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热带海岛植被分类原则

自然植被由于外貌、结构和组成种类等自身特征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区分为不同的植物群落。我们认为,在对热带海岛地区的植被进行分类时,采用植物群落学的原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也就是说,植被分类主要考虑植被本身的特征,如群落外貌种类成分及其数量关系、生长情况和分布特点、植物的生活型、群落季节性节律、群落结构(成层性和镶嵌性)、群落演替方向等(王献溥 等,2014)。本书采用《中国植被》(1980)的植物群落学原则对我国热带海岛植被进行分类,即以植物群落本身的特征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又十分注意群落的生态关系,力求尽可能多地利用生态关系反应植被全貌的特征。但对不同等级的单位,所采用的具体指标是有差异的,如高级分类单位偏重于群落外貌,而中低级单位则更加关注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具体来说,我们进行植被分类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

一定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是一个群落最主要的特征,所有其他特征几乎全由这一特征所决定。中国热带海岛植物群落中,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学作用最明显的物种称为 优势种 。其中,主要层片(即建群层片)的优势种称为 建群种 。如在建群层片中有两个以上的种共同占优势,则称为 建种 。在我国热带海岛一些植被类型中,当共建种相当多、很难分出哪一个占优势时,则采用生态幅度狭窄、对该类型有指示作用或标志作用的种作为划分类型的标准,我们称其为 标志种 特征种 在群落分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通过比较分析大量的调查资料之后确定的(王献溥 等,2014)。例如,抗风桐、海人树等物种在我国其他类型的海岛或大陆地区没有自然分布,而在一些热带珊瑚岛上既是优势种、建群种,也是特征种。

优势种(尤其是建群种)是植物群落中最重要的建造者,它们创造了特定的群落环境并决定了群落中其他成分的存在。一旦建群种遭到破坏,它所创造的群落环境也就随之改变,适应于特定群落环境的那些生态幅较狭窄的物种,也将随之消失。因此,优势种(尤其是建群种)与群落是共存亡的,优势种的改变常常使群落由一种类型演替为另一类型(王献溥 等,2014)。

外貌和结构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主要取决于优势种的生活型,某些群落结构单位如层片就是以生活型为主要标准划分的,例如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因此,为了利用外貌和结构原则,首先要确定所采用的生活型系统。

我们首先将植物分为木本、半木本、草本、叶状体植物四大类,其下按照主轴木质化的状态及寿命长短分出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等,再按照体态和发育节律(落叶、常绿等)划分第三级和第四级等(王献溥 等,2014)。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在不同海岛或同一海岛不同生境下的同一物种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型。例如,我们在大万山岛的迎风坡记录到的油叶柯( Lithocarpus konishii )成年植株为矮小灌木,高不过 30cm,而在担杆岛水热条件较好的背风面,该物种可成长为高达 10m的乔木。

生态地理特征

任何植被类型都与一定的环境特征联系在一起,它们除具有特定的种类成分和特定的外貌、结构之外,还具有特定的生态幅度和分布范围。有的植被类型生活型和外貌特征相似,但生境条件截然不同。若把它们划为同一植被型,显然是欠妥的。例如,我国热带大陆岛上的常绿阔叶林与我国热带珊瑚岛上的珊瑚岛热带常绿乔木群落,优势种的生活型均为常绿阔叶乔木,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但它们所处的生境条件迥异,群落结构差异巨大,因此我们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植被型。

动态特征

中国热带海岛植被分类系统使用了群落外貌和优势种原则,并着重群落现状,没有特别地分出原生类型(顶极群落)和次生类型(或演替系列类型)。但在具体划分植被类型时,也考虑了群落的动态特征。在中国热带海岛地区,次生植被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次生植被类型是天然林破坏后演替系列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把它们划分出来作为一个植被型,例如针阔叶混交林等。但不少次生植被类型,例如中国热带海岛地区的灌丛,除了那些性状属于灌木的群落,我们把它分出单独划为一类植被类型外,其余的那些性状属于乔木、目前阶段处于灌丛状态的群落,由于它们都是森林破坏后的产物,所以都没有被我们分出,而是被放入有关的森林类型中叙述(王献溥 等,2014)。 BDAOjoKKlkLTNVIiEiiwDONFcrmFTH8AxO89tkgVi2+oj+jbaMuLW0DwyJSeWo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