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文化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一、文化的界定

什么是文化?这是文化资源研究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于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各有差异。

(一)西方的界定

文化的英文为“culture”,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留神等多种含义。最早把文化作为具有现代含义的专用术语使用的是英国的“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界定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指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的一员所掌握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总体。”

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克洛依伯(Alfred Kroeber)和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在其合著的《文化:概念和定义批判分析》一书中,对164种文化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将定义归纳为六类:①文化包含的内容;②文化的特征之一是社会遗传性;③文化专指有特色的生活方式;④文化主要是人的一种活动,包括人类为适应社会所做的种种努力;⑤文化作为抽象的价值体系,为特定的社会成员所共有;⑥文化的起源、存在和延续。

1959年,美国学者莱斯利·怀特从符号角度对文化做出了界定。1965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A·莫尔在其《文化的社会进程》中指出,截至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文献中存在的文化定义已达到250种。之后,俄罗斯学者克尔特曼在对文化定义做比较研究时宣布,已搜集到400多种文化定义。

(二)我国的界定

“文化”一词,我国古已有之。从西汉开始,“文化”便作为一个正式词汇出现在古籍中。如西汉《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与“武”并行提出,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政治手段,其本义主张发挥文化的文治教化作用。在过去的数千年中,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是教化和娱乐。文化活动被认为是服务性、非生产性的,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

到了近现代,文化的内涵日趋复杂,对文化的理解也更加丰富。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共业”包含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2021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东屏在《文化究竟是什么?》一文中,将数以百计的文化定义经过归类,最终划出十类不同的文化定义,其中有九类都是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的范围之内,认为文化属于人的某种东西,只有一类认为文化不是仅为人有的东西。这十类分别为:①将文化归为人的欲望;②将文化归为人的能力;③将文化归结为人际关系;④将文化归结为人的生活方式;⑤将文化归结为人的活动;⑥将文化归结为人的行为方式;⑦将文化归为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因素;⑧将文化归为人类活动的结果或曰人为之物;⑨将文化归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⑩将文化归为所有物种都有的某种东西。韩东屏认为,恰当的文化定义应表述为: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这个定义将文化限定在“人类创造力”的范围内,由此可知文化仅为人类所有,只有人创造产出的东西,才是文化的体现,才是文化之物

综上所述,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国家的人对文化的定义都不尽相同。这些定义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了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即“大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文化则是指除物质生产外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及其结果,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内容,即“小文化”。

二、资源的定义

“资源”的英文原意指的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辞海》中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上述两种定义都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解释。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这些自然资源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这些资源是长期以来在大自然中自然形成的,是自然界本身发展变化的结果,资源最初的含义指的也就是这种天然形成的资源。

经济学角度的资源被视为一种资产,具有被开发利用并创造财富的特点。通常,资源在经济学当中被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两大类。社会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系统中能够被人类所利用,并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资源等。早期人们对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但随着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技术、专利等智力资源,以人的智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资源研究的重点。

在现代社会,资源的内涵进一步发生了变化,资源被赋予了许多新的时代特质和内涵。资源不再局限于自然范畴,还包括经济范畴、社会范畴和文化范畴,凡是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资料、手段、技能和思想体系等,都可以称之为资源。

在当今社会中,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思想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公共资源等都可实现其价值,产生特定的作用。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

三、文化资源的内涵

文化资源早已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被广泛利用,然而由于研究视域的差异,学者对文化资源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关于文化资源的内涵,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以及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以及一些名人、名城等,都可以认为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有的学者指出,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样重要。

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化资源是一个与价值相关的概念,文化资源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有的学者从资源角度分析,强调了文化资源的经济利用价值,也就是说,文化资源作为经济的生产要素,可以被加以利用,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有的学者从文化角度分析,认为文化资源能够被作为生产要素,是因为人们对其文化价值的追求。

第三种观点认为,文化资源的根本属性就是其文化价值属性,而文化价值是由人类精神劳动创造并通过一定时间积累起来的。不论是人类历史中遗留的文化遗产,还是现代的文化资源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价值的传承、积累和再创造。

综合上述三种观点,我们可以将文化资源的内涵界定为:文化资源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总和,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并且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四、文化资源的特点

从文化资源的概念可以看出,与自然资源相比较,文化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所创造的,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一)自然性与文化性

文化资源的核心是文化,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文化资源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也就是其自然性。许多具备自然属性的资源成为了文化资源的载体,人类在其基础上开发利用,因为有了人类活动创造的痕迹,其最终成为了带有文化属性的文化资源。因此,文化性是文化资源的本质属性,正是由于文化性的存在,文化资源才成为区别于其他资源的特殊资源。

[资料链接]

香云纱染整技艺即晒莨,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为丝绸染色的一种工艺,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政府成功为“顺德香云纱”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香云纱,它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它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制作时间长,要求的技艺精湛,具有穿着滑爽、凉快、除菌、驱虫、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等特点,过去被称为软黄金,只有朱门大户人家才能享用。其实际上是薯蓣科的薯莨汁液泡过的小提花绸,和广东顺德、南海、三水等地特有的没有被污染过的河泥(俗称“过河泥”)发生化学作用的产物。薯莨汁液主要成分为易于氧化变性产生凝固作用的多酚和鞣质,和“过河泥”的高价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黑色沉淀物,凝结在制作绸缎的表面。香云纱正面黑色,反面黄褐色。一匹香云纱从开始制作到投入使用,耗时近一年。漫长的生产周期往往使许多想要生产香云纱制品的品牌与厂家望而却步。香云纱备受青睐还源于它的稀有,目前全世界只有广东佛山地区能生产,产能极低,纯手工制作,靠天吃饭。用就地取材的野生植物加上阳光、河泥几十次来来回回折腾才能出布,这样的染色工艺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资料来源:佚名. 《发现非遗之美》:香云纱[EB/OL].(2020-05-22)[2023-05-30]. https://www.sohu.com/a/396872941_100302947。

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明显依赖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为了保护这类资源,我们也应加大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保护。文化资源的自然性和文化性相辅相成,我们只有同时利用好其两种属性,才能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

(二)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

准确理解文化资源的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文化资源的特点,这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再生性

文化资源的再生性指的是文化资源可以被重新生产出来并反复利用,也就是说文化资源可以再造和创新。不同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利用一般是消耗性的,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这决定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与消耗性。而文化资源则不同,许多文化资源如民俗等都可以反复被利用。这种再生性使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中不断发挥作用,创造价值。文化价值是文化资源的存在基础,精神内容是文化价值的来源,物质载体是精神内容得以呈现的中介。随着文化资源得以呈现的物质载体的损耗,精神内容的物质存在基础会受到威胁,文化资源也就存在消亡的危险。再生可以原真地复制出精神内容,重新复原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物质文化资源的再生,关键在于这种物质载体的重建和复制能否得到认同。而重建的物质载体能否获得认同,关键在于再次将原本的精神内容完好地重新植入物质载体,使得内在的精神内容和外在的物质载体,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再生性是某一文化资源损耗后,可以被再次生产出来的可能性。

[资料链接]

华沙这座世界名城,始建于公元13世纪,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市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古城华沙被夷为平地,全城85%以上的建筑被毁,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荡然无存,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焦土。有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

战争一结束,波兰人民就着手重建华沙古城。苏联政府主张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新华沙。而许多华沙居民聚集在市政府前议论纷纷,华沙大学的师生们把战前画的老城市图纸拿出来展览,人们逐渐形成了一致的意见,要恢复华沙原有古城的风貌,并最终迫使政府改变了原来的决定。恢复华沙古城的消息传开后,流浪在国外的波兰人一下子归来了30万。波兰政府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组织他们投身重建华沙的劳动中。整个波兰掀起高涨的爱国热潮,人民的家园得到重建,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著名的“华沙速度”。重建的华沙不仅保持了中世纪古城的风貌,而且兴建了新市区,超过了战前的规模和水平。在重建过程中,保护和修复历史古迹的工作受到格外重视,战前市内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几乎都进行了修复和整饰,昔日的宫殿、教堂、城堡等显得更加巍峨壮观。1953年7月22日,华沙市举行了隆重的移交仪式。1963年,整个工程竣工。古城每座建筑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而其内部结构和设施则是按照现代化建筑技术进行改建的。华沙古城作为特例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资料来源:王晨,王媛. 文化资源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2. 不可再生性

文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指的是一些珍贵、脆弱、不可修复的文化资源,一旦消失或者遭受破坏将不复存在的特性。当今社会,人们由于更关注文化资源带来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忽视了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在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有些人忽视了对文化资源的保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一些文化资源因此可能会消失,而其中有些资源是永远无法复原的。还有一些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其使用的价值,从而逐渐消亡了。

[资料链接]

1260年,忽必烈将创制统一文字的任务交给了国师八思巴,八思巴在西藏苦思冥想了八年,终于带着八思巴文回到大蒙古国。忽必烈要求用八思巴文“译写一切文字”,包括蒙文、汉文、藏文等。八思巴文书写与蒙文一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音节划分。蒙古人当时已使用回鹘文多年,不愿学习难以辨认的八思巴文;习惯了使用汉字的汉人更是看不懂也读不出;藏族人习惯横写,读八思巴文觉得非常别扭,因此八思巴文的推广遇到了很大困难。八思巴文于1269年开始使用,但两年过去,还是没有多少人掌握,于是忽必烈于1271年下诏要求百官百日内学会八思巴文,官小的学会了可以升官,没官的学会了给官,不识字的学会了可以终身免除乌拉徭役。即使这样,被尊为“元国字”的八思巴文也始终没能在民间推广。

八思巴文最初称为“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现在国内外学术界通用两种名称,一种是按创制者命名,称作“八思巴文(字)”;另一种是按字母形状特征命名,称作“方体字”。作为官方文字,八思巴文一共使用了一百多年,元朝灭亡后,中原立即废止了八思巴文,北元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八思巴文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在蒙古族房屋的门框上以变形文字的形式偶然可见,主人也并不知道它的含义,只是起到装饰作用。

资料来源:佚名. 八思巴文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消亡呢?[EB/OL].(2018-11-15)[2023-05-30]. https://www.sohu.com/a/275703612_100012543。

(三)整体性和地域性

1. 整体性

文化资源作为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类文化的总和,其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融为一体的。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建筑风貌的整体性、自然背景的整体性、社会活动的整体性。

例如,城市、街道和居民区的格局都具有整体性,不是单个建筑物可以表达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有特定的自然背景作为衬托,通常表现为一种整体的景观。民俗文化资源,是由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习俗、民族歌舞等综合要素构成的,破坏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有损民俗文化资源品相的整体性。因此,人们在开发文化资源时,只有树立整体性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文化资源内涵的充分表达。

[资料链接]

西递村、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村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街巷两旁的古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人家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认为,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20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资料来源:佚名. 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EB/OL].(2006-03-29)[2023-05-30]. http://www.gov.cn/test/2006-03/29/content_239263.htm。

2. 地域性

文化资源的形成,离不开创造文化资源的人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不同区域和民族的审美标准和情趣,除了普遍性的一面,通常还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以城市形象塑造为例,城市文化作为一个城市形象的灵魂,是解决“千城一面”问题,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的根本所在。

(四)传承性和稳定性

1. 传承性

文化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的另一特点是传承性。文化都具有传承性,文化的传承不是指文化传播,而是指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它是一种文化传递活动,它使文化具有了稳定性和连续性。文化经过人类创造后,会以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方式一代代传递下去,其中多数文化传统在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下并不会中断,也不会因为历史的过程而消失。正因为文化具有传承性,所以它作为一种资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可以给社会提供很多有益的东西,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归纳起来讲,主要有物质的方式、精神的方式和行为的方式。

文化资源的传承性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接受,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因此,对于文化资源的传承也应辩证地看待,有些文化资源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和环境,就应该适时地改变,融入一些新的元素或者载体,进行适度的创新。

2. 稳定性

文化资源的稳定性是指文化资源在积累传承的过程中会保持其属性的一致性。文化作为客观存在,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是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发展历程的观念形态,深深地刻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比如我国的岁时节日民俗资源,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历经了上千年的演进,至今依然被我国人民所继承和发扬。尽管这些民俗文化在演变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内在的本质没有改变,如清明节的主题是扫墓祭奠祖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等等。

[资料链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于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于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资料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端午节/1054。 9qO7UvfvupMzUKChX1hh4+1TUvc+vwCrqHp2IUwHi5FpsfM9p6FsAS/ZMMx6suN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