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书可分为8章,本书结构安排如图1.2所示。
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并提出问题,在介绍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炼本书的研究意义,在可行的研究思路规划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构建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并总结本书的创新和边际贡献。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章基于经理人信息披露决策的基础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投资者决策的基础理论——投资者关注理论、资本市场运行的基础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并结合中国保险资金实务发展、机构投资者治理相关研究、证券市场信息环境相关研究三个方面整理和总结已有文献,确定全书的理论基础和文献脉络。
第3章,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的本地偏好。本章旨在探讨保险公司参股本地上市公司意愿,并以被投资公司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来判断保险公司投资“本地偏好”背后的内在动机,最后还将进一步区分地区文化认同、人寿与财产保险公司、国有和民营保险公司,对保险公司投资的“本地偏好”展开异质性分析。
第4章,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投资收益。本章采用调整样本范围、变量的替代测量、动态面板回归、倾向得分匹配等多种方法来排除内生性问题对本章结论的可能干扰。从保险公司经营属性、经营模式、产权性质、资金运用模式等角度出发,研究保险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行为对自身投资收益的异质性影响。最后探讨实地调研行为对上市公司及保险机构投资者自身的价值影响,明确实地调研对保险机构投资者自身投资收益的影响机理。
第5章,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公司信息披露。本章首先从保险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私下沟通的角度,考察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治理效应,其中包括三个问题:其一,上市公司是否因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提高了信息披露质量?本章主要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方面考察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治理效应,并区分市值管理动机和融资约束缓解动机,作为内部经理人决策的两方面考量,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前述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其二,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信息披露质量提升效应是否依赖于公司信息环境?从审计监督和融资融券治理两个方面考察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公司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检验实地调研这一非正式的治理机制与审计治理、卖空机制等正式治理机制在抑制公司机会主义信息披露行为上呈现何种关系。其三,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是否因保险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实地调研异质性、保险机构投资者是否持股上市公司而呈现差异?本章将区分检验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和养老保险公司实地调研,保险机构投资者单独调研和与其他机构投资联合调研,以及保险机构投资者作为“潜在买方”和“潜在卖方”实地调研上市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差异,为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如何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第6章,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股票流动性。本章将从保险资金提升投资者关注的角度,考察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股票流动性的治理效应,其中包括四个问题:其一,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否形成“眼球效应”,从而引发外部投资者关注度,并最终提升股票流动性?其二,在作用机制检验上,笔者以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前后1日或3日网络搜索量和股吧发帖量变动幅度,衡量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引起的投资者关注,并检验其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其三,以审计治理和融资融券识别公司正式信息环境,考察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正式治理机制在提升股票流动性上的相互关系。其四,本章还将区分保险机构投资者类型、实地调研类型以及保险公司是否为上市公司股东,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影响的差异。
第7章,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本章将以股价反应时滞和股价信息含量两个维度识别市场定价效率,进一步考察保险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股票流动性的影响是否有助于提升市场定价效率。这一部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考察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是否有助于提升市场定价效率;其次,区分私下沟通和投资者关注,考察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是通过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还是增加股票流动性来实现;最后,本章还进一步分析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影响是否因公司产权性质和保险公司是否为股东而产生差异,为保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信息治理效应相关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经验证据。
第8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这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主要内容是对本书结论进行总结,提出研究结论对现实的启示和可进一步探索的未来研究方向。
图1.2 本书结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