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学者袁宗蔚在《风险管理》一书中认为,风险管理是在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因素进行考察、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包括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积极管理风险、有效处置风险及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

《现代风险管理》的作者宋明哲认为,风险管理是指为了建构与回应风险所采用的各类监控方法与过程的统称。风险管理是整合的管理方法与过程,是融合各门学科的管理方法,是融合财务性风险管理与危害性风险管理的全方位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方面不但包括健康与安全技术的风险工程、涉及各类风险理财与安全设备投资决策的风险财务,也包括了涉及作业绩效与文化社会因子的人文风险。不同的管理哲学思维,造成风险的不同解读,进一步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方法。现代风险管理适用于任何的决策主体,包括个人、家庭、公司、社会团体、政府与国际组织等以及总体社会。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整合性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总体风险管理或整体风险管理(total risk management or holistic risk management)等概念。目前,大家所普遍接受的是美国全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在 2004 年提出的全面风险管理概念(以下简称“ERM”)。这一概念认为,ERM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对企业风险共同施以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的制定开始一直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正常营运的各种潜在事件并进行风险管理,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自己的风险承受度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

该定义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风险管理是全方位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将风险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局部,风险管理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可以作为贡献而不只是一种负担,凡是有助于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各项工作和各个业务环节都是风险管理的对象。

第二,风险管理是全员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不再只是专职风险管理部门人员的事情,企业每个人都是风险管理者。企业各项业务及风险评估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岗位的每个员工,并服从企业的整体工作目标。

第三,风险管理的对象既包括纯粹风险也包括投机风险因素。

第四,提出风险承受度的管理哲学。风险管理不是要达到零风险的目标,而是要达到风险成本最小化,使风险损失保持在企业能够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

第五,财务是风险整合的平台。风险损失和风险管理的花费最终都表现为风险成本,表现为风险成本对财务现金流的影响。

虽然风险管理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它们也有着共同的要素。我们对风险管理给出一个一般性的定义:风险管理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以及其他各学科的知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 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 管理技术 ,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带来损失的后果,实现用 最小的 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风险管理目标

(一)风险管理目标必须服从于企业总目标

企业的基本目标是维持生存、获取利润和增进企业价值。风险管理最主要的目标是控制与处置风险,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运行。不同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寿险公司具有降低风险、实现盈利及持续健康发展、增进公司价值的企业基本目标。除了基本目标之外,寿险公司还要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制定目标。寿险公司通过经营和分散风险而具有经济补偿和保障、社会稳定器等特定职能。

1.损失发生前的目标

(1)节约风险管理成本。在损失发生前,比较各种风险管理工具以及有关的安全计划,对其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从而以最合理的处置方式,把控制损失的费用降到最低程度。

(2)风险预防,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3)减少可能的损失规模。

(4)减少忧虑心理。潜在的风险会给员工带来精神、心理上的不安,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5)履行社会义务,承担必要的责任,消除危及社会的安全隐患。

2.损失发生后的目标

(1)维持生存。这是在发生损失后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管理目标。在损失发生之后,企业至少要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能部分恢复生产或经营。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和发展对公用事业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单位有义务提供不间断的服务。

(2)尽快恢复正常的经营秩序。这是损失发生后的第二个风险管理目标。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便能实现收入稳定的目标,从而使企业保持生产持续增长。

(3)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实施风险管理不仅要公司在遭到损失后能够维持生存,恢复原有经营秩序和业绩水平,而且应该从损失发生的事件当中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去促进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

(4)充分履行社会职责、维护良好公众形象。尽可能减轻企业受损对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因为企业遭受一次严重的损失会影响到员工、顾客、供货商、债权人、税务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和选择适当的对付损失风险的方法。

(二)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是风险成本最小化

风险带来的损失总的来说都表现为风险成本,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风险成本最小化,把风险成本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或容忍的范围之内。风险成本包括期望损失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不管企业或风险主体有没有风险管理,都会面临风险成本。如果没有风险管理,风险标的面临标的价值损失为期望损失成本、间接损失成本和残余不确定成本。如果风险主体进行风险管理,则要支出保险费、损失融资成本、损失控制成本、内部风险控制成本、风险管理部门的费用等,这统称为风险管理成本。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

(一)制订风险管理计划
1.确定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

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购买保险、辨识风险、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文件设计、风管教育训练、确保满足法令和规则要求、制订替代性风险理财方案、索赔管理、员工福利规划、财务风险的避险、公关与游说工作。随着风险管理职业化程度加深,从业资格要求多元专业知识、风险管理整合技巧、相应专业证书、具备或掌握非保险方式的风险转移技术。

2.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大致分为股东大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经理层、风险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和普通员工各个层级。董事会是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核心,既能代表股东履行监督实施风险管理的职责,又能防止高级经理层追求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和自我监管的弊病,主要负责风险管理目标的确立、组织建立、制度订立与执行、审计与监控。董事会的具体职责包括依靠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环境,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偏好与承受度,控制重大的风险管理流程,实现风险管理有效沟通。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不担任首席执行官(CEO)的董事长担任主席,否则由独立董事担任主席,由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具备风险管理监管知识或经验、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负责审议和批准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对风险管理策略、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状况和水平、审计等事项进行审议和评价。总经理与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风险管理部门是全面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专职部门,对总经理或其委托的风险官负责,负责对企业各项业务及职能部门运营流程中各个环节与法律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查。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并提出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案,负责提交风险评估报告,评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维护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客观、全面进行评价、协调、沟通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势,负责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检查和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此外,风险管理部门一般需要与会计部门、数据处理部门、法律事务部门、人事部门、生产部门进行合作。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与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广泛收集、整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风险评估奠定相应的信息基础。

3.确定风险管理方法

不同行业应根据不同业务和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以寿险公司为例,在风险管理方案中将计划采取各种风险规避措施;放弃高风险的业务活动;通过严格核保拒保高风险项目或剔除保险责任;进行风险控制包括控制保险金额,实行差别费率;严格理赔;加强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投资品种和风险限额的控制;进行再保险;进行风险分散,使风险单位的数目尽可能大,扩大承保面;等等。寿险公司还可以采取保险证券化等办法,如保单质押贷款证券化、保费收入证券化、保险公司未来收益证券化等。寿险公司还可以将其向投保人收取死差益和费用的权利卖给“特别用途机构”(SPV),该机构通过向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融资以购买这些权利,从而将风险从保险市场分散到资本市场。寿险公司的风险自留包括保持充足的自有资本、按规定提取准备金、建立保险保障基金。其中,寿险业务、长期健康险业务不提取保险保障基金。

(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主体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哪些方面风险的过程,包括识别出风险主体所面临风险的类别、形成原因和影响。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人员和资产的构成与分布、人财物面临的风险暴露、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的损失幅度、损失原因、损失影响和损失形态。风险识别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应进行考虑、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风险所引起的结果和严重程度如何、应采用怎样的风险识别方法等。

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下一步风险衡量提供文字资料和基础数据。如果风险识别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就会影响风险管理程序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风险识别是复杂、繁重、全面、准确、系统的周而复始的工作。

风险识别的前提因素是风险主体的风险意识、风险主体的活动、风险主体的性质、风险主体的生产经营方法、风险识别渠道和方法、不同生产经营过程、风险主体的经营环境。

风险识别的程序包括风险感知和风险分析,即通过调查和了解,识别风险的存在,通过归类分析,掌握分析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风险所具有的性质。

风险识别还包括对风险源的考察。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讲,风险源是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罹患疾病、环境破坏和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从广义上看,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风险损失后果的因素或条件,分为客观风险源和主观风险源。客观风险源包括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操作环境等方面。主观风险源是指主观判断和客观实际有差别时给组织带来的风险。

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包括美国管理学会、风险与保险管理学会、国际风险管理研究所编制的风险分析调查表;美国管理学会编制的财物内容表;美国埃特纳意外保险公司设计的保单检视表;美国管理学会编制的资产—暴露分析表。风险识别的辅助方法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法、事故树法、现场检查与交流法、风险形势估计法等。

(三)风险衡量
1.风险衡量的定义

风险衡量是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作出定量分析,为风险评估提供数量依据。大数法则、概率推断、类推、趋势分析法等都可用于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的主要作用如下:

(1)计算比较准确的损失率和损失严重程度,减少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的风险。

(2)通过风险衡量,使风险管理者有可能分辨出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风险管理者集中主要精力去处理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风险,对损失轻微的次要风险则不必花费主要精力。

(3)建立损失概率分布,确定损失概率、损失期望值,为风险定量评价提供依据,为风险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2.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的估计

(1)损失频率的估计。 损失频率,即某一个或某几个风险单位在特定时间遭 受风险损失事件的次数。 估计损失频率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风险单位数量、损失形态、损失事件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单一损失形态,如一幢建筑遭受火灾所致财产损失。

②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多种事件所致单一损失形态,如一幢建筑同时遭受地震、火灾所致财产损失。

③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多种损失形态,如一幢建筑发生火灾,既导致财产损失,又导致工伤。

④多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单一损失形态。

(2)损失程度的估计。 损失程度是指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值 。损失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

①同一原因导致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②单一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单位数。

③损失的时间。

④损失的金额。

3.风险衡量的方法

(1)中心趋势测量。中心趋势的测量主要通过算术平均数(包括一般平均数和序时平均数),即同质总体内某个数量标志的平均值来测定。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平均,如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等。

(2)变动程度的测定。风险大小取决于不确定性的大小,即实际损失偏离预期损失的程度。不确定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对发生损失与期望值的偏差来确定,即风险度。风险度越大意味着对未来没有把握,风险越大;反之风险越小。风险度可以用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衡量。

(3)损失的概率分布。损失的概率分布是显示各种损失结果发生概率的函数,用来描述损失程度依损失可能性大小的分布情况。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4)风险价值法。风险价值法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在给定的概率水平下,金融参与者在给定的时间区间内在既定置信水平下之最大可能损失,即最大预期损失。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概念与风险偏好有关。风险偏好是预期损失与风险承担能力相结合的产物,即与风险容忍度有关。在给定置信水平下,通过指定风险主体愿意承担的最大损失,设定可承受的未来风险边界。例如,风险主体“可在任意交易日接受有 5%可能性的 500 万元的损失”。如风险头寸一天的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VaR)为 100 万元,置信水平为 99%,这意味着在任意指定的交易日,损失大于 100 万元的可能性仅为 1%。在风险应对中,如果储备 100 万元,违约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只有 1%。因此,风险价值是一个临界值、一个重大风险预警信号、一个风险容忍度,也是风险管理目标的同义语。

(5)极限测试、情景分析、压力测试、返回测试和穿行测试。

①极限测试。极限测试针对的是极端事件,如股市崩盘、利率和汇率大幅上涨和下跌等灾难性事件。对金融衍生品来说,极端事件包括股票指数的波动幅度超过10%、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超过 6%、外汇汇率波动性的变化幅度超过现行水平的 20%、收益率波动性的变化幅度超过现行水平的 20%等。假设某种货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是 1 美元兑 1.5 该种货币。现在我们手中有一份远期合同,需要在合同到期时按照当时的即期汇价卖出 1.5 亿该货币。如该货币对美元贬值 6%,造成的损失就是 600 万美元。

②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景,以及各种情景可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风险的一类方法。情景分析不仅能得出具体的预测结果,而且还能分析达到未来不同发展情景的可行性以及提出需要采取的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因此,情景分析可用来预计威胁和机遇可能发生的方式,以及如何将威胁和机遇用于各类长期及短期风险。不同于极限测试针对的是短时间单一因素,情景分析主要是针对较长时间多因素来进行分析的。

③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巴塞尔协议Ⅱ》(《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与风险价值模型“VaR(99%,X)”对应的概念,即对于置信度 99%以外突发事件的测试。压力测试是指将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极端情境下,如经济增长骤减、失业率快速上升到极端水平、房地产价格暴跌等异常的市场变化,然后测试该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这些关键市场变量突变的压力下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市场的突变。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等具体方法。敏感性测试旨在测量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由于假设变动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情景测试是假设分析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压力测试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充分了解潜在风险因素与机构的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抵御风险的能力,形成供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讨论并决定实施的应对措施,预防极端事件可能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

④返回测试和穿行测试。返回测试是将历史数据输入到风险管理模型或内控流程中,把结果与预测值对比,以检验其有效性的方法。穿行测试则是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环节,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四)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的定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把损失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风险的影响,并对风险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这个阶段是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技术管理的基础,对风险衡量得出的数字进行风险重要性评级和对风险缓急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对风险大小进行判断。因此,风险评价是对风险的综合评价。首先,风险评价需要定量分析的结果;其次,风险评价离不开特定的外部环境;最后,风险评价受到风险态度的影响。由于人们认识不同,风险评价的范围有时与风险衡量有所交叉,有些风险衡量方法也被用于风险评价。

2.风险评价标准

(1)正常损失期望。正常损失期望是企业从事业务所产生的平均损失。正常损失期望可以通过对企业损失的历史数据统计得出。例如,某幢楼房在装有喷水装置和防火墙的情况下,发生火灾的正常期望损失将不超过大楼价值的 10%。

(2)可能最大损失。可能最大损失(probable maximum loss,PML)是指损失的程度,即一次风险事故可导致的标的最大损毁的程度。例如,闪电击中公司建筑物时所引起的实际可能最大损失。

(3)最大可能损失。最大可能损失(maximum possible loss,MPL)是指损失的上限,一般是指财产(如建筑物)被完全毁坏遭受的最大可能损失。预期损失是包含概率的,即期望。例如,一个被保险标的价值为 100 元,可能全部损毁的概率是 1%,那么其预期损失是 1 元,最大可能损失是 100 元。

可能最大损失考虑到减少风险、降低风险的部分因素。另外还有失灵情况下造成的损失程度,比如说原定的两个安防设备坏了其中的一个。最大可能损失表示内外部的防护全部失灵的情况下相关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公共救灾机构无法提供任何有效救助的情况下,单一设施可能遭受的财产损失以及营业中断损失的合计最大金额。对于火灾风险而言,这意味着“完全焚毁”的状态。

3.风险评价方法

(1)风险坐标图法。风险坐标图法将损失程度作为横坐标,从左至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将损失概率作为纵坐标,从上到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将每个交点的数字相加,数字大的风险大,数字小的风险小。2 ~ 4 分为低度风险,5 ~ 7分为中度风险,8~10 分为高度风险。

(2)风险度评价法。风险度评价法按风险度的分值确定风险大小,分值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

(3)概率分布型。概率分布型包括正常型和异常型。异常型又包括偏向型、双峰型、平峰型、高端型(陡壁形)、孤岛型、锯齿型等类型。人们往往将异常型与正常型进行对比,运用公差的概念进行风险评价。

(五)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和实施

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和实施是风险管理程序最重要的阶段,其核心是将消除和 减少风险的成本均匀地分布在一定时期内,以减少因随机性的巨大损失发生而引起 财务上的波动。 常见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 控制型 财务型 两种。 控制型风险管理技 通过改变引起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来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 主要有风 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抑制、风险隔离、控制型风险转移 等方式。 财务型风险管 理技术 通过事先的财务安排来将损失成本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分摊, 主要有风险自留 和财务型风险转移 等方式。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有意识地放弃某种活动,使风险主体避免某种特定损失的行为,或者说是为了免除风险的威胁,从根本上消除特定风险的措施。例如,不将房屋建造在山谷中,而是建造在地势较高而且排水方便的地方,以回避洪灾风险;在驾驶汽车时放弃比较狭窄危险的便捷小道,选择路程较远但是相对安全的公路。

风险回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拒绝或根本不从事可能产生某特定风险的任何活动。例如,财产保险公司通常将地震作为除外责任;为了免除爆炸的风险,有些工厂根本不从事爆炸品的制造;为了免除责任风险,学校可以彻底禁止学生从事郊外活动。二是中途放弃原先承担的可能产生某种特定风险的活动。例如,投资设厂计划因战争爆发而临时中止。三是逐步试探性地执行某项计划,当出现风险警示信息时,及时停止计划执行。

采取风险回避措施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风险导致的损失频率很高而且损失幅度也很大;二是采取其他风险管理措施所花费的代价相当高昂。风险回避的作用在于可以避免重大的、全局性的损失。风险回避的缺陷在于它虽然是一种 最彻底、 最简单 的风险管理方法,但是也是一种 消极 的方法。一方面,回避往往意味着利润的丧失。例如,企业放弃某些经营项目会避免风险,但也失去了经营所带来的利润。另一方面,风险回避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避免某一风险的同时会带来另外一种风险。例如,一批货物由A仓库转移到B仓库,运输方式可以从高速公路转变到普通公路,从飞机转变到火车等,但都在回避特定风险的同时产生了新的风险。

2.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是指在风险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所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其目的在于 降低损失频率 。因此,风险预防并不强调将损失概率降低为零,从而有别于风险回避。风险预防可以采用工程物理法,通过改变风险单位的物质风险因素而减少损失。例如,在泡沫材料中加入少量抗静电添加剂,以增加材料吸附性,加速静电泄露;在建筑物中用耐火材料取代易燃材料,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风险预防也可以采用人们行为法,通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影响心理风险因素和道德风险因素。例如,企业对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安全教育和消防教育等,减少生产事故发生的机会。

3.风险抑制

风险抑制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所采取的各种风险处理措施,其目的是 减少损失发生范围或损失严重程度 。风险抑制是一种 积极 的风险管理手段,通常在损失程度高而且风险又无法避免或转移的情况下采用。例如,对于火灾风险,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以减少出险后的损失程度:安装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发生火灾后迅速通知当地公安消防队,按事前制订的计划有条理地灭火;提供临时保护设施以免其他未受火灾损害的财产发生其他危险;及时修理并恢复受火灾损害的财产。

4.风险隔离

风险隔离是指通过分离或复制风险单位,避免某一风险事故的发生致使全部财产遭受损毁或灭失。风险隔离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从总体上减少一次事故可能发生的最大预期损失。 风险隔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分割风险单位和复制风险单位。

(1)分割风险单位。分割风险单位是将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进行分离,让它们分别承受风险损失,而不是使所有单位都面临可能遭受同样损失的风险。通俗地讲, 分割风险单位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这样即使发生风险事故,通常也只会有部分单位发生损失。例如,存货可以分散到三个仓库,从而降低存货全损的概率;运输价值较高的一批货物,将一次性运送全部货物改为多批次运送,每次运送的货物价值低于一次性运送的价值,从而缩小损失幅度;在证券投资时采取分散化投资策略,避免资金发生重大亏损。

(2)复制风险单位。复制风险单位是指在原有风险单位的基础上,再设置一份相同的资产或设备作为储备,这些复制品只有在原资产或设备被损坏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平时不得动用。例如,利用存储设备或网络复制数据文件,当原有文件丢失或损坏时可以重新恢复;医院在购置救护车时可以多购置若干辆救护车备用,在正常使用车辆出现故障后能够启用备用车辆执行任务。

5.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由经济单位 自己承担 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当发生事故并造成一定损失后,经济单位通过内部资金的融通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风险自留与风险转移不同,风险自留是把风险留给自己承担,而不是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风险自留按是否主动自留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计划性的承担,如由于疏忽、过失等原因承担计划之外的损失;另一种是计划性的承担,如通过提取准备金、建立基金等方式以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风险自留通常在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较低、损失能够较为精确地预测、其他风险管理技术无法有效处理风险时采用。虽然风险自留能够鼓励损失预防、节省费用支出和取得基金收益,但是一旦发生风险损失,会使经济单位产生更高的花费,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上的调度困难。

6.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经济单位或个人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通过合理的措施将损失的法律责任或财务后果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或个人的一种风险转移方法。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给别人去管理或承担,从而间接达成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的目的。 风险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控制型的风险转移方式;另一种是财务 型的风险转移方式 ,具体包括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保险两种方式。

(1)控制型风险转移。 控制型风险转移是通过转移风险源,并对风险后果的 法律责任加以转移的风险转移方式。 控制型风险转移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出售。 出售是通过买卖契约将风险单位的所有权转移给他人或其他经济单位。一旦财产所有权被转移给受让人以后,与货物有关的风险也一同转移。

②租赁。 租赁是通过租赁协议条款将风险转移给合同对方。例如,租赁协议规定对出租人因过失造成的财产损失和责任损失由出租人负赔偿责任,就将承租人面临的财产损失和责任损失转移给了对方。

③分包。 分包是转让人通过分包合同,将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业的其他风险主体。风险主体通过把风险转移给专业化水平更高的风险主体,自己承担的风险将会减少。例如,建筑施工队可以将风险大的电路布线作业转移给专业的布线公司。相对来说,专业电路布线公司的经验、设备、技术等各方面都较强,总体风险将会降低。

④签订免除责任协议。 通过签订免除责任协议,风险承担者免除转移者对承担者承担损失的法律责任。

(2)财务型非保险转移。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是指经济单位将风险所导致损失 的财务负担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的一种风险管理技术。财务型非保险转移与控制型 风险转移的区别在于控制型风险转移是转移损失的法律责任,而财务型非保险转移 是转让损失的财务负担 ,即经济单位通过合同由外来资金补偿其确定存在的损失。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只转移损失,不转移财产或经济活动本身;控制型风险转移将财产或活动连同损失责任都转移给受让人。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中和。中和亦称对冲,是将损失机会与获利机会平衡的一种方法,是投机风险的主要处理对策。商业机构、生产商、加工商和投资者利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波动方向上的趋同性,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和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但数量相同的商品,把自身承受的价格风险转移给投机者,达到现货与期货盈亏互补的目的。

②免责约定。免责约定是指合同的一方通过合同条款的拟定,将合同中发生的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交易合同、建筑合同、委托合同、销售合同、供货和服务合同,均可通过合同中的免责约定条款来转移风险,在合同免责条款中巧妙地将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赔偿责任转移给承担方。同样,对方也可通过协议条款将潜在损失转移给合同另一方。

③保证合同。保证合同是由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因行为的不忠实或不履行契约义务所致权利人的损失予以赔偿的契约。保证合同中通常有三个当事人,即保证人、被保证人和权利人。保证人愿提供保证,是因为他在其他方面与另外两方有某些利害关系,保证人通常以被保证人的财产抵押来补偿可能遭受的损失。如被保证人无法承担损失(如付清贷款)的责任,保证人必须按保证合同承担这一赔偿损失的责任,然后保证人再向被保证人追偿损失。通常保证人在订立保证合同时,要求被保证人提供足够的财产担保,以备自己索赔。这样就可借助于保证合同将违约风险损失转移给保证人。

④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把商品作为融资租赁标的物,商品需求者作为承租方向出租方(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融资租赁商品的一种租赁方式。融资租赁可以视为承租方因无力即期支付该项款项而以该项标的本身作为信贷抵押而向出租方融资租赁公司融通资金的方式。当租赁期满时,融资租赁公司把所出租的商品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承租方将商品全部价款的所有款项同时付清。

(3)保险。保险是个人或组织通过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将其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技术。当产生风险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在责任范围内给予经济补偿。因此,保险以确定的保险费支出代替不确定的风险损失,是经济单位对风险损失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的一种财务安排。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有着诸多的优越之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到底采用哪一种风险管理手段更为合适,应当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和风险主体所处的环境与条件来决定。根据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的不同,风险主体应当采取的风险管理手段如图 1-2 所示。

图 1-2 风险管理矩阵

(六)风险管理评价

对风险管理决策和效果的评价是在比较风险成本与风险管理收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风险管理引起的损失减少大于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加,则风险管理措施可行;反之,如果风险管理的成本超出风险管理的收益,即损失减少,则不可行。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如果风险管理的成本的边际增加等于损失期望值的边际减少,则达到风险成本最小化。

风险主体应当对风险管理的流程及其有效性进行检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当定期对其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报送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基本流程、风险管理总体策略及其执行情况、各类风险的评估方法及结果、重大风险事件情况及未来风险状况的预测、对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对上一阶段风险管理组织、程序和方法进行改进,有助于提高下一阶段的风险管理效果。

思政案例:从“烟花”看我国台风立体防御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转变到“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1 年 7 月 25 日,台风“烟花”以台风级(35 米/秒)强度登陆浙江舟山沿海一带,成为 2021 年登陆中国最强的台风,其后在陆上滞留达 95 个小时之久。

面对强台风“烟花”,受影响的区域党委、政府表示出高度重视——浙江要求科学预报预警、排查风险隐患、部署应急力量、转移疏散人员,上海要求尽最大努力将可能发生的险情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政府主导下,各有关部门第一时间行动,迅速形成应对合力——中国气象局党组第一时间参与应急管理部视频会商,及时报送决策服务信息,从专题研究部署到升级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节奏层层递进。

在气象预警的先导作用下,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召开防汛防台风专题会商调度会,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会商研判雨情汛情,连线浙江、上海等地部署防御工作。此外,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等紧急行动……其中,在受台风正面影响的浙江,气象、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截至 2021 年 7 月 24 日,浙江省气象局累计发布台风报告 33 期、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39 条、预警短信 293.1 万条。

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社会各级及广大人民积极行动以应对“烟花”。因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江浙沪等影响区域群众自觉居家躲避风雨。

气象部门上下一盘棋,以“无所不至”“无微不至”的服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的先导作用和第一道防线作用。

2021 年 7 月 18 日起,中央气象台加强与浙江、上海等地气象部门会商和预报预警联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启动风云四号B星快速成像仪 1 分钟区域观测模式,连续观测台风影响区域降水分布、风场;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台风“烟花”中心附近风圈等值面和三维风速矢量等三维可视化产品;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开发假相当位温、三维风速流场、台风暖心结构等 3 个产品;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追风团队施放臭氧探空气球,并启动无人艇协同试验。与此同时,浙江、上海、江苏、福建以及江西等地的雷达、探空、自动站对台风进行无缝隙探测。

气象部门与水利、应急减灾、交通、电力等部门组成台风防御网,形成台风防御“集合体”。此外,气象部门针对防御重点难点区主动开展电话叫应,确保预警信息不漏一户一人。

除给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带来较大风雨影响外,台风“烟花”后期影响范围从华东一直延至东北。因预警及时、应对得力,无人员死亡,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资料来源:简菊芳.打造防灾“集合体”筑牢风雨防线:从“烟花”看我国台风立体防御模式[EB/ OL].(2023 -05 -12)[2024 -02 -20]. https:// www. cma. gov. cn/ 2011xwzx/ 2011xqxxw/2011xqxyw/ 202305 / t20230512_5499469.html. Mc05ym3NNL8bhZB7uQlyTj0gJx6r0o2zVQvcSIx34193n5ks84FLl1pQJd1JAO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