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5
考研还是就业?

咨询师:孟伟伟

一、案例背景

来访者为X专业大二学生,对考研与就业的选择问题比较困惑。他不想考研,但家人、朋友认为他应该考研,因此他希望通过咨询获得帮助。

二、咨询过程

咨询师: 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做这次咨询呢?

来访者: 我不知道要不要考研。一方面,父母认为考研后就业前景会更好,应该考研;另一方面,我身边的同学也都在为读研积极准备。我其中的一个室友成绩比较好,很有可能获得保研机会,另一个室友则明确表示要考研,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了,班里其他很多同学也有考研的打算。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很积极上进,我的压力很大,感觉自己很落后。

咨询师: 那你的困惑是什么呢?

来访者: 其实我也知道考研会对今后找工作有帮助。只是现在我所学的专业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而且我对写论文、做研究兴趣并不大。虽然我对科研也谈不上厌烦,但有些担心写不好论文,也担心自己落后于别人,害怕失败。我的情绪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我会因为一些小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发脾气,会大哭,并经常怀疑自己。此外,我感觉考研过程中的精神压力可能会比较大。我曾经复读过一年,原因是高三时与同学相处不好,导致自己心态不好,结果影响了学习。我觉得现在的情况与高三的情形很相似,因此心里很担心考研也会失利。

听了来访者的介绍后,咨询师感觉到来访者有一种潜意识,即考研才是上进,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来访者的想法。

来访者: 考研可以提高学历,将来工作中晋升的机会比较大。但是,我将来并不想当领导,只是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现在本科毕业后就业压力大,部分工作岗位受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有可能会被取代。从这一点来说,我感觉不考研的话就完全没有出路。其实,说不想考研是假的,但是我了解到我们学校毕业生的考研成功率并不高。所以,我对考研缺乏信心,感觉精神压力很大。有时我会感觉很厌烦,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想退学。目前我内心很纠结:虽然感觉目标可以达到,但不知为什么又好像怎么做都达不到。

咨询师进一步了解来访者担心的具体问题。

咨询师: 那么你具体担心的是什么问题呢?

来访者: 别人都很努力,而自己没有那么努力。

咨询师: 其他同学是怎样“努力”的呢?

来访者: 室友早出晚归,每天学到一点多才回来,学习抓得很紧。我感觉学起来很吃力,而室友学习效率比我要高很多。我每天也上课、做作业,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室友则感觉有无穷无尽的事情可以做,准备考证、周末上课、参加竞赛、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加团学工作等。相比之下,我感觉自己是寝室最懒的人。

咨询师: 那你感觉自己和室友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呢?

来访者: 第一,室友善于与人打交道,性格开朗,而我比较宅,很少参加活动。第二,室友有明确的目标,能有计划的学习,而我只学习了专业课程,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了解了这些之后,咨询师发现来访者的焦虑情绪背后隐藏着对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不清晰这个根本问题。于是,咨询师推动咨询重新回到来访者起始谈到的话题,聚焦到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以及如何准备这两个问题上,探索来访者对考研和就业的偏好倾向性。

来访者: 父母主张我考公务员,但是我自己对究竟是去事务所还是去考公务员还有疑虑。我想过读博士、当老师,也曾想过到事务所或者公司锻炼一下,进一步学习专业的实务操作。同时,我也想过考公务员,但担心考公务员也有压力。因此,如果就业的话,我更想去公司、事务所,但是我对招聘、面试、笔试完全不了解,对就业方向也不清楚。

咨询师介绍了公务员的招录和工作情况。公务员报考竞争很激烈,需要提前准备,多做题,公务员工作也有压力,也不是很轻松。公务员工作不是“铁饭碗”,公务员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关注前沿发展趋势,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事务所和公司的工作对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还要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有被淘汰的风险,但是这些也是激励因素,也会成为推动个人努力进步的动力。咨询师建议该同学应多关注自己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如果对这些选择进行比较的话,则主要是看哪个更适合自己,以及之后自己想要如何发展。

了解到这些之后,来访者表示豁然开朗,感觉自己对未来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了,也意识到了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不断学习、努力。他表示自己应该多了解职场信息,积极准备,并增强职业发展意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三、咨询反思与总结

本案例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关于未来发展困惑的问题。一些同学由于缺乏职业规划,自我定位不明确、未来规划方向不清晰,看到周围同学都在努力,而自己无所事事,再联想到之前的挫折事件,便产生了迷茫、焦虑情绪。大学里理论性学习多,实践性学习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缺乏现实体验,对职业选择的多样性了解不够,如何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就成了困惑的主要问题。虽然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每个来访者的经历不同、选择倾向不同、家人等外部支持条件不同,问题表现也就不尽相同。咨询师应当结合来访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剖析引导,才能帮助来访者消除困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定位和发展道路。

通过咨询,来访者对未来的方向逐渐清晰,做选择的底气变得更足,当前学习的焦虑情绪也有所缓解,意识到当前做好理论知识学习、打好专业基础的重要性,强化了主动关注职场信息的意识,增强了提前积极准备的动力,也进一步明确了职场能力提升和主动适应社会的重要性。

对于未来职业选择焦虑这类问题,咨询师要充分理解来访者对职场挑战的担心,也要理解来访者需要应对大学自主性学习所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注意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困惑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职场情况和社会适应角度着手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培养大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帮助其逐步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

大学阶段,同学们开始有了更深层次的自我探索需求,包括对于“意义感”和“价值感”等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往往会被“考研还是直接就业”等现实选择问题包裹起来。因此,咨询师需要依靠共情能力去感知来访者的情绪、认知、观念和潜意识,和来访者一起去澄清当下的情绪,并引导来访者“看到”情绪背后的“真相”。 t0KJ8gaXmYzIgthPg3u/jscO/ct0mYb3rje9uZdCLZlsg9E4cRV0T8Jhgbucx/X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