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是指政党的作风,或党员应有的作风,是一个政党通过一定数量的组织和党员的活动反映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的行为方式,是政党和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政党的作风是政党性质与宗旨的体现,是政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扬的。政党的作风是政党的世界观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等。由于党风是党员的世界观及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各行各业、各项工作中,随时随地都会产生党风问题。外界对于政党和党员的认识,往往也是从党风来作出判断的。我们党的作风,“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并坚持发扬了“三大作风”“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四个大兴” 等优良作风。纵观古今中外,铁的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如果不注重党风建设,那么不正之风将会侵蚀党的肌体、影响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包括党的性质、宗旨以及组织原则等,但没有明确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风问题。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革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关注到党风这个关系无产阶级政党整体形象的问题。恩格斯在致德国工人运动领袖约翰·菲利普·贝克(John Philip Baker)的信中,谈到了社会改良主义者赫希伯格(Hirschberg)一伙,他和马克思都蔑视这伙人的所作所为。恩格斯在信中写道:“我们就同那些企图把诸如此类的无稽之谈和这样的阿谀奉承作风偷运到党里来的人,即同赫希柏格一伙完全断绝了任何来往。” 这是恩格斯第一次使用“作风”的概念,也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作风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恩格斯在致奥·倍倍尔(O Bebel)的信中,当谈到无产阶级政党干部素质时,提出领导人“不要那么器量狭小,在行动上少来点普鲁士作风” 。这里强调,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人要正确对待批评,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提出“党风”的概念,其涉及党的作风的阐述,也往往是从党员和领导者个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党风建设的视角来阐释作风问题,但他们开创了党风建设的好传统,为无产阶级政党作风建设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作风建设的思想,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列宁还明确阐述了政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群众对于政党的重要性。俄国共产党在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时,列宁就向全党发出了警告,对于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新型的党,另一种性质的党。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的联系的党,善于领导这些群众的党” 。列宁特别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尤其是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他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 ,认为这是影响干群关系的最大问题,并且警告全党:“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对此,列宁提出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以保持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列宁关于党风建设的论述是站在俄国共产党和整个国家的战略高度来关注作风问题的,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作风建设的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接续发展。
我们党最早对“党风”进行科学概括的是毛泽东同志,并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关于党风建设的整套理论。他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指出,“现在,延安的学风存在主观主义,党风存在宗派主义。” 毛泽东同志通过发表这篇文章,来提醒全党要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要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政治路线上分清是非,达成一致的认识,为全党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随后,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阐释了党风的含义,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他认为,整顿学风是重点,也就是把整风的任务重点放在对主观主义的整顿上,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的历史上,党内反复出现的右的和“左”的错误,从思想来源上说都是主观主义,都表现为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主观同客观不相符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大优良作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对党风建设理论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化,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了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思想。他特别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同志在我们党执政前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深层次的考量,就是执政党要以什么样的作风执好政、用好权,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确保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邓小平同志认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 。他非常赞成陈云所表达的“存亡论”的观点。他指出:“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和党的一整套作风恢复起来,发扬起来” 。
党的十八大赋予了党的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建设,把改进党风作为切入点,专门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央八项规定,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把这一活动的任务聚焦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了作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在党风建设的问题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逐步形成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迎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新气象。
党风问题,其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党风好,党与群众的关系就密切,民心就向着党,党就有力量,党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相反,如果一个政党不注重自身作风建设,听任各种不正之风甚至腐败现象侵蚀党的肌体,恶化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失去民心乃至失去政权。自身作风出问题是执政党的致命伤。如果出了问题又不改正,它早年积累的人心、人脉和人气,就会因不正之风和腐败而逐渐耗尽。当人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次失望,最后变为绝望,这个党也就走到了执政舞台的尽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始终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因此,我们可以说,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必然会导致不良作风的产生。
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是根本问题。“抓党的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 作风是立场和世界观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有什么样的立场和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理念。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所谓放到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说,必须把人民当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把人民当英雄,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必须把人民当老师,全心全意向人民学习。这就是我们的立场,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抓作风,从根本上说,就是抓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解决种种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作风问题。
作风建设,领导班子是重点。从领导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威慑力。“领导带头,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从来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抓作风建设,尤其有一个上行下效的问题。” 只有从领导做起,一级抓一级,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党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并且是长期执政的党,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作风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多数党员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但也确有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滋长了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对党和国家构成最大危害的,就是种种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和人民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党内真正触犯刑律的腐败分子毕竟是极少数,但或多或少涉足不正之风的党员干部却为数不少。发生在群众眼皮底下的不正之风,每天都在触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切不正之风都是同党的性质和宗旨相对立、同党的历史责任相背离的。
“廉政”就是政治上的廉洁清明。该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晏子春秋校注(卷四)》中,在这本书中古人对廉政的涵义有较详细记载。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如何?”晏子对曰:“其行水也。”晏子将水的品性比喻为为政之德,认为从政之人只有如水一般,才能洗涤污垢,保持至清之德,才能使政治永远保持清明。同时,廉政又引作廉正,即坚直廉正。古代“政”与“正”相通。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政者,正也。”在这个意义上说,廉政就是廉洁正直。后来,廉政中的“政”指特定的政治上的涵义。廉政,也是从政治上去理解,即政治上的廉洁清正,为政清廉。邓小平同志讲过,我们要“搞廉洁政治” 。什么是廉洁政治?就是政治上要廉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廉洁从政。社会主义国家的廉政,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各项公务活动中,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秉公尽职,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不奢侈浪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也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
“党风”和“廉政”,二者是一对孪生兄弟,党风的好坏关系到廉政建设的好坏,廉政建设的好坏也反映和体现了党风的好坏,二者密不可分。在党的十四大之前,党风廉政建设还未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未将“党风廉政建设”概念写入党的文件。从党的十四大开始,将“党风”与“廉政”两个词放在一起。从党的十四大开始至党的十五大,“党风廉政建设”概念逐渐趋于固定化。党的十四大上主要表述为“党风和廉政建设”,要求各级党委、纪委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和廉政检查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规范制度,要坚定不移地搞好党风和廉政建设,要妥善处理纠正与防范、治标与治本、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坚决而持久地搞好党风和廉政建设。在党的十五大上正式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并与“反腐败斗争”连在一起。党的十五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概念一直沿用,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如今“党风廉政建设”这一概念不仅包括了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建设,而且也包含了反腐败的思想内涵。
2009 年 12 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可见,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带动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对于推进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进廉政建设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求真”就是“求是”,指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发展本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务实”是指在已形成的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开展实践活动。二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固有特征,是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会有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免遭挫折。反之,如果让不良风气任意蔓延,就会严重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危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将从根本上毁掉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做到求真务实,同时也有少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有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追名逐利;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明哲保身、患得患失;有的贪图享受、奢侈浪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有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等。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现象,违背了党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格格不入。
在推进廉政建设中,我们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正把求真务实贯彻到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具体的党政事务中,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不良倾向,多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出实招、办实事,大力整治不良会风文风,倡导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求真务实,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掌握规律;就是要严谨扎实,一丝不苟地干实事、求实效,不弄虚作假,不虚报浮夸,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务实、扎实、落实的态度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2)推进廉政建设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贯作风和宝贵财富,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将其作为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原则贯穿始终。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物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现状与改革发展的目标、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新时代大力弘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于全党、全社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表率作用,严禁滥用公款消费,杜绝办公浪费,高效节俭地办好一切事情,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用在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助扶持上,用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最关键的事情上,以厉行节约的党风政风引领社会的良好风气。
(3)推进廉政建设必须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民心就向着党;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事务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观点,坚持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结合实际情况,检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
在推进廉政建设中,通过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敢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时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政务公开、政企公开、村务公开等,为人民群众畅通监督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渠道和平台,以增强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了解,减少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猜疑和误会。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将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4)推进廉政建设必须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要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监督制度,切实做到预防在先、关口前移。各级纪检机关要协助同级党委(党组),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推动廉政建设落到实处,比如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制度、健全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的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行政管理制度等。
总之,为政之要,贵在廉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提高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作廉洁自律的表率。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一身正气,自觉接受监督,严格要求配偶、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就是要敢于向自己开刀,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回首近代中国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之所以能历经磨难仍葆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并且一以贯之、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党的自我革命。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党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毛泽东同志是探索我们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先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部分党员干部受到封建腐朽文化的侵蚀,走向了腐败之路。针对此问题,毛泽东同志力挽狂澜地开展了“三反”运动,严惩了刘青山和张子善,打响了反腐败的第一枪,并提出密切联系群众、思想反腐的重要观点。邓小平同志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观点,并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腐败根源,得出“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 的结论,强调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权力。江泽民同志则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党风廉政建设优良传统,开辟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他指出,“反腐倡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至此,治本便成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勇于自我革命,净化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新时代,面对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 年 1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现在,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的厌倦情绪。” 唯有继续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并善于自我革命,着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方能取得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胜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我们必须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褪色,在自我革命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党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直处于现代中国的领导地位,关键在于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关键在于从严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进行自我改造、自我重塑的深刻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高度的问题导向,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思考并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砥砺奋进的一种深度政治自觉,要想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态度。
党风廉政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本身出发,“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是“全面”,关键在“严”,核心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途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并不断告诫全党,要用钉钉子精神转变作风,只有党内作风清正,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路径,也是内在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历来是与党执政后的执政地位是否牢固相联系的,党风廉政建设在提升党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风,是我们党党性和世界观的外在表达,党风廉政建设的本质就在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由此见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喜好摆在首位才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法之一。
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实现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活,“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要想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保障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否则党的性质就会改变,执政地位也必将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