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热带海岛植被分类单位

《中国植被》(吴征镒,1980)基于“高级分类单位偏重于生态外貌,而中、低级单位着重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分类原则,首次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该系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以及生产实践中,也成为后来进一步研究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基础。本书主要参照 1976 年的《广东植被》和 1980 年的《中国植被》的分类体系,在植物生态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上对中国热带海岛的植被进行分类,以植被型—群系—群丛为三级分类单位。其中,植被型为高级单位,群系为中级单位,群丛为低级单位。在植被型之下设一亚级,即植被亚型,视不同情况而定。因此,本书采用的分类单位是:

·植被型(植被亚型)

·群系
·群丛

各级分类单位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植被型: 为中国热带海岛植被分类系统中最重要的高级分类单位。中国热带海岛植被分类系统把群落外貌和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同时对水热生态条件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

植被型是一定的气候区域(地带性植被)、一定的特殊生境(隐域性植被)的产物。据此确定的植被型,大致有相似的外貌和结构、相似的区系组成、相似的生态性质以及相似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的能量流转与物质循环特点(吴征镒,1980;王献溥 等,2014)。中国热带海岛包括11 种植被型,全部为地带性植被,反映了中国热带海岛所处的生物气候带。

植被亚型 :为植被型的辅助或补充单位。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出亚型。这种层片结构的差异在我国热带海岛上一般是由一定的气候、地貌、基质条件,以及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所引起。例如,我国热带海岛上的灌丛分为两个亚型,一是海滨常绿阔叶灌丛,分布于沿海强风地带、海岛沙滩的远海面或者迎海面的山坡上,组成的植物种类多为耐盐碱和抗风力较强的阳性灌木;二是山地常绿阔叶灌丛,通常是由人类过度干扰所形成的,位于海拔较高的山顶或山腰,组成种类多为低矮灌木和木质藤本。

群系: 为中国热带海岛植被分类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中级分类单位。凡是建群种、共建种或标志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如马尾松林、台湾相思林、草海桐林、五节芒草丛等。

一般情况下,地带性群系的分布局限在气候亚带范围内;隐域性群系的分布,则局限在某一特定生态因子的一定梯度范围内。在类型等级上,群系通常局限在某一植被亚型的范围内。但对于少数广生态幅的建群种,常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如马尾松林,从北亚热带一直分布到北热带,同时在几个气候带内出现。对这些群系,我们仍遵守上述分类原则,作为一个广生态幅的群系处理,并按其最适生境归入相应的亚型内。我们把马尾松林归入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型中。另外,中国热带海岛地区的海滨常绿阔叶灌丛和山地常绿阔叶灌丛的群系,我们认为常绿和落叶两种优势种或共建种必须相同才能联合为同一群系,如果只有其中一种优势种或共建种相同是不能联合为同一群系的。因而虽然有不少群系其中有一个优势种或共建种是相同的,但我们不把这些群落联合为同一群系,而是把它们作为若干个群系(王献溥 等,2014)。

群丛: 是中国热带海岛植被分类的基本单位。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即属于同一群丛的群落应具有共同的植物种类,相同的结构,相同的生态特征,相似的生境和相同的动态特点(包括相同的季节变化,处于相同的演替阶段等)。例如罗浮柿+绒毛润楠是一个群丛,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罗浮柿+绒毛润楠群丛,不但层片结构相同,而且各层片的优势种也相同(王献溥 等,2014)。 3IOdmk6KKove42iyXuuoC3BjZD+gm801fq6KU23+Nd4N68h7jnXkT6+RBSbv8y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