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泸州市、宜宾市、万州区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一)四川省泸州市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状况

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泸州市古称江阳,别称酒城、江城,是四川省地级市、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设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经济高地。泸州市是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以名优酒为主体的食品工业基地、循环型化工基地、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泸州市下辖 3 区 4 县,面积 1.2 万平方千米,2017 年常住人口 424.58 万人,城镇化率达 49%。

2017 年,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1 596.2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83.1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850.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562.46亿元,比上年增长 9.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0%、59.7%和 3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37 020 元,比上年增长 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2.0 ∶ 53.5 ∶ 34.5 调整为 11.5 ∶ 53.3 ∶ 35.2。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 99.7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 70.76 亿元,比上年增长 4.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45.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8.2%;金融业增加值为 66.86 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房地产业增加值为 60.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3%。

2.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1)主要发展指标

2017 年,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722.07 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 514.09 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 207.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为 617.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6%;餐饮收入为 104.53亿元,比上年增长 11.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 448.45 亿元,增长 19.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为 432.28 亿元,增长 19.9%。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2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53.0%,化妆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68.1%,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41.7%,日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28.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38.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8.5%,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43.2%,家具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25.9%,通信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105.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7.1%,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22.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7.1%。

(2)“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①规划定位。泸州市立足川南、服务西南、面向全国,把握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川滇黔渝区域经济合作、长江经济带开发的区域战略机遇和国家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战略机遇,发扬泸州市优良的商业发展传统,迎接新时代的商业发展黄金期,紧紧围绕打造长江上游开放型临港经济示范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经过 20 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将泸州市建设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白酒文化消费中心、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

②发展规模。泸州市商业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区域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13—2020 年,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2%,2020—2030年年均增长 10%。到 2020 年,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900 亿元。到2030 年,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 2 300 亿元。

③零售商业总量指标。泸州市规划中心城区到 2015 年人均零售商业面积为 0.85 平方米/人,零售商业网点总建筑面积为 120 万平方米。到 2020 年,泸州市人均零售商业面积为 1.1 平方米/人,零售商业网点总建筑面积为 165万平方米。到 2030 年,泸州市人均零售商业面积为 1.2 平方米/人,零售商业网点总建筑面积为 228 万平方米。到 2020 年,泸州市中心城区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的数量为 91 个,总建筑面积为 91.0 万平方米。到 2030 年,泸州市中心城区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的数量为 125 个,总建筑面积为 163.8 万平方米。

④规划策略。一是平台集聚,建设川滇黔渝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泸州市重点建设临港物流平台,打造西南地区大宗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展贸旅游平台,打造川滇黔渝区域性商旅会展中心;建设专业市场平台,形成辐射川滇黔渝区域的商贸物流网络。二是特色引领,建设支撑城市转型升级的营商网络。泸州市要重点与遵义市、宜宾市实现区域联动,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创新网”;实现服务转型,建设服务新兴产业的“流通网”。三是构建多中心、网络型、特色化的商业网点体系。泸州市要重点构建多级商业中心,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建设专业型商业中心或商业街区,形成特色商圈。四是优化业态,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泸州市要重点建设商文旅结合的新型体验式商业空间,鼓励发展连锁化、专业化、特色化商业业态。五是模式创新,发展信息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泸州市要重点建设川滇黔渝地区智慧商贸总部,建设城市生活电商平台。

⑤打造川滇黔渝区域性商旅会展中心。泸州市要建设展贸旅游平台,推行“展贸+电子平台+现代物流”的联动模式,建设一批集合会展、贸易、酒店、旅游、文化、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展贸旅游中心,重点建设西南展贸科技城和川渝滇黔会展中心,培育酒展、化工产品展、农产品展等,推动酒业集中发展区打造 5A级会展旅游中心。

(二)四川省宜宾市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状况

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四川、云南两省结合部,长江“零公里”处,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面积为 13 283 平方千米,下辖 2 区 8 县。宜宾市的战略位置重要,是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的融合点,辐射周边人口多达 2 000 余万人,是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2017 年,宜宾市户籍总人口 555.49 万人。

2017 年,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1 847.23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238.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918.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9.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689.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4%、55.8%和 38.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2.9 ∶ 49.8 ∶ 37.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40 868 元,比上年增加 4 133 元,比上年增长 8.3%。

2.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1)主要发展指标

2017 年,宜宾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867.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 671.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 196.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为 739.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餐饮收入为 128.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 4.1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

(2)“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成就

①服务业效益取得新提升。“十二五”时期,宜宾市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就业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强,服务业占比逐步提升。2015 年,宜宾市服务业增加值达 419.66 亿元,较 2010 年增长 92.7%,总量排名四川省第五、川南第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30.7%,较 2010 年提高14.5 个百分点。2015 年,宜宾市服务业实现税收 116.41 亿元,较 2011 年增长 44.6%,“十二五”期间宜宾市服务业税收比重由 56.4%提高到 59.3%,服务业税收已成为宜宾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15 年,宜宾市服务业从业人员为91.4 万人,较 2011 年增长 14.4%,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 28.5%,较 2011 年提高 3.2 个百分点,服务业为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②现代物流业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宜宾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15 年,宜宾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为 3 130.28 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为122.81 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 39.84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 9.5%;实现货运周转量为 93.21 亿吨千米,是 2010 年的 2.5倍,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1 822.48 万吨,占四川省的 19.1%。截至 2015 年年底,宜宾市拥有省级重点物流联系企业 16 家,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1 家,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国家级物流试点企业 2 家。

③商贸流通业有序发展。“十二五”时期,宜宾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到 2015 年达 676.01 亿元,较 2010 年的 316.09 亿元增长了 1.14 倍,年均增长 14.98%,总量位居川南四市(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泸州市)首位。2015 年,宜宾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 668 家,是 2010 年的2.7 倍。

④电子商务稳步发展。“十二五”时期,宜宾市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宜宾市推动电子商务载体建设,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企业引进和培育,成功引进苏宁云商、阿里巴巴村淘、杭州颐高集团、万企共赢、四川易田、淘实惠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落户宜宾,培育出宜宾新青年、川红、川茶、宜宾淘、三江在线、蜀美味等 20 余家优质电子商务企业。宜宾市 16 000 余家本土企业(个人)在淘宝、天猫、京东、苏宁云商、酒仙网、融e购、1 号店等平台上开展业务。2015 年,宜宾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99.28 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破亿元的企业有 2 家,超 1 000 万元的企业有 5 家,超 100 万元的企业有10 家。

(3)“十三五”发展目标

①发展定位。宜宾市服务业发展定位为“一地两区三中心”,即川滇黔区域服务业发展高地、长江上游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川滇黔区域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川南信息服务示范区、川南教育医疗创新区。

其中,宜宾市打造川滇黔区域服务业发展高地,重点是利用川滇黔区域中心(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的区位优势,集中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教育医疗五大先导型服务业,通过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集聚区建设,将宜宾市建成川滇黔区域水平最高、结构最优、集聚最强的服务业发展高地,成为现代服务业强市。宜宾市打造长江上游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重点是发挥宜宾市的区位和人口优势,构建“一核、七心、多节点”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城市商业主中心和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南岸商圈、江北商圈、临港商圈、天柏商圈、南溪商圈五大商圈。宜宾市发挥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优势,以港口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等为重点,构建“1 个物流园区、6 个物流中心、14 个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节点空间体系。宜宾市通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建设成面向四川省、辐射滇黔、融入全国的长江上游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长江起点航运物流中心。

②发展目标。一是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宜宾市服务业规模扩大,领跑川南,位居四川省前列,目标 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32%以上;服务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高于四川省服务业平均增速,高于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力争高于宜宾市工业增速。二是经济贡献实现新增长。2020 年,宜宾市经济贡献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3%以上;就业带动更加明显,宜宾市服务业就业人数达 106 万人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达 35.4%以上。三是结构优化得到新提升。宜宾市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和现代管理理念,壮大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教育医疗五大先导型服务业,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得到加速发展。2020 年宜宾市先导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65%以上。四是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宜宾市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优势服务业集聚发展,建成一批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2020 年宜宾市目标创建 4 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4 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③会展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宜宾市以宜宾市国际会议中心筹备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缘优势和白酒、大型赛事经济等特色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市场化,不断提升会展活动品牌化、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切实增强会展业实力,努力建成川南城市群区域会展中心城市。2020 年,宜宾目标建成大型会展中心 1 个,展览面积、展览数量和展览收入在四川省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展水平提高,会展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重庆市万州区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状况

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万州区是重庆市辖下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区位独特,历来说明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带区域中心城市。万州区辖区面积3 456平方千米,距离重庆市主城九区 228 千米。万州区共有 11 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12 个乡。城市建成区面积为 67.2 平方千米,城镇化率为 61.11%。2016 年,万州区户籍人口为 176.05 万,常住人口为 162.33 万。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万州区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码头、高铁和海关口岸。

万州区“十三五”规划提出,将万州建成重庆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西部地区通江达海重要开放门户,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6 年,万州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97.39 亿元,同比增长 1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5 564 元,同比增长 1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7.2 ∶ 49.5 ∶ 43.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 5.6%、15.6%、12.6%。2016 年,万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27.45 亿元,同比增长 13.7%。

2.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1)主要发展指标

“十二五”时期,万州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商贸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5 年,万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288.0 亿元,年均增长 17.3%。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 890.4 亿元,年均增长 24.3%。服务业营业收入为 142.2 亿元,年均增长 16.1%。其中,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为68.2 亿元,年均增长 20.6%。商贸服务业增加值为 174.2 亿元,年均增长23.8%。增加值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0.1%,年均提高 0.4 个百分点。商贸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18.6%。

(2)“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成就

①商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时期,万州区大力推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竣工三峡现代医药物流交易配送中心、驿星城市之心商务楼宇、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贸项目,新增商业网点面积 55 万平方米。2015 年,万州区商贸服务网点为 11.5 万个,年均增长 4.1%;商贸服务设施总面积达到 285 万平方米,年均增长 4.4%。其中,5 万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 7 个,1 万平方米以上的零售商场 11 个,5 0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 7 个;100 床位以上的酒店 14 家;2 000 平方米以上的餐馆 24 个;特色商业街 7 条。

②市场经营主体逐渐壮大。“十二五”时期,万州区大力实施“小巨人”工程,全面推进“两转一改”改革,加大对骨干商贸服务企业的培育力度。万州区推动商贸企业利用国家政策,实施跨行业强强联合,组建大型商贸企业集团。2015 年,万州区商贸服务企业达到 12 296 家,年均增长 3.2%。万州区新增年交易额 50 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 2 个,30 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 3 个,10 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 3 个;新增年销售额 50 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 1 家、10 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 5 家,1 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 51 家;新增年营业收入 10 亿元以上的餐饮服务企业 1 家,1 亿元以上的餐饮服务企业 3家,1 000 万元以上的餐饮服务企业 20 家。商贸服务企业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 465 家,年均增长 23.8%。

③农村流通环境日益改善。“十二五”时期,万州区在促进城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商贸服务业发展,按照农村商贸“五个一工程”要求,大力推进镇乡商贸服务中心、标准化农贸市场、品牌超市、钻级餐馆、星级农家乐建设,改善了农村商贸服务设施,扩大了农村商贸流通规模,提升了农村商贸服务水平。

④现代流通水平持续提升。“十二五”时期,万州区大力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万州区连锁经营销售额为 164 亿元,年均增长 17.0%,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57%;物流配送总额为 210.2 亿元,年均增长 16.8%,物流配送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73%;电子商务交易额为 120.4 亿元,年均增长 25.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 13.5%。万州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全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 1 240 家,从业人员增加到6 500 人。“95 工匠”“三峡特购”“牛途网”“1 公里”等电商交易平台相继上线投入运营;“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与万州区签订了入驻协议。

⑤商贸服务加快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万州区大力推动批发零售、仓储物流、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一是万州区提升高笋塘核心商圈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对外辐射集聚能力。2015 年,高笋塘核心商圈销售总额为 288 亿元,年均增长 15.6%,在重庆市百亿元级商圈中的位次由第 7 位提升到第 5 位。二是万州区大力调整餐饮结构,创建了北滨路市级美食街和周家坝万州烤鱼夜市,实现了餐饮业持续增长的目标。三是万州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进了雅诗兰黛、浪琴、海宁皮草等283 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万州区,创建了“中华老字号”“中华名菜”“国家 5 叶级绿色饭店”等 24 个品牌。四是万州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定期举办“中国中药博览会”“万州购物美食文化节”“三峡汽车展”等会展活动。2016 年,万州区实现展览会收入 2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

(3)“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①定位目标。万州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模实现新跨越,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安全化消费环境更加完善,全面建成渝东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到 2020 年,万州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 1 700 亿元,年均增长 13.8%;服务业营业收入为 271 亿元,年均增长 13.8%;商贸服务业增加值为 336 亿元,年均增长 14.0%,商贸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500 亿元,年均增长 11.7%,最终消费率达到60%,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使万州区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万商之城,消费之都”。

②总量目标。一是商业网点面积。到 2020 年,万州区商业网点总面积达390 万平方米,年均增长 6.5%。其中,城市商业网点面积达到 270 万平方米,年均增长 6.6%。二是商贸经济总量。到 2020 年,万州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 1 700 亿元,年均增长 13.8%。其中,城市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 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00 亿元,年均增长 11.7%。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00 亿元。三是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到 2020年,万州区连锁经营零售额达到 330 亿元,年均增长 15.0%,连锁经营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66%;物流配送总额达到 425 亿元,年均增长15.0%,物流配送比重占商品销售总额的 25%;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500 亿元,年均增长 32.9%。四是商业对经济的贡献水平。到 2020 年,万州区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336 亿元,年均增长 14.0%。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22%,年均提高 0.2 个百分点。商贸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19%以上。

③加快发展会议展览业。万州区重点推进会议展览场馆建设,培育龙头会展企业,举办大型会展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万州区培育三峡国际旅游节、三峡美食文化节、中国三峡中药博览会、三峡库区物资交易会等特色展览会活动品牌,打造渝东北地区会展中心、市级会展副中心。到 2020年,万州区会展业营业收入达 5 亿元,年均增长 15.0%。 rwn9g4IHlFobPMjg729Y+LjIj1IE8arstc6Hvuzd6ueI0WqbzlN0OQ1l02/CIM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