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成都服务业的时间演变历程

1949—2021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稳步提升的态势,由 1949 年的 16.9%增加到 2021 年的 66.4%,提升了 49.5 个百分点,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综合对比不同时期的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见图 2.1),大致可以将服务业的整体变动划分为四个阶段。

图 2.1 1949—2021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年鉴 2022》)

一、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 年

1949—1978 年期间,整个社会缺乏对服务业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统计指标中将服务业剔除在外,经济核算指标没有国民生产总值仅有工农业总产值,服务业基本上处于理论研究和经济工作之外,在改革开放前的 4 次五年计划中,服务业极少被纳入重大项目安排,由此导致服务业缺乏发展的经济基础与理论基础。受国家发展战略和相应制度安排的影响,和国内其他大城市一样,成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工业,以重工业驱动城市发展,服务业整体上相当薄弱,基本处于低位发展状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低于工业。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服务业总体规模在缓慢增长

图 2.2 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成都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及增速。1949 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额 0.68 亿元,占GDP比重为16.9%;1978 年,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7.52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1%,规模是 1949 年的 11 倍,占比较 1949 年上升了 4.1 个百分点。“二五”时期,服务业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29%,较工业低63.8%。从增速看,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处于震荡波动。1949—1978 年,服务业增长波动幅度大,这期间,增速最高的年份是 1953 年,接近 50%;增速最低的年份是 1961 年,为-23.9%。

图 2.2 1949—1978 年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年鉴 2022》)

(二)服务业内部绝大多数行业发展缓慢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这一阶段服务业提供的产品多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提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对占比较大(见图 2.3)。产业资本市场的扩大有赖于商业的发展,商品的销售、装运必须以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的运转为前提,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成为这一时期占比最高的两个行业。1978 年,批发和零售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2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20.3%。从服务业行业布局看,成都市在市中心商业中心位置建成天府广场,并围绕广场设立了行政办公中心,市中心的春熙路等传统商业街也在之前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逐渐形成了城市商业集中地。

图 2.3 1978 年成都市服务业内部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年鉴 2022》)

二、波动成长阶段:1979—1992 年

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开始讨论服务业的相关问题,决策层和产业界逐渐提高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服务业被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范围。199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有力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和增长。这一阶段,成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以商贸餐饮、居民服务等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得到恢复性大幅度增长,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这一阶段,成都服务业增长总体呈现波动大的特征。从服务业增速看,在 1982 年和 1989 年形成两个明显低谷,1979 年、1984 年和 1991 年形成三个波峰。具体来看,1979 年后服务业增速逐步下滑,至 1982 年跌到谷底,之后又快速回升,1984 年升到顶峰,随后又较大幅度回落,至1989 年降到第二个谷底,随后又一次快速回升,至 1991 年升到第二个峰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这一阶段总体呈现“两降两升”的“W”形(见图 2.4)。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1980 年服务业经济增长贡献度为 32.4%,1982 年降到最低,经过 3 年的调整,到 1986 年达到一个峰值(61.6%),之后几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又迅速下降,到 1988 年降到 28.4%,随后持续上升,1990 年接近 70%,总体上也呈现“W”形。这一阶段成都服务业增速大起大落,有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是改革开放以后,不论理论界还是实践层面均开始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国家自上而下开始纠正多年来重建设轻生活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各项政策和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较大程度释放了服务业发展潜力。二是成都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大环境低迷的影响,尤其是在第二次下降的时间节点。三是成都对经济发展思想和城市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抓住国家发展服务业的契机,在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均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探索,这种探索在产业发展上难免会有波动。四是服务业本身规模小,极易受到经济增长模式的校正影响。

图 2.4 1979—1992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成都统计年鉴)

三、高速壮大阶段:1993—2012 年

1992 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随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结构和多项改革工作。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力地促进对外开放,我国抓住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阶段,成都城市发展的目标、战略进一步明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保持在 12%~ 14%的范围内增长,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以 2005 年为界,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发展时期(见图 2.5)。

图 2.5 1993—2012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年鉴 2022》)

第一时期是 1993—2005 年,经过改革开放后十五年左右的调整,成都服务业发展规模稳步增长,2004 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过千亿。1993 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以后,区域性服务中心地位更加凸显,成都在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首位度进一步提高。1993—2005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占四川省服务业的比重在 40.3%,高于上一阶段,说明成都在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服务于居民的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依然保持小幅增长态势,服务于生产的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快速发展。此外,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发展有所突破,1993 年台湾远东集团太平洋百货春熙路店携众多一、二线流行百货品牌在春熙路开业,引入新的经营理念。

第二时期是 2006—2012 年,服务业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连续跃上两千亿、三千亿、四千亿发展台阶。2006 年成都市商务局组建成立,2007 年成都市政府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赋予商务部门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的职能职责,有效推动了成都服务业领先发展、加快发展。2008年成都首次制定了全市第一个全面、系统、广域的服务业发展五年总体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始扭转重工农业生产、轻服务业发展的传统思维,像重视工业发展一样重视服务业发展,实现工业和服务业的相互促进。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和创造就业的首位产业。2012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 49.5%,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 47.4%。

四、稳定增长阶段:2013 年至今

2013 年之后,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一些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特征,比如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以及全社会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等,服务业在产业升级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主要动能、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和国际竞争的主战场。这一阶段,成都经济发展进入服务业主导的新阶段。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早在 20 世纪90 年代就超越第二产业,最高峰值出现在 2002 年,这与成都作为传统商贸集聚地的属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密切相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服务业一度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随着工业经济呈现“补课式”增长,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交替互补态势,服务业尽管已经是城市经济中最大的产业,但是城市仍未步入服务业主导的时代。2013 年以后,成都产业结构继续以服务业为第一产业,2022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 66.5%;从产业贡献看,2022 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2%,说明成都已经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

2013—2019 年成都服务业总体呈现稳定发展特征,服务业增速保持在8.3%~9.4%范围内,2020—2022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速出现波动(见图 2.6)。

图 2.6 2013—2022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年鉴 2022》)

这一阶段,成都城市经济服务化的趋势明显,表现在:一是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增长的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等都显示出“首位产业”的特征。以“十三五”时期为例,2020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 65.7%,较 2015 年提升 9.1 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52.2%,较 2015 年提升 0.7 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比达 68.7%,较2015 年提升 4.7 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 58%,较 2015 年提升8.7 个百分点;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 76.6%,较 2015 年提升 15.7个百分点 。二是成都服务业的极核功能进一步增强。2022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在全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 46.7%、32.7%、11.1%。服务业成为成都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西部金融中心等“成都服务”品牌更具影响力,助力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门户枢纽建设。三是产业活动服务化的趋势特征。从制造服务化和一产服务化趋势看,服务在一、二产业生产创新、组织创新以及产品创新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具体体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按照三大类服务业 的划分方法,成都的总体演进趋势是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根据粗略计算,2019 年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约为 30%。 ahy1V8WmSh5uOOKo8hp+41LtLer2zivvUOejnOWsvxhCtyJ3i24MvlYorjfTyDx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