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养老院中,有一位名叫李奶奶的老人,她因年纪增长而出现了听力下降和言语表达不清的情况。与此同时,护理员小王是一位新入职的员工,虽然她对工作充满热情,但在与有听力、言语障碍的老人沟通方面经验不足。小王在与李奶奶沟通时,经常因为语速过快或声音不够大,导致李奶奶无法听清她的话语。同时,李奶奶因为言语表达不清,常常无法准确传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使得小王难以理解她的真实意图。
由于沟通不畅,小王有时会误解李奶奶的需求,例如,李奶奶可能只是想要一个拥抱,但小王却误以为她需要喝水。这种误解导致李奶奶感到不满和失望,她认为小王不够关心她,进而加剧了双方的矛盾。李奶奶因为沟通困难,常常感到沮丧和焦虑,这种情绪影响了她的整体精神状态。同时,小王在面对李奶奶的负面情绪时,也感到困惑和无助,不知道如何有效应对。
请思考:
导致双方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因听觉系统逐渐衰老退变而出现的双耳对称性的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称为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会给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造成不便。
老人的内耳功能改变首先从高频听力开始,然后逐渐向低频听力扩张。随着听力的敏感度下降,说话者需要提高音量,但老人又会感到刺耳、不适并有耳鸣,所以其听力障碍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小声音说话听不到,放大声音又感到吵闹。高频听力的下降对语言的分辨能力有所影响,此时老人会出现听得见声音、听不清内容的情况,需要别人重复。老人有喜欢安静、喜欢听人慢语速讲话的特点。
(1)沟通不畅。由于老人的听力下降,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沟通不畅。双方可能因为无法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产生误解,进而引发矛盾。
(2)情绪变化。听力障碍可能使老人感到沮丧、焦虑或孤独,这些情绪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沟通能力和意愿。当感到被误解或忽视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加剧矛盾。
(3)信息缺失。由于沟通不畅,老人可能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生活安排等方面缺乏了解。信息缺失可能使他们对养老护理师或家人的决策产生疑虑或不满。
对于有听力障碍的患者,养老护理师应选择安静的环境,保证隐私性,避免电话干扰;尽量减少环境中容易影响患者注意力的因素,如关掉电视或停止其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老年性耳聋患者希望与养老护理师单独交谈时,养老护理师应把交谈安排在单人房间进行,便于患者能够放心诉说某些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信息。
(1)确认。老年性耳聋患者常常感觉不到旁人的到来,因此,养老护理师进入患者房间时可轻轻触摸或拍拍其肩膀或上臂,让其知道养老护理师的到来;沟通时应先判断并确认两侧耳朵的听力情况,选择听力较好的一侧与之讲话。
(2)书写。对有文化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可以用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使沟通内容更加直观、有条理,弥补由于听力损失引起的沟通障碍。
(3)说话方式。与老年性耳聋患者沟通时,尽量放慢语速,讲话时应抑扬顿挫、保持均衡的语速和语调;若老人不能理解养老护理师所使用的词汇,养老护理师在重复时可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并注意观察老人的反应。
(4)非语言沟通。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或者应用书面语言沟通方式如书写卡片、绘制图片等与老人沟通。
(5)读口型。面对面沟通时,老人通过识别养老护理师的口型,能准确理解养老护理师传达的意思,从而实现沟通的便捷性。
(6)一对一沟通。一对一沟通使养老护理师能够更加从容地向老年性耳聋患者传递信息以及耐心倾听其想法,促进沟通的有效开展。
(7)面对面沟通。沟通时养老护理师应面向老人,让其看到养老护理师的面部表情和口型等;不要喊叫,要耐心地对待老人;应当与老人保持近距离,必要时贴近老人的外耳,使其能听清所表达的内容。
(8)音量。老年性耳聋患者由于听力受损,交流时音量要适当高于年轻人。但是高音量会让人感受到不满的情绪,此时应将柔和的表情、关心的语气等加以配合,不致使声音变得生硬而让人误解。
语言是人类日常交流和沟通中的重要工具。使用语言则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但由于老人受器质性病理因素的影响,如脑血栓、全喉切除术或安置人工呼吸机等,易出现言语性功能损伤,影响人际沟通。有言语沟通障碍的老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主要通过记笔记、笔谈、打字等方式。
养老护理师在与有言语障碍的老人沟通时,可采用写字板、文字、卡片、图画、描绘的符号或标识等方式传递信息,并辅以适当的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进行交流。对于能缓慢表达的老人,养老护理师应鼓励其缓慢、清晰地讲话,并注意倾听。养老护理师向其表达“我可能听错你的话”时,可在交谈的过程中原封不动地重复老人的表达;同时注意使用简短、易理解的语句与老人沟通;语速放缓,适当停顿,让老人有足够的时间理解。
1.与老人沟通的常用技巧有哪些?
2.如何与有听力障碍的老人进行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