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设计者,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十年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十年,也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和教学模式探索与转变的十年,移动教育、线上教学、智慧教育、云教育、教育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教育数字化……涌现出大量教育新思想;国家教育部门这十年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文件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更是首次把“推进教育数字化”纳入了二十大报告。由此可见,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与学习能力也成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构成之一,是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是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教师教育类公共必修课,在教师的职前与职后教育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构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能力发展的前沿阵地。因此对每个师范生来说,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十分重要。师范生的职业化培养重点包括三个模块:通史教育模块,主要解决通史知识和一般能力的问题;专业知识模块,主要解决“教什么”的知识与能力问题;教师教育模块,主要解决“怎样教”的知识和能力问题。本教材主要负责完成师范生培养第三个模块的任务,是解决“怎样教”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教材。

教育技术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广阔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作为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类公共必修课,其课程也同样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系。根据普通二本类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学科特点,我们把师范专业学生分为三种:文科类、理科类和艺体类。本书作为系列教材中的上册,是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公共必学部分。

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10年以来,教育技术发展迅速,变革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观念、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故编写适应变化的教材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为了帮助师范专业的学生全面、高效地构筑教育技术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们组织编写了此教材。此教材是编者们在2013年编写的《现代教育技术(上册)》教材基础上根据教育部最新要求编撰的,本书在传承教育技术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时推陈出新、深入浅出,以符合新时期教育技术学科特点和师范生公共课的学习需求,同时紧扣教育技术当前发展特点,融入了大量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应用。教材在内容的组织编写上严格按照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和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统筹规划。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育技术的应用;第二章为教学媒体及环境,主要包括常规现代教学媒体技术和线上信息工具;第三章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案例,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应用以及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案例;第四章为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和组成、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技术和评价技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教学人员和教辅人员的自学参考用书。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及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一定的教育技术与学科相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后期的学科教学法课程以及教育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和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运用教育技术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目的。

本教材具有如下鲜明特色:

一、内容选择上凸显实用性

与同类教材相比较,本书凸显实用性。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在编撰教材时尽量避免理论的晦涩、难懂,深入浅出地呈现教育技术理论框架,辅以对概念和理论的剖析,同时结合大量的学科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案例来凸显教材的实用性,争取做到通俗易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适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同堂开展,这也可以避免一般的理论学习枯燥、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本教材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各知识点尽可能地融入到典型的案例、课例中,学生通过案例的研习,能快速地领会原理的应用方法、掌握操作技能。

二、内容设计上重视学科融合

教育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与学科的融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应用程度,以及与学科融合创新的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如果师范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受到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训练,初步具备将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那么,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就能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我们在教材章节编排上注重教育技术的的应用流程,内容设计上强调与基本学科的融合,教学实践中更是重视与学科相融合,本教材在教学中适宜采用项目驱动的模式,每个章节学习后都可以设计一个与章节内容对应的项目任务,且任务强调与学科相结合。

三、编写体例上注重逻辑性

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每章开篇都设计有内容提要和思维导图,梳理了这一章的脉络主线,便于在学习中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章后有思考与练习,便于课后复习、实践迁移和总结提高。

本书由田密娟主编并负责统稿,唐前军负责审校。具体编撰成员及分工如下:第1章由唐前军执笔,第2章由王建军执笔,第3章由付蓉执笔,第4章由田密娟执笔。乐山师范学院汪红烨教授对整个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张波、王婕、黄陈英、张艳老师对教材的框架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本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也得到了乐山师范学院教学部、教育科学学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另外,本书稿编写过程中也引用和借鉴了一些专家与学者的著作和观点,引用、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难以一一罗列,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的使用要以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教材配套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典型案例、教学资源等,学习者可以通过访问乐山师范学院官方网站中的在线课程链接来获得,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tianmj@lsnu.edu.cn与我们联系获取。

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编写本教材,但限于编者的学识与经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23年12月 0D3ulmNAiiKgDKDWxswVcuA3Zv7a0FMyYsjDc151qK+Rlciux8UepCGyJ7K6q0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