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在美国加州建立了第一所生命教育学校——阿南达智慧生活学校,开展珍爱生命、爱护生命的主题教育。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只有正确认识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生命教育以生命关怀为中心,在遵循个体生命、生理和心理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引导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生命教育不仅强调生命的神圣性,更加强调生命的长度和质量的统一。对老人开展生命教育,能够让老人学习生命与死亡的相关科学知识,懂得生死必然的规律,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积极面对生活,珍惜当下生命,探寻生命价值。

(二)有利于正确理解死亡、接纳死亡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生轻死”是中国人面对死亡所秉持的态度,死亡是老人不愿谈及的话题,死亡恐惧更加会让老人回避与死亡相关事物。但是生命总会走到尽头,因此对老人开展生命教育,普及死亡相关知识,能够让老人正确认识死亡、看待死亡,学习面对死亡的知识,从而降低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逐渐接纳死亡。

(三)有利于安宁疗护工作的开展和普及

(1)生命教育能够帮助临终患者正确面对死亡,学习死亡相关知识,有效降低面对死亡的恐惧感和焦虑感,最终能够平静地接受死亡;同时还可以帮助临终患者表达自己的临终意愿,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2)生命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家属正视和接受亲人的离世,帮助家属度过悲伤期,尽早恢复正常生活;也能帮助患者家属在临终患者临终期时给予亲情陪伴和关怀,陪伴临终患者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3)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安宁疗护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死亡态度,工作人员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本身也在接受生命及死亡教育,因此提高了自身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科学认识,能够领悟到安宁疗护工作的真谛,更好地开展并普及推广安宁疗护工作。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一)死亡教育

1.认识死亡

生物学死亡是指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心跳等身体重要生命活动的终止,即个体生命活动和功能的永久性终止。当前我国死亡判定标准已从心肺死亡转变为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地丧失。脑死亡由美国哈佛医学院首次提出,其判定标准有四条,分别为:无感受性和反应性、无运动和呼吸、无反射、脑电图平直。

我国脑死亡的判定标准为:

(1)判定的先决条件:昏迷原因明确;排除各种可能的可逆性昏迷。

(2)临床诊断标准: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以上三项必须全部具备。

2.死亡教育内容

死亡教育是针对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而开展的教育,其主旨是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死亡,建立正确的死亡态度和死亡观,以正确的心理反应情绪和行为对待死亡。对老人展开死亡教育还能够帮助其降低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正确看待和接纳死亡,意义重大。

死亡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探讨生命与死亡的关系;加强对死亡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欣赏;探讨死亡、濒死和哀恸现象本质;传递死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应对死亡事件的能力;思考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二)正确认识衰老与疾病

(1)衰老。衰老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指机体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死亡率上升。衰老的普遍性、内因性、进行性、有害性作为衰老的标准被普遍接受。衰老通常与机能退化、年老多病联系在一起,衰老也意味着个体生命即将结束和走向死亡。因此对于老人来说,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过渡,老人应该正确看待衰老,不必太过抗拒衰老。

(2)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老人由于机能退化,自身免疫系统的下降,疾病的发生率随之增加。疾病的本质就是死亡的实现形式,因此对于死亡的学习,就是从学习疾病开始。对于老人而言,患病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老人需要用正确的心态对待疾病,树立科学的疾病观,恰当与疾病相处。

(三)生命教育的形式

(1)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育形式。侧重于生命教育相关知识的讲授,主要通过主题教育、课本教材、音频视频等形式由主讲人向听众讲授知识、解答问题。

(2)以活动开展为主导的教育形式。侧重于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以情景剧、模拟场景、生命体验等方法开展生命教育,让患者以体验和分享的方式来感知生命、探寻死亡和濒死的各种情绪和感情。 HQyHSAL/MU1rdz/2hd9YsVguwM1sDR0Mz4iPbNYmJcCs4xlt0OxIWMHczRpkON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