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初识会计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生产,而社会生产势必会产生对其“所费”及“所得”的数据进行记录的相关事项。据史料记载,“会计”一词在我国古代就已经产生,有“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之说。有些学者认为“会计”一词在战国时代甚至夏代就已经产生,但据考证,目前较多人认为“会计”一词起源于西周的可信度较高。会计在当时的职责既包括日常核算,又包括月计岁会。我国从周朝开始就设置官吏,为封建王朝掌管财物赋税。春秋时期,孔子曾被任命为专司会计的官员。宋、元以后,官厅钱粮移交时会编造“四柱清册”,这种方法由民间沿用,逐渐发展,成为传统的中式簿记。

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是为了适应人们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早期的生产活动中,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它是由生产者凭借记忆,或是简单地记录,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出等事项记载下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导致了会计的产生,会计又伴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逐渐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大约可以认为是从旧石器时代至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这段漫长的时期。这段时间,生产力发展缓慢。会计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产生了对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情况下,计数成为经济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使用实物、绘画、结绳和刻契等方式对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进行反映,如“结绳记事”“垒石计数”以及“刻木记事”等。这些计数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就是当时的会计行为,这些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此时,会计还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其核算方法简单,多以实物为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中后期,才体现出真正的会计特征。此后,由于剩余生产资料的产生,为保护奴隶主、地主等人的财产、核算经济业务,我国会计产生了“月计岁会”“四柱清册”“龙门账”“四脚账”等方法。此外,其他国家也都留下了不同类型的会计活动记载,如古埃及的《帕勒摩石碑》和《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和《民法大全》、法兰克王国的《庄园敕令》等都有关于会计活动的记载。

(二)近代会计阶段

会计由简单的计数,发展成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规范的近现代会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航海技术的发明以及欧洲船队的远洋探索,使得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迅速提升,商品交易需求大幅提高;随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这些发展促使作为近代会计开端标志的复式记账法得以流行和发展,同时复式记账又给财务报表的发展奠定了基石。1531 年戈特利布出版了《简明德国簿记》和《两种精巧的簿记》,公布了世界上最早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提出了“余额账户”概念,将资产、资本和负债分类列示,并计算出“所得纯利”。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会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英国率先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这期间会计的发展中心也是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欧。蒸汽机的发明,开创了机器替代手工的时代,并且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价值较大、使用期限较长的资产相应增加,催生了长期资产的概念和折旧的思想。相应的,会计为满足长期资产的正确记录,又有了资产估价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费希尔发表了《资产负债表价值》等著作,推动了现代财务报表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人类进入电器时代,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逐渐领先,因此,这期间会计发展的中心在美国。19 世纪后期,出现了损益原始资本计算书,实现了双轨计算盈亏;19 世纪末,美国铁路业应用了重置会计;20 世纪初,美国应用了最新的收益实现原则产生了汇兑现金变动书。在此期间,会计从核算记账功能慢慢转向管理功能,管理会计开始发展。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 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复式簿记的书籍——《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该书中有一章专门论述簿记,对复式簿记及借贷记账法做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和总结,标志着近代会计的产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直至 20 世纪 40 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

(三)现代会计阶段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相应的社会发展促使会计也产生了两大变革,一是会计核算手段变成了会计电算化,取代了手工账;二是管理会计逐渐发展并趋于成熟。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为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至今。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核算手段发生重大变革,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1954 年通用电气进入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新时代。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会计电子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系统逐渐普及,并且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使得会计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也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在此期间,科学理论产生重大突破,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同时,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情况日渐复杂,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这些新的环境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 世纪 60 年代末,产生了成本会计、预算体系、本量利分析、业务会计、决策会计等管理会计基本方法。20 世纪 70 年代末产生了计划与决策体系,20 世纪 80 年代又形成了代理理论和作业理论等管理会计理论。这个期间,财务共享中心也开始发展。早期,由于计算机的到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财务共享中心应运而生,并有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和规范,初步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后来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实现了网络化的财务共享,进一步提升了财务处理的效率。

正如马克思所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综上所述,会计的发展与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知识拓展——我国“会计”的发展】

西周时期,不仅出现了会计科目、记账符号和会计报告,而且还对经济业务进行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务也均起源于西周,“会”与“计”连用构成新词,用以表示会计核算的基本含义,其科学性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会计位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据《周礼》记载,西周设立了对国家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的“司会”一职,为了对会计业务进行详细处理,在其中还分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种职务,并建立了一些会计制度,即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这表明在西周前后,我国已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系统。为了保证财计方面职官的来源,西周统治者还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会计教育。在会计方法方面,西周时期产生了政府会计采用的入出记账法和民间采用的收付记账法,还出现了三柱结算法的萌芽。美国会计史学家查特菲尔德(Chatfield)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一书中对我国西周时代会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等方面,周朝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定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册,并实行单式收付记账,也出现了对会计一词精辟的解释,如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西汉时期,出现了“计簿”或“簿书”的账册,使用了“入”和“出”作为记账符号。宋代,开始出现四柱结算法,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称为“四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支出数、期末结存数,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在这一时期,中国民间会计也得到了发展,中国早期的金融业——柜坊,典当业——质库,以及为商业服务的货栈——邸店等行业也运用四柱结算法。明末清初,产生了龙门账,把全部账目分为四个部分,即:进、缴、存、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期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清朝,采用“四脚账”,形成“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清代学者焦循所著的《孟子正义》一书中,把会计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1840 年鸦片战争后,我国会计出现了中式会计的改良和借贷复式簿记的引进同时并存的局面。

【案例分享】

1.孔子尝为委吏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孟子·万章》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分析,“当”有三层含义:其一是会计工作中对于经济收支事项要遵循财制,处理得当;其二是对会计事项的计算、记录要正确;其三是从统治者方面讲,要善于选择合格的、适当的会计人才。这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会计定义,也足以证明孔子的委吏工作做得很出色,他不仅做了会计工作,而且将会计工作提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在 2 500 年前能够有这样的高深会计理论深度,这不可不说是惊人的会计创举。

2.宋代文豪都精通会计

宋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是可圈可点的。宋代的文学家队伍更是超凡脱俗,他们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都精通会计、善于理财。

曾巩(公元 1019—1083 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曾巩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以散文见长,也能诗。曾巩不仅文采出众,对会计也非常精通,他曾写《经费议》一文,论述了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宋神宗看后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曾巩把节用作为理财之要,目前谈论财政者,都未注意到这个问题。曾巩认为“用之有节,则天下虽贫,其富易致也;用之无节,则天下虽富,其贫易致也”。曾巩在议论经费时,不是空洞地进行说教,而是采用了因素分析法,对景德、皇佑和治平三朝费用开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景德户七百三十万,垦田一百七十万顷;皇佑户一千九十万,垦田二百二十五万顷;治平户一千二百九十万,垦田四百三十万顷。天下岁入皇佑、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万亿以上。景德官一万余员,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有余,其总三万四千员。景德郊费六百万,皇佑一千二百万,治平一千三十万。以二者校之,官之众一倍于景德,校之费亦一倍于景德”。曾巩作为一个文学家,其在会计上的造诣很不一般。

苏轼(公元 1037—1101 年),中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文学造诣很深,诗、词、散文、书画等无一不精,脍炙人口之作甚多。苏轼曾著《省费用》一文,其主旨大意与曾巩的《经费议》大致相同。苏轼认为国有三计,“有万世之计,有一时计,有不终月之计”。凡“计”均应以费用为中心,费有计,则国安。如能节天下无益之费,使国有储备,则无大患难。苏轼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节约费用开支对国家的好处和意义。在苏轼为官的生涯中,他都能以会计的思维和理财的方法为当地的百姓增加财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苏辙(公元 1039—1112 年),中国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元祐初年,苏辙与户部尚书李常等人主编了《元祐会计录》三十卷,并为该书作序。苏辙认为:凡节冗官,精士卒,克众用,便国富有余。若冗员充积,国用奢侈,积糜耗多,便会导致财匮不给。《宋文鉴》卷八十七记载:其在《上皇帝书》中以“去冗”为主题,发表了自己关于节约费用支出的看法。他认为:“害财者三,一曰冗吏,二曰冗兵,三曰冗费。”而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做到节约支出,就必须“以简自处,而以繁寄人。以简自处,则心不可乱。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以繁寄人,则事有所分。事有所分,则毫末不遗,而情伪必见”。即在会计工作中,手续、程序要简便易行,账簿设置要少而精,冗员冗费减少了,才能节约支出,使机构运行合理有序。

3.革命导师超前的会计思维

学过会计的人都熟悉这样一句话:“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2 卷论述流通费用的性质时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簿记就是会计。而“过程控制和观念总结”也就成为大家都熟悉的反映(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它构成了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马克思认为会计最初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以后,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马克思指出:“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已经有一个农业记账员。在那里,簿记已经独立为一个公社官员的专职。这种分工,节约了时间、劳力和开支。但生产和记载生产的簿记,终究是两回事,就像给船装货和装货单是两回事一样。充当记账员的那一部分公社劳动力,是从生产中抽出来的。他执行职能所需要的各种费用,不是由他自己的劳动来补偿,而是由公社产品的扣除来补偿的。只要作些适当的修改,资本家的簿记人员的情况,就和印度公社的记账员的情况相同。”所以,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到后来演变为“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很显然,会计具有管理性质。

二、会计的概念及特点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只是凭借大脑来记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所得和所费,随着生产活动的日益纷繁、复杂,大脑记忆已经无法满足上述需求,于是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收入和开支的会计。到了现代,会计已由简单的记录和计算逐渐发展成为以货币单位来综合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价值管理运动。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学习的会计。会计一词,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包括三种含义,见表 1-1。

表 1-1 会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三种含义

我们这里讲的会计主要是指会计工作,因此会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由此可见,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它的宗旨就是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因而它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会计加以理解:

(一)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指会计计量的尺度有多种,例如重量、体积、数量、时间度量等。这些计量尺度无法综合汇总,因此,会计除上述计量单位以外,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和尺度,具有综合性。人们只有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才能取得经营管理上所必需的连续、系统而综合的会计资料。因此,在会计上,各种经济事务即使已按实物量度或劳动量度进行了计算和记录,最后仍需要按货币量度综合加以核算。

(二)会计具有一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会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专门核算方法,即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计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这些专门核算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方法体系,该体系是会计管理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会计是一项要求十分严格的经济管理工作,人们只有按照规定的程序,综合运用会计的技术方法,才能做好会计工作。会计的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以凭证为依据,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必须以国家规定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法凭证为依据。

(三)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能够对经济业务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

(四)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

会计的连续性是指会计对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是连续的,逐笔、逐日、逐月、逐年,不能间断;会计的系统性是指将抽象的会计对象内容具体化并做出科学的分类,例如会计对象被划分为六项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并对此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的全面性是指对每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都应进行记录和反映,不能有任何遗漏;会计的综合性是指在登记时,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而不能杂乱无章,并通过价值量进行综合、汇总,以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五)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产生于人们管理社会生产和经济事务的过程,会计核算往往涉及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每一个经营管理环节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同时,会计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能够参与经营计划的制定,能够控制和评价经营活动,能够参与经营方案的选择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会计正朝着具有更深刻的管理内涵和更广泛的服务领域的方向发展。

【知识拓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主体不同。财务会计的主体一般为整个企业,具有单一层次,而管理会计的主体通常可分为多个层次。第二,会计职能定位不同。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或经济主体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加工和处理,同时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则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管理会计工作的目的在于解析过去,同时对现在的运营进行控制。第三,会计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企业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提供相应的管理决策信息支持。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第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财务会计为企业内部提供经济信息,管理会计为企业外部提供经济信息,但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企业经济利益增加、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二,部分会计信息相同可共享。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初始信息都来自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信息,基本财务数据如营业收入、利润、应收账款等信息可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中实现传递与共享,经过对相同会计信息的差异化加工和整理,服务于不同的信息需求对象。第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核算对象相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以企业的经济活动为核算对象。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只存在分工差异,并且在核算对象的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侧重点差异。 jL2cuTBGr72zKMDRIdmE0t08VOYPXYZr3XRGKae/eW1XNy1OQ/X3QvgSzI0OED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