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中央银行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选择建立在一定的货币理论基础上,焦点在于货币是否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以及影响的渠道。目前较为成熟的货币理论主要分为两派——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在这两大货币理论基础上分别形成目前主流的两类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价格型调控和数量型调控。前者强调利率对于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性,并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将某个短期利率作为中间目标,进而实现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后者认为货币政策应当保持某个固定的货币增长率,使得通货膨胀率达到一个稳定的合适水平。但现实中,中央银行即使使用量化调控,也常常会对经济中的真实变量,如就业、真实产出等做出反应。

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经验来看,发达国家经历了从价格到数量再回到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型,表明了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系发育水平高度相关。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和现代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建立时间较晚,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立足自身国情。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逐渐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原因在于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逐渐下降,并且随着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价格型调控框架的条件日益成熟。这一转型过程也使得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框架呈现出多目标多工具的特色。 zVD2pboO9Tf6ibkD6v12qxxiuXR7YOmC+12QIgbIZnGrJi13wq0ZMnwqMQJB7G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