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热带大陆岛的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和土壤

大陆岛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后因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而形成,一般距离大陆较近(陈玉凯,2014)。我国热带大陆岛包括台湾岛、海南岛及其附近的岛屿、香港岛及其周围岛屿、广东近海的内伶仃岛、海陵岛、川山群岛、荷包岛、担杆列岛、南澳岛等(许增旺,2001;武艳芳 等,2009;陈定如 等,1996;杨东梅 等,2010;李薇 等,2018;邓义,1996;何仲坚 等,2004;贠建全 等,2017;周厚诚 等,1997)。其中,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大陆岛(陈玉凯,2014)。

大陆岛是大陆向海域的自然延伸,其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土壤组成与邻近的大陆十分相似(陈连宝 等,1995)。在我国热带大陆岛上,发育有低山丘陵、平原、风成沙地、海滩和水下浅滩等多种地貌类型,不同的地貌类型中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朱世清 等,1995)。中国热带大陆岛上的土壤类型有红壤、赤红壤、水稻土、滨海沙土、滨海盐土、石质土,共 6 个土类,11 个亚类,22 个土属,34 个土种(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2013)。

低山丘陵是我国热带大陆性岛屿的主要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海拔300m以上的海岛,最高峰为南澳岛西部的高嶂岽,海拔 588.1 m,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和赤红壤。红壤的母质为花岗岩,土体富含石英砂粒,质轻,土层深厚,黏粒含量少,保肥蓄水能力差,矿物养分较为丰富,基础肥力一般。赤红壤是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成土母质是花岗岩风化物,有机质分布不均匀,氨、磷、钾贫乏,土壤呈酸性(陈树培 等,1994;朱世清 等,1995)。

平原区是水稻土的主要分布区。南澳岛、海山岛、上川岛、三灶岛、高栏岛、淇澳岛、海陵岛、南三岛等较大的海岛均有面积大小不等的冲积和海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排蓄良好。水稻土是由平原区的花岗岩残积物、洪积物和滨海沉积物在人类的精耕细作之下逐渐发育而成的,剖面结构分为耕作层、犁底层、耕作淀积层、母质层 4 层。其中耕作层土层深厚、肥沃,土壤有机质丰富,十分适于发展农业生产(陈树培 等,1994)。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于海岛沿海的海湾处,包括沙堤、沙滩和沙质堆积阶地,土壤类型为滨海沙土和滨海盐土。滨海沙土的土层深厚,质地松软,保蓄性能差,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低,宜植树造林以防风固沙。滨海盐土的母质为浅海沉积物,土体中常见贝壳碎屑等海洋生物遗骸,并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氯化物,不适合大部分陆地植物生长(陈树培 等,1994;朱世清 等,1995;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2013)。

海滩地貌、滨海潮间带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滨海盐土和滨海沙土。在海岛边缘受海浪冲刷的岩石上,还分布有石质土。石质土仅存在于岩石缝隙中,伴生少量灌草丛及苔藓、地衣植被,属于土壤发育的初期阶段,土壤中含泥土极少,主要含有大块的石头及砾石(陈树培 等,1994;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2013)。

气候

中国热带大陆岛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烈,热量丰富,终年温度较高,雨量充沛。由于海陆温差的变化,冬春季节盛行东北季风,常出现热带植物和作物所不能忍受的低温寒害;夏秋季节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常出现高温多雨天气。总体来看,我国热带大陆岛的气候受海洋气团影响显著,因此也具有较为明显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陈树培 等,1994)。

我国热带大陆岛年平均日照时数约 2000~2300 小时,年平均气温约21.5°C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13.9°C ,极端最低气温 2.9°C (出现于 2015年 1 月,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由此可见,我国热带大陆岛年平均气温较高,热量较为充足,但高温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气温普遍偏低,易出现寒害。

我国热带大陆岛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均为 1341 mm。其中,位于广东中部的岛屿如川山群岛、海陵岛一带降水较多,而东西两翼岛屿降水量相对较少。从降水时间分配来看,珠江口以东的海岛雨季一般在 4—9 月,珠江口以西雨季一般为 4—10 月,雨季长达半年之久。但 11 月至翌年 3 月为旱季,雨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20%左右。这种情况是由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来源不同,致使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这种气候在植被上的反映,就是我国热带大陆岛上的森林类型主要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陈树培 等,1994)。

植被概况

我国热带大陆性岛屿有 6 个常见的植被型,即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树林、灌丛和灌草丛,共包含63 群系,80 群丛。其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我国热带大陆性岛屿的主要地带性植被(邢福武 等,2003)。由于长期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和砍伐,我国热带海岛的原生植被已被破坏殆尽,现存的植被主要是次生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覃朝锋 等,1990),其基本组成成分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植物。常见的有岭南青冈( Cyclobalanopsis championii )群落、华润楠( Machilus chinensis )群落、豺皮樟( 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群落等。在我国热带大陆岛的河口三角洲海岸带常生长着繁茂的红树林,过去由于过度人为干扰,现仅在部分海湾残存有红树林群落的片段,主要有海榄雌( Avicennia marina) 、秋茄树( Kandelia obovata )、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 )群落、卤蕨( Acrostichum aureum )群落等(覃朝锋 等,1990)。山地灌丛群落通常是在干旱、贫瘠的山坡上自然演替起来的,常见的有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群落、岗松( Baeckea frutescens )群落等。山地灌草丛常见于热带海岛高潮线以上的沙滩或山地森林与灌丛的接壤地带,主要有类芦( Neyraudia reynaudiana )群落、芒萁( Dicranopteris pedata )群落、五节芒( Miscanthus floridulus )群落等。滨海沙生草丛是沙堤、沙滩、沙嘴等地固沙防风的先锋群落之一,主要有厚藤( Ipomoea pes-caprae )群落等。除此之外,在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下还形成了各种人工植被,包括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群落、台湾相思( Acacia confusa )群落等(何仲坚 等,2004)。

1.中国热带大陆性岛屿植被 IfJlgdZbCRKgK768YROQ/PvLgn3BLcl21Y5ujdXzdTa4WRqSG6hAuvvPYYTwFCo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