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先生是一位有十年乙肝病史的患者。大三阳,然后发展成为肝硬化。一直服药治疗。两年前,自行停药……
因为工作需要,又经常奔波出差、大量饮酒、疲劳应酬……
终于,在一次极度劳累之后,暴发肝性脑病(肝昏迷),被急送安徽当地一家三甲医院。然后辗转、求救于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在“断崖式”的生理、心理危难中挣扎。
这,似乎是许多中年成功男人事业上奋不顾身、积劳成疾的写照,悲惨而无奈!
然而,正是这位成功男人的救治故事,给了年轻医生们独一无二的历练——怎样在心理上理解、应对那些在重症监护病房里不是VIP的VIP患者?
临床上,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病人,我们在抢救疾病的同时,也需要用心治疗心病,治疗性格上的一时性疾病。
—张宇一
张宇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病&ICU副主任。
新冠疫情期间,张宇一作为上海市救治专家组的特别助理,一直战斗在防疫一线。听说他已经20余天没有回家了,因为工作不允许。我便主动要求去医院见他。
访谈就约在他的临时宿舍。从一线指挥部匆匆赶来的他体贴地为我带来一瓶水。记忆中气宇轩昂的他,神情与面容憔悴了许多,只有粲然的笑容依旧。
一个小时的访谈,中途被两个来电打断,都是与他商讨疫情工作的……
谈起L先生,张宇一似乎有很多背后的隐言要讲。可是他太忙,实在不忍心再延长约谈时间。之后我才明白,这个病例给他的触动很大,给他的启示也很大。
访谈结束,他匆匆离开,临走时不忘再三致歉:麻烦严老师赶这么远到金山来,辛苦了!
我: 感觉L先生这次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大暴发,是吗?
张宇一: 是的。就是一个肝衰竭晚期,凝血功能很差,黄疸也深的病人。
他在安徽当地一家三甲医院住院急救,做过一次人工肝,但效果并不理想,整体情况很差,当地医生已经谈得很彻底了。他太太曾经是护士,他本人是企业高管。所以,对这次发病了解一二,很明白最差的结果是什么。
我: 他怎么会找到你们,从安徽到上海?又是慕名而来?
张宇一: 是参与当地医院专家会诊的一位院士专家邀请我们科的王介非主任前去会诊的。然后王主任还是坚持我们科“不抛弃、不放弃”的一贯理念,二话没说,就收治到我们这里了。
收治这个病例很有挑战,当时大家都准备搏一下的。
临床上,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病人,我们在抢救疾病的同时,也需要用心治疗心病,治疗性格上的一时性疾病。
—张宇一
我: 这个压力真是好大!你的研判?
张宇一: 他来我们病房时已经意识不清了,肝性脑病二期。我看了病史,再看病人状态,感觉他是存在死亡风险的,内科治疗机会并不大,应该两条腿走路,救治的同时,尽快做肝移植。肝移植也是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与经济准备的。
刚抛出两三个问题,就感觉到了张宇一的理性与精准的概括能力。
理性的人往往有双敏锐的眼睛。医患刚一交手,张宇一就敏锐地判断了L先生疾病的来龙去脉与未来走向。
但当下我很好奇,这样理性、高冷的男医生会以怎样的方式给予恐惧、绝望中的危重患者或家属心理安慰。
我: 病人意识不清了。你当时是怎么做家属工作,让他太太做好心理准备的?
张宇一: 除了积极救治,我这里的工作还是以积极安慰为主。告诉她,我们是上海的专科医院,救治这个疾病是非常有经验的,我们会尽心尽力做最佳方案。
他太太懂医学,也明事理,很快表示愿意接受肝移植。L先生刚来时意识不清,但后来清醒后,他对于肝移植是有想法的,有排斥心理。所以,在之后我基本上不与他谈论这个话题,避免他精神压力过大,影响吃饭、睡觉,甚至治疗。对他,就是两个字,“安慰!”
我: 像你这样的理工男医生,一般怎样来安慰病人或家属?我很好奇。
张宇一: 一般我是先告诉对方,针对肝衰竭这个病,在全上海我们的救治能力与数量是最高的。在内科治疗方面,可以说我们的经验是最丰富的。
这样一铺垫,往往对方就安心许多了。
然后,我会实话实说,把病情实情讲清楚,把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讲给对方听,再告诉他们我会用什么方法来阻止它发生。
讲完,我会看对方反应,再决定我接下去的谈话方式。如果是比较理性、坚强的家属,我会告诉他,我们会尽力评估、全力救治,万一内科控制不住,需要进行肝移植,我们也会为手术创造最好的条件,来保证移植能够成功。然后请他尽快认可我们的治疗方案。
如果是哭哭啼啼、举棋不定的家属,我会先让她哭一会儿,然后嘱咐她千万不要在病人面前哭,避免影响情绪与治疗效果。同时我会尽快请能做决定的家属来医院。
我: 所以,像你这样的理工男医生找家属谈话,会用代入感来影响对方的,是吗?
张宇一: ICU的救治往往要争取一分一秒,一个迟疑很可能会错过一个救命的机会。
我一般是见机行事,当机立断。需要家属签字同意的治疗方案,我会安排几个家属一起谈,避免与比较感性的女家属单独谈。
您讲对了,把信心与力量给到家属,用理性来带动对方尽快进入理性思维,尽快做决定,在极短时间里达成共识,这的确是我的一种方法。之后,等治疗措施上去了,再去安慰,再去解释。
在我们科的团队作战中,会围绕目标进行角色分演,男医生主打理性的实情谈话,女医生负责解释安慰,分别给对方底线和希望,然后大家做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去努力。
我们这样配合也蛮好的,对争分夺秒的急救很有成效!
团队广泛合作、规范分工,可以让每个医生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优秀团队之中,个人身上的压力会大幅度减少。面对患者能各司其职,会更好体现人性温度,协同帮助患者构建整体思维模式,打赢战胜疾病的医患配合战,同时,也能提升医生的职业满足感。
对于我一再好奇的追问,张宇一笑答,说自己的确比较理性,特别温柔的安慰语言与肢体动作做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但他特别善于进行理性引导,能给对方踏踏实实的希望。
我很欣赏他的说法,因为悲伤之后,往往最需要唤醒的还是理性应对!
我: 在你眼里,L先生是一个怎样的病人?
张宇一: 他其实不是一个很开放的人,尤其在住院后期,内心很封闭,一般很难判断他是否认可我们的解释与安慰。
你和他讲十句话,他也不回答你一句,很少有反应。或者就是表面上很客气,实际上没听你的。也许他照你说的建议做了,但也不会跟你有什么交流。嗨,就是很难聊的那种!
我: 这么难搞,你怎么办?放弃?还是想办法?
张宇一: 当然想办法啦!他是一个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人,所以我每天查房前都要想好套路来鼓励他,安慰他,既不能被他问倒,还要故作轻松地安慰他。
反正,用尽心思去帮他分析,解释他的病情,给他安慰,想办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我: 要全力抢救病人,还要这么用尽心机与病人打心理战,真是不容易!结果怎么样?
张宇一: 我观察到他的求生欲是超乎常人的!
讲个故事,他公司老总请了个名老中医协同我们一起治疗,这也是得到我们认可的。老中医让他喝野生鲫鱼汤,那鲫鱼不做任何处理,不刮鱼鳞保留内脏。烧汤不放任何佐料,包括盐。让他天天喝。
你知道肝病病人基本是胃口很差、吃不下东西,还会恶心的。没想到L先生对着那碗听上去就很恶心的鱼汤,会坚定不移地天天喝……我真是蛮惊讶,也蛮佩服的。
这就是他的求生欲!也就是说,一件事只要他认可,他就会排除万难,坚持做下去。这就给了我一个启发,之后任何治疗方案,我都会想尽办法为他进行分析、解释,说服他去认可。总的来讲,我感觉赢得了他对我们治疗方案的一个执行力,蛮成功的!
现代社会,老百姓知识层面越来越高,临床医生经常会遇到特别有知识、有文化的患者,他们往往很有想法,但承受能力却很差,可能想得太多之后,就容易钻牛角尖。
有些病人因此会出现精神问题。
张宇一有些无奈地笑着承认:“没办法,ICU里,我们面对那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重患者,抢救疾病的同时,真的很需要用心治疗他的心病,他性格上的一时疾病。这点,很难学,但再难学也要学,谁让我们是医生呢?!”
我: 对待L先生也有这样双管齐下的治疗历程吗?
张宇一: 当然,而且是用尽心机哦!
他在我们这里第一次住院时间很长,从严重肝衰竭、肝性脑病二期,到慢慢恢复,黄疸与凝血功能这些指标都稳定了。然后是继发的腹腔感染、中毒性肠麻痹、腹水腹胀成为他的主要困境,搞得他自我感觉极差,吃不下、排不出、起不来,很绝望。我们想了许多应对治疗,慢慢帮他解决。同时也做他心理工作,接受他信任的中医专家,中西医协作治疗。当然也同意他喝鲫鱼汤。
当病情有所好转时,他突然提出想回家,想在家继续治疗,再回来。为了顺应他的心理,我们认真评估了他的病情,也给了他回家后的治疗指导。就同意他回家了。
七天之后,他回来复诊,病情基本是稳定的,精神状态很好,只是腹水增加了。但是,这次复诊后住院,他一下子与我们亲近许多,愿意积极交流了……我当时感觉,同意他回家,这件事似乎就是一个赢得他信任的砝码,因为他感觉我们比他想象的更懂他、理解他。
一个优秀的医者,会时刻将人性置于技术之上,懂得用心智去寻找医患之间情感的纽带,尽自己所能去开辟一个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理解、关心、信任与共情关系。
尽管张宇一是个理工男,但年轻的他一直在努力,用他的方式发展与患者的共情关系。他说,这也是他们整个救治团队“不放弃、不抛弃”的人文精神。
精神像灯塔,一直都亮着,可以施惠许多人,包括病痛中的患者,包括孜孜前行的医生们!
我: L先生案例给你的启示一定很多吧?
张宇一: 是有很多!
第一,对病人来讲,不管生什么重病,落到何种艰难境地,只要心里不绝望,想活下去,不但医生会尽力来救你,你自己的机体也会帮你的。
病人的自身意志很重要。我常会讲L先生喝鱼汤的故事给其他病人听,以此鼓励他们。因为这个故事真的启发我、鼓励我了。
第二,疾病是一样的,但人是不同的,所以医生要会看病,也要会看人,这样做医生才有意义。
第三,因为坚持我们王主任提倡的“不放弃、不抛弃”,所以,如果家属选择放弃,我们一定会反复做家属工作。如果家属选择不放弃,我们更会坚持。每年,我们因为这样的坚持,能救回好几个硬是拉回来的危重病人,L先生就是一个。
我: 这样的心得太有价值了!你现在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前线,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张宇一: 现在更是特别有体会!
抢救病人,治疗固然很重要,但人的精神也很重要!病人和家属不放弃,医生有信心,再黑暗的境地都有可能出现光亮,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我们医生要做的就是尽心尽力不放弃,和病人在一起。
照常规思维,那些新冠肺炎危重病人只要上了ECOM(人工肺),一般都很难拉回来的,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三位病人成功脱机了。真的出现奇迹了!
所以,我很有体会,只要付出心力、财力,就可能有奇迹。
我: 有梦想、尽全力,奇迹就会有可能!我下周要去拜访L先生了,有什么寄语我可以转达的?
张宇一: 就是两个建议吧!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可以为事业奋斗,但前提是身体健康!建议经常随访,珍惜自己的坚持,珍惜大家的努力!
从这样一个年轻的ICU医生身上,可以让人欣喜地看到敬业—精业—乐业的一步步职业精神升华。
感恩王主任医疗团队的所有医生和护士给予我的帮助、宽容,以及救命之恩!
——L先生
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住一个“断崖式”的生理+心理打击的,就像医学也有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一样。
面对眼前这位热情而不失理性、敏锐又极富修为的高管L先生,真是很难想象他曾经的“任性”——自行停药、一意孤行的膜拜、自说自话的暴躁。
与他的聊天很愉快,意想不到的坦诚之下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他的救治故事带给年轻医生们的历练与启示应该远远大于他带给医生的委屈与麻烦。
不由想起一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我: 您有十年乙肝病史了,一直服药治疗,控制挺好的。为什么会自说自话停药?
L先生: 就是重视度不够啊!认为中国乙肝病人很多,是个乙肝大国,而且从自身而言,并没有什么症状,也没什么感觉不好。首先就自我忽视了。
再者,觉得自己正当壮年,好像不需要这么长期吃药,所以就停了。停了几个月药后,也没有出现什么差异,就在忽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我: 有乙肝病史,为什么要选择销售行业?大家都知道出差、熬夜、喝酒都是做销售的常态。
L先生: 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业了,但工作环境并不太适合我。选择做销售,也是爱好与性格使然吧!当时也年轻,并没有想过有什么会伤害我的身体健康。
那次发病,可能就是一个日积月累,年龄也大了、十来天超负荷的工作、大量饮酒应酬、感冒。对了,还有您提到的停药了……真的是来了一个大发作!
我: 什么情况下决定去看医生、去住院的?像您这么事业心强的人,一定是扛不住了吧?
L先生: 先还是扛着的。感冒、熬夜、喝酒,那次出差回来我已经非常非常疲劳了。但还是有任务在身,又赶去参加外地一个会议,结束回家就全身乏力,只想睡觉。我夫人觉得我不对头,就让我去医院看医生,一看医生,医生就不让我回家,直接住院了。其实,住院时我基本迷迷糊糊,意识有些不清了。
几乎是在轻度肝性脑病的情形下,我被专家们会诊、转院到上海、被安排住进上海公卫中心王主任的病房。总之,那个过程基本记不清了。
只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将工作作为唯一生命目标,将健康与家庭抛之脑后,这似乎是许多事业有成中年男人的标配。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因重疾而倒下的中年男人,他的苦难往往是复合的,因为疾病的背后,既有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窘迫,更有对生命意义的困顿。”
我: 等意识逐渐恢复以后,您记忆比较深刻的事有哪些?
L先生: 印象最深的就是王介非主任,就像我的心理依靠一样。
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病得很重,我当时的求生欲是非常非常强的。王主任不是每天来查房,但只要她一来,就能给我安慰,我就会心安一些;看不到她来,就心慌,就非常容易暴躁。其实,我平常是一个很坚强、很独立的人!
住院后期,吃不下、拉不出,腹胀十多天,身体很痛苦,精神近乎崩溃了,只要感觉到王主任或者张医生来关心我了,我才会感觉有一点点希望了。
总之,那时就是最在乎王主任的关心、关注。
我: 您这种只依赖、信任大主任的心理是命垂一线后强烈的求生欲所使然?还是长期养成的思维模式?
L先生: 大概是两者合一的结果吧!
对病人而言,药物与信心都很重要。医生给予病人的信心来自关心、笑容,还有善解人意。王主任就是一个特别善解人意的医生,她的沟通技巧真是不一般,她跟我聊聊,就能了解到我的心里在想什么,然后通过她的沟通技巧给我精神支撑。
比如喝鲫鱼汤,比如换肝还是不换肝,这些问题的考虑与决定,我都能感觉到她是非常非常了解我、懂我的。所以,依赖她就是心理层面上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人与人的信任真不是某一个具象所能决定的,而是一种感觉,在点点滴滴中。往往,生命垂危的病人对面前陌生的医生会产生无尽的信赖,是因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有灵犀印证,便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判断。
那种死心塌地的依赖似乎不需要验证……
我: 您的回答好棒!我非常赞同。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喝鱼汤的故事。
L先生: 喝那个鱼汤,也是因为我的求生欲,以及对我老板和夫人的信任。
那时因为胃口差、吃不下,要命的是腹胀厉害,我公司的老板陆总介绍了一位上海滩的名老中医。老中医之前没有见过面,但我信任长期关心我、支持我的陆总。陆总特别介绍说这位老中医有丰富的经验,我夫人也很敬仰他。我不太懂鱼汤治疗的原理,只知道它的营养价值高。
我在医院喝,回家也喝。虽然感觉很难喝,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后来我恢复后,还会推荐这个鱼汤给生病有需要的朋友呢!
对了,这里又要提到王主任,感谢她特别理解、认可这个中医偏方,同意我在医院里一边接受她的西医治疗,一边喝中医的鱼汤。这也是她善解人意的做法,既满足了我的求生欲,又给到我安心!
患者并非都是具有外在症状及实验室量化指标的实体,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故事的生命个体。
在患者与家属面前,立于不败之地的优秀医生往往具有理解患者与家属的情感、心理、社会和家庭需求的开放性视野。
我: 站在企业高管的层面,请您谈谈,一般的年轻医生该怎样做才能赢得您这类病人的认可与信任呢?
L先生: 我也是从基层员工做起的。我认为,年轻的医生首先要学会判断病人的信任点,这很重要。然后打一张“信任牌”。比如打“主任牌”,要用药、打针时,就多说一句,今天主任来不了,但这是主任的决定。那么,病人肯定不会抵制,肯定顺从。
用这种“上方宝剑”来取得病人的安心、信任,这样的心理对策可以让团队的治疗方案更精准、更及时地运用到病人身上。
当然,这样的病人是脆弱的,是不完全对的,但也是疾病所迫啊。
让病人感觉到权威的关心,感到安心,是年轻医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方法。给病人安慰、信任,病人顺利康复了,这就是团队的胜利。所以,团队合作很重要。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王主任的团队还是做得非常棒的。
我: 真是很有道理!其实您喝鱼汤的那种坚持精神也是很感动医生的。你们医患间相互激励,结果很圆满,您不用换肝,也顺利康复了!
L先生: 我的死里逃生要感谢许多人,是他们的无私帮助与宽容才有我今天的重返工作岗位。
对病人而言,医疗技术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人文关怀需求也不一样。在王主任的团队里,我感受到了王主任、张医生他们给予我的积极救治和关怀、宽容。那是在其他医院感受不到的温暖。记得王主任除了查房以外,还常常会在下班前,到每个病房,探头问一声,你们蛮好吗?没事吧?每次听到这个声音,我就特开心,那一声明快的问候,真像一道太阳光,可以照亮我们这些重危病人的心!这点点滴滴的人文关怀,我是终生难忘的。感恩王主任医疗团队的所有医生、护士给予我的关心、宽容,以及救命之恩!
还有我老板——陆总。在我整个发病治疗过程中,陆总一直在全力支持,甚至动用了他许多的社会资源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刚住院时,陆总就邀请了专家丁院士来会诊,后来病情复杂了,他又邀请王主任来安徽会诊,随后又安排我去上海治疗;在上海,他拿着我的病历去拜访樊院士、陈院长,包括请中医老专家林院长。几次关键的重大决定都是陆总替我们作出的。
最感人的是出院后,当下健康与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让我充满恐慌,心理非常脆弱,这时又是陆总说了一句让我感恩至今的话——静心养病,不要考虑工作,相信你会恢复,能继续胜任你的岗位和工作!当时这句话对我真是莫大的精神支持!
所以,要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唯有尽心工作、静心生活才能回报他们!
富有慈悲情怀的人,往往善于反思过往,透过自己和他人故事的微光,去思考故事的意义;怀着洞察之心,看到全景,感恩过往。
爱因斯坦曾说:“个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是时间、空间都有限的一部分。应该扩大个人的慈悲心,去涵盖一切生物和整体自然的美。”
我们应该感恩每一位病人,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是帮助我们医生成长的人!
——王介非
王介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病&ICU主任。
与王介非主任的访谈,我常常会抛出直指人心的提问,原因不仅是我和她相熟,更是我深深懂得她是一个喜欢接受挑战的人。
有同事觉得她高冷、傲气,有朋友感慨她温暖、细致。其实,她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互补人格的人!重要的是,在于她面对的人是谁。
但有一种人除外,那就是她的病人。在病人面前,她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医者,是内心绝傲、不服输,外表温暖、有情怀的上海女医生!
我: 人家省级三甲医院都感觉搞不定的病例,您去扛下来了。您去会诊后就收治进来了吗?
王介非: 是会诊以后转来的。当时是我熟悉的一位专家丁院士邀请我去会诊的,很急,坐飞机去的。L先生那时刚做了人工肝,我们几个专家一起制订了强化支持+抗感染的治疗方案,稳定病情后,考虑做肝移植。
没想到,三天以后,病情加重了,肝功能指标飙升、凝血时间延长、黄疸加重,进入肝性脑病二期了。大家讨论下来,就决定让我来接盘。然后就接到我们病房了。
我们应该感恩每一位病人,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是帮助我们医生成长的人!
——王介非
我: 这么危重,您是怎么一步步把他拉回来的?
王介非: 就肝脏本身的损伤而言,我是有信心的。但是后来我检查发现他腹腔感染了,出现中毒性肠麻痹了,非常危重!全身基础条件这么差是没办法做肝移植的。
当时我们也是蛮紧张的。经过一两周的积极救治,再加上他公司陆总请来的中医专家协同治疗,总算把他的内毒血症与肠麻痹基本纠正了。我一颗悬着心终于放下来了。最后,不但命救回来了,也不用做肝移植了。
“不抛弃、不放弃”是王介非医疗团队一向秉承的救治理念。王介非更是首先身体力行。
曾经多次向王介非采访过这样的救治案例,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如果我们不坚持,成功的机会都不会有!”
这种从心理、更是从行动上的执拗与坚持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打动人心的词语:永不言弃。
这种精神不仅可以印证医学人文从术到道的跃迁,更凸显了全人医学观从技术到信仰的涅槃。
我: 期间出现的精神问题是因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还是因为肝性脑病引发的?
王介非: 精神问题不等于肝性脑病,这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精神心理层面的,一个是内脏器官方面的。
他的精神问题根源并不是他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导致的,而是病情太急、太危重,让他这种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一下子跌入生命谷底。落差太大了,大于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他在生理上与心理上都反应不过来了。
我: 只有临床经验老到的医生才能感知病人这种“断崖式”的心理变故。讲讲您是怎样洞察他的内心、赢得他几乎膜拜式的信任的。
王介非: 我们ICU是没有VIP病房的,只是危重监护病房。L先生是企业高管,在以前就医过程中他一直享受着VIP待遇,已经习惯专家、主任们围着他转了。
对于这类不是VIP的VIP病人,赢得他们的第一步信任至关重要!首先,我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如实向他解答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我的晓之以理与动之以情让他感觉我对他的病情是认真、反复研究的,是了如指掌的。这样,得到他认可与信任就会有希望!
我还让他知晓,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会借助上海滩不同学科的专家力量,为他进行团队作战,而且我们可以中西医结合施治,因为我之前知道他很崇尚中医,也希望用中医药治疗。这样托盘而出就让他感到更安心、更放心了。
说实话,这一步步,我给到他的几乎就是VIP待遇了。L先生是位企业高管,虽然生理、心理上深受打击,情绪与精神波动很大,有些出人意料,但他毕竟还是明事理的。
什么是医学的终极价值?
凭借老辣的临床经验,给予患者最小的创伤、最大的机会、最铁的信任,这是许多优秀的专家级医师自带的人文光环!
“病人有许多种,只要用心观察他、懂他,就能赢得他的诚信与配合。”这些年,采访过许多优秀医者,许多的心得,其实都来自医者内心深处的良善。
我: 救治这样的病例其实也能帮助年轻医生成长,您说是吗?
王介非: 是的,尤其是心理成长!临床上,医生遇到的病人是形形色色的,但人心是相通的,医生只要用心对待病人,一门心思用自己的力量帮到病人,解决他所有的问题,总归会得到病人理解与信任的。
我也做过小医生,病人不信任我,就信任主任,我是不会生气的,我会反思,是我的治疗水平与沟通能力需要修炼。我会将自己的想法请示主任,然后“拉虎皮当大旗”,告诉病人这也是主任认可的方案,病人就会接受一点。
反正,那时的我记住当时我们的巫善明院长常说的一句话——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所以,不能怪病人,首先要反思自己,一切要靠自己去琢磨,去修炼,去作为。
我: 那作为主任,您又能从这个病例身上得到怎样的反思呢?
王介非: 这个问题真是问得好!我确实应该从L先生这个病例上对自己有一个反思。
我应该学会经常肯定自己的团队成员,尤其是在病人面前。要帮助他们在每个病人面前建立信任度,体现我们的团队精神。
还有,在我的团队成员受到冤屈、有情绪时,不应该仅仅是批评,应该更包容些。对于能克服委屈、依旧尽心尽职的,应该及时赞扬他的气量与职业精神……
总之,我感觉,救治L先生的过程就像给我们整个团队上了一堂大课,相信每个人都有所收获。所以嘛,我们应该感恩每一位病人,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是帮助我们医生成长的人!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每位患者与医护相遇的生死故事都是缘分使然,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叙述。对双方而言,既是充满情感的经历,也是相互映照的觉悟……
在每一次成功抑或失败的救治案例复盘中,医护人员都可以找到有效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和自我成长。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与机体保持着动态平衡,内源性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形成一个重要屏障,共同防御病原体的入侵。在人体内,肠道约包含10万亿~100万亿个细菌,具有500~1500种不同的细菌种类。宿主的年龄、性别、地理位置及饮食习惯等不同而导致了肠道菌群组成的多样性,总量达1~2 kg。肠道菌群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生理条件下参与维生素的合成、胆汁酸的降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及局部和全身免疫。当机体受到年龄、环境、饮食、用药等因素影响时,就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移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在临床上具有引起肠道菌群失衡的基础性疾病,同时又具有腹泻、腹胀、腹痛或腹部不适的表现,应考虑肠道菌群失衡。
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肠道胀气的问题,常见的原因有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蠕动减慢及肠道消化不良等,吃进去的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产酸、产气,引起患者腹部胀气不适等症状。尤其是有些慢性疾病本身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如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长期抗生素的使用、全身炎性反应和毒素对肠道的影响、禁食导致肠壁屏障功能的减弱均可以进一步加重肠道微生态紊乱,使肠胀气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主要表现为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腔内大量积气,腹腔压力增高引起胃肠道血液循环淤滞,供血、供氧不足,肠道的缺血、缺氧会进一步恶化肠道功能,造成恶性循环。
中毒性肠麻痹是肠道胀气中最为严重的临床状况,腹部严重胀气难以忍受。主要表现如下:①严重腹胀抬高了膈肌,挤压了心肺,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导致低氧血症,妨碍机体修复;②难以忍受的肠道胀气,影响了患者的情绪,打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限制了活动和饮食,最终导致患者营养状态恶化,免疫功能失调和下降,增加了继发感染的机会;③胃肠功能障碍造成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移位而导致肠源性脓毒症,进而加重全身炎性反应;④肠道微生态失衡及宿主自身的防御功能发生障碍。
纠正可能诱发的因素,减少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的药物(抑酸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有些人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发热或腹泻就要服用抗生素。长期服用抗生素,在遇到一些诱因时,就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不良的状态,肠内营养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道正常很重要,除非必须禁食,均应该鼓励患者少量多餐进食或鼻饲肠内营养。合理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合理使用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可以使肠道菌群失衡逐渐纠正。如果只是遇到普通胀气,可以口服马来酸曲美布丁调节肠道蠕动功能;服用多酶片或者胰酶肠溶片助消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二联、三联、四联活菌素片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功能紊乱。若持续不能纠正,建议就诊。
槐耳颗粒是国家一类中药新药,已上市20多年,主要成分为槐耳清膏。槐耳清膏是槐耳菌丝体通过发酵得到槐耳菌质后经提炼而成。槐耳清膏的有效活性成分是槐耳多糖蛋白,具有扶正固本、活血消癥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主要功效是能逆转或修复干细胞,有修复受损组织及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能较好地控制免疫性炎性反应。槐耳颗粒应用于肝癌、肺癌、乳腺癌及胃肠癌等肿瘤的治疗和抑制复发,也适用于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肾病、哮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槐耳颗粒安全无毒,可以长期服用。
L先生,43岁,男,安徽合肥人,既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2007年体检发现肝功能轻微异常服用拉米夫定治疗,2年后自行停药。之后不规则随访,有间断性肝功能轻度异常,未予重视与治疗。2017年3月,劳累加饮酒后出现乏力、纳差,伴恶心、呕吐、尿色深黄如浓茶。3月28日到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947/555 U/L,HBV DNA:2.28×10 8 ,当地医院予以中医治疗。但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到肝衰竭。4月14日给予人工肝治疗,之后出现肝性脑病。4月25日病情乃进行性加重,复查总胆红素(TBIL):379μmol/l,PT:39.9秒。
4月27日转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病&ICU,入院检查见患者精神萎靡、神志欠清、嗜睡,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腹隆,腹水征(+)。经研判认为患者:①为中年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规则治疗,有饮酒史;②按肝衰竭发生、发展时相来说,处于上升后期,病情危重,病理、生理改变以肝脏局部炎性反应造成缺血缺氧、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感染。
通过反复沟通及查看患者,经讨论制订救治方案如下:①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的能量;②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积极防治机会性感染的发生;③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应用;④调节全身功能为做肝移植手术创造身体条件。5天后,患者意识情况改善,但出现持续而顽固的腹胀,考虑是由于肠道微生态遭受破坏,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中毒性肠麻痹。立即给予相应处理,但效果不佳。后症状加重,全腹桶状,叩之如鼓,腹胀腹痛难以忍受。中毒性肠麻痹会直接威胁肝移植手术成败,外科专家表示暂缓做肝移植手术。面对如此进退两难的境地,再次与家属沟通,交流患者的问题,组织院内外多学科专家会诊,最终提出中西医联手的救治方案,结合中医专家的“药膳”及槐耳颗粒,通过数周的努力,患者肠道功能明显改善、腹胀得以控制,而之后肝脏功能也有好转,住院36天出院。之后在家调养,门诊随访治疗,最终肝衰竭痊愈,肝纤维化、肝硬化得以逆转。
提示:该患者的救治过程充满了惊喜,而疾病的转折关键点应该就是在机体免疫功能的提升和肠道功能的恢复。所以,在肝衰竭的救治中,如何保护和调整好肠道微生态,控制好肠道菌群的正常和稳定的确是重中之重的救治节点。
王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