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健康水平

一、概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较差,一般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 35 岁。人口预期寿命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较长的预期寿命通常意味着该地区或国家具有更好的医疗保健条件、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少的疾病负担。因此,延长人口预期寿命可以看作是一种健康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人口预期寿命也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较高的预期寿命通常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体系相关。长寿的人口通常需要更好的教育、就业机会和社会支持网络,而这些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预期寿命还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医疗保健状况。较长的预期寿命通常与更好的医疗设施、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相关。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包括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延长人口预期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口预期寿命也反映了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良好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推动健康促进活动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可以延长人口的预期寿命。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为提升农村地区人民健康水平做了诸多努力,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传染病防治、构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培养赤脚医生、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措施,农村地区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寿命开始延长。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上升至 57 岁;1960—1962 年,全国人口平均寿命下降,但随后便开始回升,到 1975 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 63.8 岁,而农村地区平均预期寿命1957 年为 59.6 岁,到 1975 年上升到 67.2 岁。卫生事业的发展也让死亡率成功下降、出生率不断上升,1949 年全国死亡率为 20‰,到 1979 年全国死亡率下降至 6.21‰,而到 1970 年全国出生率达到 33‰,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 25‰ 。对比 1957—1975 年中国东、中、西部人口死亡率,呈现由东向西逐渐升高的态势,地域差异较大,但是差距在逐年缩小 。总体来说,这一阶段全国人民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效,为提升我国农村地区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疾病谱和死因谱变化情况

疾病谱和死因谱是对于不同疾病或死因在某个特定群体或整个人口中的分布和比例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工具。疾病谱和死因谱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流行状况、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和资源分配、监测卫生效果、优化医疗服务,并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全面了解疾病谱和死因谱,可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健康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谱和死因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等维度的差异。通过分析疾病谱和死因谱,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疾病的流行趋势、高风险群体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等信息。这有助于指导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二是指导资源分配和优先级设置。疾病谱和死因谱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社会卫生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紧迫性,为资源分配提供依据。分析不同疾病或死因在人群中的负担和影响,可以确定哪些疾病或死因需要优先考虑,并投入更多的资源来预防和治疗。三是监测公共卫生效果和健康状况。疾病谱和死因谱能够为制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定期分析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可以了解不同干预措施的成效,判断公共卫生政策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策略的方向。四是指导医疗资源规划和医疗服务优化。疾病谱和死因谱可以为医疗资源规划和医疗服务优化提供指导。了解不同疾病或死因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决策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人民享有适当的医疗保健资源。五是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疾病谱和死因谱是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础。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疾病谱和死因谱来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风险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效果,从而促进学术进步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是由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传统疾病主导,其中麻疹、痢疾、肠伤寒等发病率最高,麻疹病死率高达61.06%,传染病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卫生条件的落后和医疗资源的匮乏,而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 1949 年前我国长期的战乱和贫困,但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贯彻,传染病在疾病谱的位次不断后移,20 世纪 70 年代传染病平均发病率 748.65 /10 万,较 20 世纪 60 年代下降了55.80% ,到 1975 年传染病在我国农村人群死因谱中下降至第五位,占死亡构成比的 8.3%,而我国城市人群死因谱中传染病死亡率仅占死亡构成比的 5.8% 。相关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危害我国农村地区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是肠道传染病等急性传染病依然是主要防治对象;二是轮状病毒腹泻等新型传染病出现;三是农村公害病逐渐增加;四是非传染慢性病逐渐增加 。该阶段疾病谱的变化,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事业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而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对于我国农村地区传染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tsMGre9PK93rb15UAt985AWbDTcDy9AnFohifmvT7Z/glHmJ1ZQhqhjKgmCy+7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