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视角上,已有研究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进行了基于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他者立场的探讨,但对于自我立场下的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缺乏审视。缺少认同逻辑审视的大学教师学术身份是不甚完整的学术身份,这应当说是当前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研究的一个薄弱领域。另外,对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家身份属性的口诛笔伐,也将学术资本主义给学术职业带来的发展活力和效率意识等具有合理性的事物予以抹杀,特别是“耻于谈钱”的士文化传统的影响,遮蔽了学术身份转变的合理性。既有的关于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异化与纠偏的研究,多从实证范式展开,注重指标、排名、绩效和量化因素的价值,弱化了教师身份的人伦性,这种片面性认识也亟待澄清。此外,对教师学术身份的探讨仍是在“规制性身份观”与“存在论身份观”层面展开,缺少“融合建构观”的双向审视。基于此,本书研究试图剖析学术资本主义现实语境下大学教师的学术身份异化与归复路径。这既是弥补学术研究薄弱领域的举措,也是出于澄清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价值诉求的需要,更是从融合身份观立场审视学术职业变革的有益尝试。
现有研究在内容上,缺少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理论性审视。“目前对教师身份的研究仍朝着教师应当如何的规范性研究延伸,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究竟是谁的‘存在论逼近’。” 现有的文献资料多是从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面临市场化的冲击、面临大学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管理化模式以及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增速下降的现实情境出发,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传统以及全球化进程等因素中寻找问题根源和破解思路。一方面,现有研究整体上呈现为对现状的扫描与对困境的应答性破解,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混乱状态缺乏学理上的审视,研究视野和高度尚待提升。另一方面,政治因素对中国大学的影响较深刻,导致对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问题的研究,更多从学术作为社会需要的角度展开,多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地位(多与职称待遇或声誉相关)展开论述,对大学教师个人学术志趣缺乏关注。故而从学术资本主义视角审视学术职业发展的应然向度,既是提升学术身份研究理论深度的表现,也是展现教师身份建构能动性和自主性的体现。
现有研究在方法上多采取实证方式,强调量化物化指标的做法,只能体现人的现实规定性,描绘出经济人、社会人、生理人等属性,未能体现人的应然性和整全性。过去的研究多关注大学教师的表现和成就以及学校制订的各种考核标准,但却忽略了大学教职所肩负的各种社会期待和公共责任,以及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学术资本转化情境下,对于教授学术职业之定位和实践所衍生的相关挑战与争议 。回归教师学术身份变革的检视,正是对这种强调教师外部社会期望研究倾向的某种程度上的纠偏,和对结构期望与个体行为之间观念行为异化的反思。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探讨,应当也必须是现实与历史、自然与社会的综合。本书研究以本土与国际、传统与现代为基础,以学术资本主义理论为视角,从“具体的人”出发,揭示和呈现学术资本主义现实下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异化危机与归复路向,具有一定创新性。
现有研究在立场上,对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市场属性褒贬不一,缺少必要的价值澄清。反对派学者认为学术职业已经从“天下公器”转向“金钱怀抱”;支持派学者认为学术身份转变是契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和满足知识生产模式转型需要的表现;而中立派学者则认为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市场属性的强化是求知与求利的价值张力的体现,是消解大学与社会“围墙”的良药,我们需要谨慎地保持崇高的道德规制意识,合理利用学术资本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由此可见,学者们对学术资本主义视角下的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价值判断不一,亟待澄清。本书研究尝试澄清学术资本主义立场下的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应然价值旨归,重塑学术职业良性发展的新图景,以期获得关于学术资本主义趋势下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