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宪法肯定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和社会主义改革史的价值

重点法条

《宪法》序言第二段……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

《宪法》序言第四段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宪法》序言第五段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宪法》序言第六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增强了国防。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农业生产显著提高。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条文解读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同时,近代百年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培养了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忘却的历史。1982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的历史叙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即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与社会主义改革史。《宪法》序言中的历史叙事在赋予宪法本身正当性的同时,提醒每一位中国人既要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又要牢记光荣的革命传统,以宪法的形式来强调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与社会主义改革史,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宪法支持。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封建的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中国人民在众多仁人志士的带领下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而根据领导阶级的不同和革命性质的不同,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并非偶然,它是新的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与旧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桎梏之间矛盾尖锐冲突的结果。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日益扩大,推进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然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腐朽性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这就必然要求通过旧民主主义革命,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取代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确立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实现社会形态的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包括: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其中辛亥革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人民从深重的封建压迫和民族危机中解放出来,为中国的现代化铺平了道路。旧民主主义革命因其指导思想的局限性,不能将中国从民族危亡中拯救出来,但是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在大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工人阶级也随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在此背景下于1921年7月23日正式成立,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自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在长征过程中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形成了“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长征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抗战,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这一时期还在全党范围开展了整风运动,对进一步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随着党的七大的召开,大会对全党给予了及时正确的指导,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在面对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解放战争,并最终获得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实践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为社会管控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党科学把握“站起来”后中国面临的敌我矛盾依然较为突出等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立足巩固新生政权、重构中国社会的革命性任务,围绕“破旧”和“立新”主要关键点,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控。全国以各级党政部门作为有效社会管控主体,以基本民生为工作中心,通过大力革除旧社会弊病,为新的社会治理结构打下坚实基础;通过逐步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控体系,集中资源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国家(政府)全方位管控社会的治理模式。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为社会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后重新出发,保障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站起来”向“富起来”平稳转移。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引起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为适应变化、应对挑战,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工作整合为“社会建设”这一全新概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领导中国由传统的社会管控体制逐步向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转变,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了社会治理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主要关键点有“顶层设计”、“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法治保障”等。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建设的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辉煌的。新中国的建设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精神,通过长期的努力奋斗得来的。新中国的建设,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纪元,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中国的建设,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宪法》序言中的历史叙事,不仅用几十年的革命传统和实践把革命行为正当化,又把整个革命的历史中“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的全中华儿女的共识和共同追求,浓缩进“中国各族人民”这一词汇,使得这一历史叙事有着严丝合缝的逻辑基础。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序言的历史叙事体现了宪法的最高效力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2021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rHzA7sIP4c9BJwuvEzfVpmZA6JDhs0jjSwf5C3W3irpRsfswn9PRlzhcgkIqILP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