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访者,女,大二,X专业,由于对编剧感兴趣,在大一的暑假自学了编剧课,但同时也怀疑自己是因为想要逃避数学才去学习编剧。这学期来访者报了本专业相关证书的培训班,后来发现培训时间与编剧学习的小班上课时间冲突了,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是为了逃避专业学习而去考证。来访者感觉迷茫,于是预约了本次咨询。
来访者自述数学能力不够,成绩平平,觉得自己的思维体系可能不适合学习X专业,也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否有问题。她希望自己的绩点更高一点,最好能达到3.5。进入大二以来,她感觉自己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精力不够,不知道如何选择。她希望通过咨询,能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方向。
通过咨询,咨询师了解到来访者对本专业的态度是“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数学是她的弱项,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还是希望自己的学业成绩能提高一些。
对话节选:
咨询师: 你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什么?
来访者: 有冒险的成分,我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因此选了一个听起来还不错的专业。
咨询师: 已经学习两年了,你感觉对自己的专业兴趣度如何?
来访者: 我觉得一般,没有特别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也不讨厌。普通的求知过程,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课程。
咨询师: 是什么让你在不讨厌也不喜欢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学习这个专业,并且认真的学习呢?
来访者: 我不可以退学,为了学位我也要坚持学。
通过对话,咨询师发现来访者对于今后的选择的主要思路是本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工作三个方向。但是思路过于宽泛,且对于这三个选择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缺乏具体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想象当中。
对话节选:
咨询师: 那你对自己毕业后的选择有什么想法呢?
来访者: 有很多想法,考研深造,或者工作并考取相关证书,或者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后跨校跨专业考研。
咨询师: 那你都做了什么准备呢?
来访者: 这几种都想选,但是我感觉什么都做会很累,所以我在想要不要放弃一些选择。
咨询师: 你特别想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同时又担心自己的选择对不对。其实我们很难预知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是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选择是不是我们想要做,或者擅长做的事情。
来访者: 我觉得限于年龄和现实,梦要做,但饭还是要吃的。
咨询师: 那你觉得上面提到的选择,哪个是比较现实的考虑?
来访者: 可能是本校考研。
咨询师: 现在考研比较内卷。
来访者: 对,如果考研我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目前我还在考虑阶段,希望这学期可以做出决定。
咨询师: 那我们现在行动背后的期待是什么呢?
来访者: 今年全国考研成绩出来以后,我陷入了焦虑,觉得自己要有核心竞争力,因此冲动地报名去考证培训班。编剧课程的学习是机缘,70个小时的课程,我坚持自学完了。但现在因为考证的学习和编剧小班课的学习时间冲突了,我又很后悔自己一时冲动报名考证培训班。
大二是我们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和准备阶段,来访者处于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方向不明的双重压力之下,虽然有几个选项,但是都不够明确。在这一阶段,任何选择都是有风险的,但是当我们通过探索,更加明确自己的选择时,就能摆脱纠结与焦虑。来访者并不明确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因此,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来访者与咨询师一起讨论了现阶段可以做的事情。
对话节选:
来访者: 感觉只有这个暑假有我实习的时间,因为后面可能要准备复习考研。
咨询师: 后面的时间要准备复习考研吗?对于考研,你又有什么想法呢?比如考什么专业?
来访者: 考研的话,如果是跨专业考研我考虑的是心理学、语言学和哲学。我对心理学和哲学只是有一定兴趣,但是感觉难度很大。编剧专业的话我有学习过,更有兴趣一点。
咨询师: 考研对我们来讲都不容易,你觉得如果考本专业研究生最困难的是什么呢?
来访者: 数学。
咨询师: 跨专业呢?
来访者: 还需要提前考察来确定考什么专业。
咨询师: 那我们差不多要什么时候就要确定专业呢?
来访者: 8月吧。
咨询师: 现在是4月,还有4个月的时间,如果我们没有确定专业的话,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来访者: 可能是上网查询吧,我觉得可以去百度一下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课程的修读计划、课程的接受度、考研所对应的专业课等。
咨询师: 嗯,这些工作什么时候可以做呢?
来访者: 就现在,今天回去。
咨询师: 所以,如果我们做了这些,我们的选择可以更加明确吗?
来访者: 是的。
咨询师: 这是一个缩小选项的过程,我们的目标可以从考某专业变成考某学校的某专业。
来访者: 是的。我还有很多信息需要了解和准备。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本科生把考研作为第一选择,而把毕业求职作为备选的“安全岛”。案例中的来访者对考研的想法比较明确,但是对专业缺乏探索,并不清楚具体的专业选择。同时,来访者认为毕业求职可以作为自己的备选保障,于是盲目选择考证,当发现自己精力有限,“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时,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从而陷入了焦虑,这种情况在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通过咨询,来访者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对于选择的风险有了一定的认知,逐渐清晰了自己下一步怎样做可以降低选择的风险。
高考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考试,录取结果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久。对于高考失利的同学,“如何在大学阶段重新开始”会影响他们之后的诸多决策。当观察到来访者在试图用大学的选择“填补”高考失利的“坑”并“挽回尊严”时,咨询师最需要做的是积极为来访者赋能,引导他跳出“弥补遗憾”的陷阱,重新观察周围环境,做出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