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黔川渝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一)贵州省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市、四川省、湖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贵州省地势西高东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州省下辖 6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017 年常住人口 3 580 万人。

2017 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为 13 540.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2 020.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5 439.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6 080.4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4.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37 956 元,比上年增加4 710元。

2.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1)主要发展指标

2017 年,贵州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4 154 亿元,比 2016 年增长12.0%。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为 364.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7%;商品零售收入为 3 789.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 3 388.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 765.46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

2017 年,贵州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为 2 147.30 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为 150.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为 83.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日用品类零售额为 53.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为78.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7.0%;通信器材类零售额为 16.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为 12.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8%;汽车类零售额为 734.20 亿元,比上年增长 9.4%。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为 74.56 亿元,比 2016 年增长 30.3%。

“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内贸流通与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内贸流通与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贵州省“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

(2)“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贵州省“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深化境内外经贸交流与合作,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努力开创贵州省商务工作新局面。

①推进内贸流通和电子商务发展。“十三五”时期,贵州省要推进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聚度高、辐射力强的物流园区、特色专业市场和商业街区,探索建立商贸创新试点,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贵州省要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的流通基础设施体系和多层次、网络化的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商贸集聚区、物流园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一批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商贸物流品牌。贵州省要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民族地区特色商贸旅游消费中心、内陆山区商贸创新发展示范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务会展中心。到2020 年,贵州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6 300 亿元,年均增长 11.5%;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 3 760 亿元,年均增长 30%;网络零售额达到 1 650 亿元,年均增长 30%;城乡统一物流配送率均达到 70%以上,物流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 20%左右。

②重点发展会展服务业。贵州省要提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酒类博览会”等品牌的影响力;支持遵义市加快推进新蒲会展中心建设;支持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会展平台,培育一批新的特色会展品牌。到 2020年,贵州省要培育 5~8 个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彰显“贵州服务”特色的会展品牌。

(二)四川省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连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南接云南省、贵州省,东邻重庆市,西衔西藏自治区。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等经济发展高地,是中国西部物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组成部分,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中的五粮液与剑南春原产地。四川省总面积 48.6 万平方千米,下辖 1 个副省级市、17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其中包括 53 个市辖区、17 个县级市、109 个县、4 个自治县,2017 年常住人口8 302万人。

2017 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为 36 980.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4 28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14 29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7.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 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 9.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40.8%和 5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44 651 元,比上年增长 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1.9 ∶ 40.8 ∶ 47.3 调整为 11.6 ∶ 38.7 ∶ 49.7。

2.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1)主要发展指标

2017 年,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17 480.5 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 14 044.1 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 3 43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为 14 99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0%;餐饮收入为 2 487.8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 601.7 亿元,增长 33.4%。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 16.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 16.5%,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 19.5%,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 16.6%,金银珠宝类比上年增长1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增长 18.4%,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11.0%,家具类比上年增长 15.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 10.5%,汽车类比上年增长 6.9%,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 10.6%。

(2)“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成就

①内贸流通实现新突破。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迈上一个千亿元台阶,累计突破 5.5 万亿元,年均增长 1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1 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 50.4%。四川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累计突破 1 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2%,带动就业超过 900 万人,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 58%。新型流通组织形式不断发展,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线上与线下、批发与零售、城市与乡村、商品与服务共同发展的流通市场体系正在形成。

②服务业发展构筑新支撑。四川省服务业全面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预期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 5.2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14.4 ∶ 50.5 ∶ 35.1 调整为 12.2 ∶ 47.5 ∶ 40.3。服务业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由 56%提高到 61%,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 55.9%提高到 68.5%,就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由 31.4%提高到 34.7%。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崛起,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 1.75 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年均增长 50%。四川省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核心城市和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四川省商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十二五”时期四川省商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四川省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①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四川省要实现消费动力转换、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加突出。内贸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建立。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初步形成,新消费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动能显著增强。到 202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2.1 万亿元,年均增长 10%左右。

②西部现代服务业强省初步建成。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明显优化,功能更加完善,集聚程度明显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更具成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取得显著进展,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一批市(县)形成服务业主导经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建成中西部电子商务中心。到 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 46%,年均提高 1.2 个百分点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 4 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 5 000 亿元。

③大力发展会展业。四川省要基本建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展览业体系,促进会展业向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四川省要利用西博会、科博会、酒博会、农博会等展览会平台,促进形成更多贸易合作成果。

(三)重庆市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重庆市简称渝或巴,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重庆市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重庆市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省、湖南省,南靠贵州省,西接四川省,北连陕西省,总面积 8.24 万平方千米,下辖 38 个区(县),2017 年常住人口为3 075.16万人。

2017 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19 500.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9.3%。按产业统计,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 339.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8 596.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9.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9 564.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9.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6.9 ∶ 44.1 ∶ 49.0。按常住人口计算,重庆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63 689 元,比上年增长 8.3%。

2.商贸物流和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1)主要发展指标

重庆市是中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已形成了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拥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以及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

2017 年,重庆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 1 595.88 亿元,比上年增长7.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 424.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8 067.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 7 651.18 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 416.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为 6 914.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8%;餐饮收入额为1 1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

(2)“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成就

①商贸服务业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重庆市规划的“三个翻番、三个突破”的发展目标圆满实现,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聚集、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三个翻番”,即社会消费品零售、商品销售总额、商业增加值比 2010 年翻一番。“三个突破”,即零售商业面积突破 4 000 万平方米,最终消费率突破 40%,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突破 400 万人)。

② “三都”建设提速推进。重庆市的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会展之都、美食之都建设成效明显,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显著增强。10平方千米的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城市核心商圈 30 个,其中零售额超过 100 亿元的有 8 个。百亿元级大型批发市场达到 13 个。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拥有渝洽会、云计算博览会、渝交会、汽车工业展、西部农交会、老年产业博览会等一大批展览会。重庆市先后荣膺“中国节庆名城”“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等称号。2017 年,重庆市荣获“2016—2017 年度中国十佳会展名城”大奖。重庆市建成国家级美食街 14 条,市级美食街 50 条,市级商业特色街 10 条。

③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重庆市引进京东电商产业园、菜鸟科技、亿赞普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等项目,积极推进两江新区、渝中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2015 年,重庆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6 000 亿元,网络零售额为 600 亿元,销售额实现 10 亿元以上的电商企业超过 10 家,全市百亿元商贸企业达到 10 个。

④民生商业建设成效显著。重庆市新建成社区便民商圈 152 个,标准化改造升级 502 个城市社区菜市场,基本实现全覆盖。重庆市发展城市共同配送,打造网订店取、智能快递柜等末端配送网络。重庆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了全覆盖。重庆市有效实施家政服务体系、家电(汽摩)下乡等商贸民生工程,扩大了城乡消费。

“十二五”时期重庆市商贸服务业主要计划完成情况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十二五”时期重庆市商贸服务业主要计划完成情况

数据来源:《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3)“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按照重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模实现新跨越,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到 2020 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10 000 亿元,年均增长 10%以上,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3 万元,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2 000亿元,年均增长 12%;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到 2 200 亿元,年均增长 12.5%;商业增加值达到 2 5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0%;最终消费率超过55%,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到“十三五”时期末,重庆市实现流通现代化,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国家级重要流通节点城市。

①商贸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商务及网络零售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 18 000 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突破 2 000 亿元;都市区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基本形成;连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突破 50%;新型消费、服务性消费占比显著提高,商贸服务业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流通成本大幅度下降,流通效率明显提高。

②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形成新格局。商贸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商贸服务业主体转型发展;传统商贸服务业体系优化提升,中央商务区成为重庆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核心引擎,主城区城市核心商圈差异布局,错位发展,大型专业市场外迁工程基本完成,布局形成七大片区区域性市场集群;三级商圈体系、三级商品市场体系结构优化;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应急保供体系功能显著提升,商贸流通稳定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③商贸物流中心集聚辐射能力增强。现代商贸产业集群建设有新突破,全面建成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到 2020 年,重庆市培育形成百亿元级商圈 15 个,其中 500 亿元级商圈 3 个;百亿元级大市场 20个,其中千亿元级市场集群 4 个;建成中央商务区和悦来会展产业集群,会展产业直接收入 150 亿元,拉动消费 1 200 亿元;培育形成百亿元级商贸大企业 15 家,内外贸融合的 500 亿元级商贸大企业 3 家,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基本形成;外来消费率达 40%,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

④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到 2020 年,重庆市基本形成法治完备、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商贸服务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商贸服务业统一开放、创新驱动、稳定运行、规范有序、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动力。

“十三五”时期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主要发展目标如表 2-4 所示。

表 2-4 “十三五”时期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主要发展目标

表2-4(续)

数据来源:《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IYdaLJtbApXXp0/dPAolRNWbTA5qTOTiw+YJa+YY0gha/g7orWkRHolv45MkG1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