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党性和党风的逻辑关系

党性与党风是两个各自独立并表达特定内容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不能离开党性谈党风,也不能离开党风谈党性。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而党风则是具有一定阶级特性的政党所应该具有的作风。一定的阶级利益,决定政党的性质,而这个阶级的全部特性,又集中表现为代表这个阶级的政党的党性。一个政党的党性又需要通过每一个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应具有的作风来表现。因此,党性与党风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党性决定党风,是党风的内在根底,党风则是党性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党性的外在表现就是政党的作风。优良党风的养成源于纯洁的党性,而不良作风则是党性不纯的表现。

一、党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作风是在一定的价值取向支配下所产生的行为习惯,而党性正是党的价值追求在党员个体和行为上的体现,因此党风的本质是党性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党性原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基本原则,它不仅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还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才显示出了我们党的先进性,显示出我们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党性原则,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只能不断地巩固和加强,而决不能对它有丝毫的改变、削弱和损害,否则,我们党就会失去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特性,就会蜕化变质,而不成其为共产党。因此,党性的强弱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作风。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党内,绝没有党性很强而党风很差的党员,也绝没有党风很正而党性很弱的党员。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优良的作风是党性强的表现,不良的作风是“党性不纯”或“没有党性”。党性的强弱同党风的好坏,总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党性强,党风就好,党性弱,党风就差。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正是凭借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党性原则,并在这一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优良作风,才赢得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党执政兴国弥足珍贵的财富。对于我们党来说,党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一个大问题,不下决心抓党风建设,或有意无意消解党风建设,对我们党的自身发展都将是致命的。但只是为抓党风建设而抓党风建设,在党风建设的领域里兜圈子,解决的只能是党风建设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解决本质问题。要解决党风建设的本质问题就要上升到党性的高度,因为党风是由党性决定的,不解决党员干部党性不纯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党风不端的问题。

二、党风体现党性并反作用于党性

怎样才能知道党性强不强呢?党性是通过党风来反映的,党性的外在表现就是党风。党风表现党性,它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不仅要看其政治纲领,还要看其作风。作风彰显形象,作风反映能力。人民群众如何认识和评价我们党?不光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要根据我们党组织的活动,根据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表现,根据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他们是否有利等,来决定对我们党的信任或者不信任,拥护或者不拥护,要不要响应党的号召等。就党员干部个体来讲,一个党员的党性强不强,我们是不能直接得到答案的,因为,党性是内在的,是通过党风的好坏来表现的。因此,我们不能以良好的动机和主观愿望为标准,而只能从党员党风好坏与否来判断他的党性是强还是弱。良好的党风是党性修养的体现,反映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绩观。同时,这也是党员干部人格魅力的体现,由此才能取得周围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而信任我们的党,拥护我们的党。

党风不仅反映党性,同时对党性又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影响着党性。也就是说,党风正不正,取决于党性强不强,同时党风的好坏,又影响着党性的强弱。优良的党风对党性具有保护和巩固的作用。优良的党风对人民群众具有极大的政治感召力和人心凝聚力,使人民群众能够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接受党的主张。从党员个体来说,作风展示着党员的党性修养,体现着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风优良,能使党员个人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使周围的人信任他、拥护他,信任党、拥护党。不良的作风则对党性具有破坏、削弱的作用。形形色色的党内不正之风不仅会严重削弱党员的党性,而且会严重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党的执政地位。

第一,端正党风,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我们党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全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因此,共产党只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才能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工作中真正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如果理论脱离实际,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就会丧失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第二,端正党风,才能保持无产阶级党性的纯洁性。我们党除了谋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认同、信任和拥护,总是以党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为标志,而不是听任抽象的宣传和空洞的口号。党只有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谋取任何特权,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党员只有置身于群众之中,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才能避免官僚主义和特殊化的错误,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任何政党、任何个人,犯错误总是难免的。党员只有发扬认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有效地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党的纯洁性。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置身于群众之中,而是站在群众之上;不是虚心接受来自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而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长此以往,就会丧失无产阶级党性,甚至腐化堕落。

第三,端正党风,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政党高度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性。党风不端正,就必然在党内出现无原则的纠纷和斗争,出现拉拉扯扯、争权夺利的庸俗现象,从而导致政治上的自由行动和组织纪律的涣散状态。任其发展,就有可能瓦解党,使党四分五裂,那就不成其为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就没有党性可言。因此,只有把党风端正了,才能真正强化党员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增强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总之,党风既决定于党性,又对党性有着巨大的影响。从端正党风入手,不断增强党性,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使我们的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壮大。

三、党性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的逻辑关系

党性与党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党性决定党风,增强党性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抓住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这个根本,就溯及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源头,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源远流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离不开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坚持以党性保证党风廉政建设,把加强党性教育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党性教育能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信念上的支持,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树立无私无畏、服务人民的优良作风。所以说,党性教育的过程,就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和养成优良作风的过程。党性教育能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意志上的支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就是要磨炼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坚强意志,就是要磨炼在面对困难和复杂情况下创新思路、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就是要培育在纷繁复杂社会生活中自觉抵御权力、金钱和美色等诱惑的坚强意志。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键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从思想根源上查找和解决问题。

党性教育是认知的过程,党风是党组织和党员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廉政是党组织和党员践行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属于实践的范畴。脱离了“行”,“知”就毫无意义。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评判党性强弱的唯一标准。“知”的目的就是“行”,党性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见诸行动。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和知行统一,这是共产党员的品格所在,也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是党员对党的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内化和践行,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自觉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现主客观相统一,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的过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砥砺意志、清正廉洁的正确途径。脱离了“知”,“行”就会迷失方向。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实质上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提高自身按规律办事和按规矩办事的能力。不按规律办事,会四处碰壁,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巨大损失和挫折;不按规矩办事,违法乱纪,会自我爆炸、自我毁灭。党性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标准和方向,我们强调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着优良的作风,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都是以党性原则为前提和基础的。 E+xMZXsj0V47IvuFs80efUVRUkGYDe5x4LKtu3mQ1d5tELGHzTuJOkb1M4/ElF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