重视

相比油气资源,新能源依旧缺乏各国的重视,原苏联地区各国在2020年几乎都缺少针对新能源的政策性文件,《俄罗斯2035年前能源战略》甚至并未将新能源和低碳能源纳入考虑范围。当前原苏联地区能源发展呈现出因地制宜、国际合作、适度引进,以风能、太阳能、水能为主的特点。

近年来在世界潮流的推动下,中亚五国都开始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水利工程成为各国首先考虑的对象。截至2019年底,可再生能源在中亚五国的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分别如下:哈萨克斯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为14.6%;吉尔吉斯斯坦94%的电力由水电站生产;塔吉克斯坦水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98%左右;土库曼斯坦以天然气发电为主,只有一座水电站;乌兹别克斯坦的水力发电占该国发电总量的12%。由中国承建的中亚风能、光伏等新能源设施相继落地和招标,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二期项目成功招标,“双面+跟踪”光伏项目实现供货;乌兹别克斯坦连续多座水电站并网发电,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光伏项目合同签订;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纳亚水电站项目落地。

截至2020年10月,哈萨克斯坦已有108个可再生能源电站投入运营,可再生能源电站总装机量达到1 500MW,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一倍。2020年5月,乌兹别克斯坦发布了2020—2030年电力发展战略,根据该战略,到2030年乌兹别克斯坦将实现发电装机容量和可用发电量从12.9GW增加到29.3GW。其中太阳能发电将占5GW,风能发电将占3GW。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该国发电容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乌克兰积极承办国际新能源展会。2020年5月29日至31日,乌克兰国际新能源电动车展(PU Expo 2020)在基辅会展中心举行,该展会为展商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的平台,为观众提供了各种类型电动车(包括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的最新准确信息。2020年10月,乌克兰国际太阳能展(CISOLAR 2020)在基辅顺利举办,该展会是目前东欧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太阳能行业展会。

三、2020年中国与原苏联地区能源合作及展望

(一)合作回顾

截至2020年,中国煤炭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有四个,分别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蒙古国。2016年以来,中国开始着力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内消化煤炭过剩产能,对外限制劣质煤炭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从2018年以来,屡屡出现环保检测不达标的情况。2020年11月,来自澳大利亚的50余艘煤炭船滞留中国港口达一个月之久,这批煤炭因质量不达标被中国彻底拒绝进口。2020年,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煤炭数量从944万吨减少至179万吨,俄罗斯等国家开始发力抢占中国的煤炭市场。据俄罗斯能源部数据,2020年上半年俄罗斯对华出口1 625万吨煤炭,同比增长10%;在哈萨克斯坦的煤炭出口对象中,中国已经成为非独联体国家中的最大买家;为了运煤,2018年蒙古国宣布三年内将修通Tavan Tolgoi矿至中国边境的铁路,届时每年能向中国运输3 000万吨煤炭。

中国减少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并力促煤炭来源多样化,增加从俄罗斯、非洲等地的进口量。2020年12月,俄罗斯埃尔加煤炭公司与中国福建国航远洋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建立合资企业的协议,将埃尔加矿产地的煤炭推广到中国市场。双方2020年预计进口量达100万~150万吨。

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数量实现稳步增长,天然气进口来源呈多元化特点。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为10 166.1万吨,同比增长5.3%;进口金额为2 314.9亿元,同比减少19.4%。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呈多元化特点,进口LNG的来源国共有24个,其中进口管道气来源国前五名分别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缅甸、俄罗斯。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向中国油气市场输送油气数量呈稳步增加趋势,2020年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逾100亿立方米。

中国和中亚五国新能源合作项目以风能、天然气、水电为主,202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新能源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中国企业也成为承建中亚国家新能源基础设施的主力军。2020年3月23日,中国电建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3座水电站技改项目的首台机组——下博兹苏伊14电站2号机组,完成全部并网发电试验;7月,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商务、总分三项第一的成绩,成功中标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二期100MW风电项目,并完成项目签约;8月3日,由中国电建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水电站修复项目2号站机组并网发电,正式移交业主方,开始商业运营;8月5日,正信光电公告称,开始向位于乌克兰日托米尔地区的CHUDNIV太阳能光伏发电厂提供33.28MW光伏组件,该项目由乌克兰Naftogaz集团开发、建设与投资运营;9月22日,由成都勘测设计院与水电十六局联营体中标承建的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纳亚水电站举行了技改项目6号机组发电仪式;10月26日,由亚投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阿拉木图)股份公司及全球绿色基金共同支持的中亚最大在建风电项目——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风电项目贷款签约仪式在亚投行总部举行;11月19日,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再度牵手俄罗斯最大的光电一体化公司Hevel集团,并成功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双面+跟踪”光伏项目实现供货。

中俄之间的合作则多以传统油气资源为主,新能源领域也有进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韩正于2020年11月24日在北京与俄罗斯副总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诺瓦克通过视频方式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签署了《中俄政府间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纪要》,会议指出,中俄两国要务实推动氢能、储能等领域合作。

(二)前景展望

1.中国能源市场开放

2020年上半年,中国全面放开了油气勘查和开采的市场准入,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改变了过去主要由几家国有公司专营的局面。中国能源市场开放势必会吸引外资和外国企业入驻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作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伙伴,面对竞争性和多元化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与中国在开放的市场下加强合作,实现经济共赢,有着长远前景。对于俄罗斯而言,由于西方世界的制裁,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受限。与中国的合作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俄罗斯国内的能源企业可以继续运转,避免了能源大量积压,无法售出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并且,从中国得到的资金将被用于其他领域,例如轻工业与农业,缓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并促进经济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大储量能源进口,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还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有重要作用。

中国能源市场的开放将中国的开放战略提升到另一维度,这意味着原苏联地区诸国不仅能够享受中国市场红利,还能够直接以企业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中。对中国而言,国际石油巨头带来的基于市场经济的技术、管理、模式和理念,将极大地催化、激活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的体制、机制。

2.对外工程承包

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承包工程第一大国,2019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 928亿元,比2018年增长6.6%,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为980亿美元,增长9.7%,“一带一路”国家对总营业额贡献率超五成,达56.7%。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原苏联地区国家的积极响应,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等对接,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原苏联地区国家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秉持“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企业,在新能源产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拥有相对优势,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承担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随着新能源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相关项目投资热度上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与原苏联地区国家的合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新冠疫情之下,各国在疫情的识别、预警、防控和卫生物资保障等方面的需求迫切,涉及通信网络、防疫物资生产制造、应急状态社会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等诸多方面。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参与其他国家公共卫生领域的工程项目营造了更多优势,也为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3.国际商贸与投资合作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原苏联地区各国经济遭受供给侧冲击,供给能力的降低则会造成进口需求增加,这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出口商机。经济衰退背景下,公共开支的压力、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导致公共财政压力增大,这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会,有助于中国在亚欧大陆开展公共卫生、交通运输与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各国有效供给的不足以及工业体系的不完善也给中国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问题与挑战

1.地缘风险与恐怖主义势力

原苏联地区的地缘政治问题始终是影响区域国际合作的关键因素。俄乌冲突由来已久,在2020年俨然已经脱离区域冲突演变为俄罗斯、欧盟以及美国之间的大国政治博弈,甚至有可能演变为代理人战争。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冲突同样有其历史根源,虽然现在暂且停歇,但两国仍未就纳卡地区处置问题达成一致。

除此之外,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了原苏联地区各国经济,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可能导致恐怖主义趋向活跃。同时,受世界性民粹主义影响,中亚国家排外情绪蔓延,刺激极端群体参与涉恐活动,例如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南北失衡”引起的政治动乱。这些或明或暗的地缘政治风险将极大地影响中国与当事国的经济合作,甚至“一带一路”倡议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2.俄罗斯能源政治与“中国威胁论”

俄罗斯一直以来秉持以能源换取政治条件的外交方针,《俄罗斯2035年前能源战略》更是直接提出以能源保障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则不在经济层面的合作附加政治条件。在能源合作中,双方理念的相悖应如何平衡,无疑会影响两国的政治互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性领土纠纷、社会价值差异等问题,“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仍然有相当大的市场。此外,随着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在西方不良舆论和极端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下,俄罗斯部分群众及团体心理失衡,造成“中国威胁论”的长期盛行。

中俄能源合作应当是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但事实上中俄能源合作却充满了政治色彩。俄罗斯把能源看作经济复兴和国家地位恢复的最重要战略工具,甚至有时会忽略两国间的政治互信问题。 TjpbrLNaxyHHL6bXDClzQ4nz1wzjs9lF3ITxMw5VFFxJTrteXf0nlB3tec4/r5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