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1971)提出投资者关注的经济含义,认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经济环境中信息不是稀缺资源,稀缺的是关注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只有被投资者关注才具有市场反应。投资者关注是投资主体在反应系统和知觉系统共同作用下对信息的捕捉和加工(Kahneman et al.,1973)。这是一种由个体关注能力决定的信息输入主观活动,能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由于个体注意力有限,而信息总量会不断膨胀,有限注意力需要在不同信息之间进行配置,个体对信息的关注度会刺激大脑做出反应,从而形成注意力驱动的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Barber等(2008)认为个人投资者一般都是从能吸引到其注意力的股票中选股进行决策的,注意力将对股票的流动性产生影响。Engelberg等(2012)发现,投资者通常会去追捧有新闻热点的股票,进而提升相关股票的交易量。宋双杰等(2011)认为投资者关注的变化能系统地解释IPO中的首日超额收益、热销市场和长期反转这三种异象。赵龙凯等(2013)采用百度搜索量衡量上市公司股票受关注程度,发现投资者对股票关注度越高,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也越高。
而如何衡量投资者关注度是学界的一大难题(张继德等,2014)。已有研究主要从市场的量价表现(Hou et al.,2009; Cheng,2016)、外部媒体报道(Fang et al.,2009;张圣平等,2014;王建新等,2015)、分析师跟踪(Hong et al.,2000; Zhang,2008)、网络搜索量(Da et al.,2011;张谊浩等,201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Collins et al.,2003;饶育蕾等,2012)等方式度量市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信息的关注程度。
也有研究从心理学视角认为,人的眼球在一段时间内看到的信息碎片数量可以衡量注意力,即产生“眼球效应”。有关“眼球效应”的研究发现,更多分析师跟踪的上市公司存在更多的外部监督,促使管理层更积极履职,减少相关代理问题,开展更多的创新活动(陈钦源等,2017;余明桂等,2017)。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会吸引普通投资者关注,促使普通投资者更积极地去搜集和分析公司相关信息(王咏梅等,2011)。胡国柳等(2019)认为购买董事责任保险的公司更可能会成为资本市场中的“明星”,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外部监管等,即产生“眼球效应”。董大勇和吴可可(2018)认为中国股市投资存在“眼球效应”,表现为个股的投资者注意力配置变动与个股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因此,笔者预期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形成的“眼球效应”,将会带来大量投资者关注,这将加快投资者之间的信息竞争并促使投资者更多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交易决策,促使信息更快地反映到股票价格中,最终通过信息效率影响股票流动性成本。因此,投资者关注理论能够为本书研究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影响的作用路径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