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和内容的突破与创新。本研究以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交叉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初步探索归纳出了数字金融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特征及供需发展态势,为构建数字金融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也广泛受到政策决策者的重视,然而全球范围内相应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故本研究以较新的视角,应用辩证法思维,通过交叉融合多学科理论,即对农业经济学、金融学、信息学、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交叉研究,并结合“三农”实际发展情况,从数字金融特征和内容的多个领域入手,探析和构建数字金融对乡村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同时,本研究剖析了“如何促进”的动力问题,并积极探索“如何正确有效地促进”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因而本研究并不仅限于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模式和实践分析的定性讨论,而且还对相应的结构变化、时空分布、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的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

(2)宏微观双重层面研究分析的多样性。本研究尝试构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利用宏观数据进行总体效应评价。利用微观数据进行实际效应检验,利用案例分析进行规律探索。

本研究利用多种方法和模型,使用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验证同一个问题,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出数字金融与乡村产业融发展的动态效应及其相互关系。首先,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指标降维处理和测度分析。该方法是客观赋权的一种方法,能较大限度地保存二级指标的信息,并且某一指标在研究期限内变化程度越多,其权重越大,所以能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更为精准的识别和分析。其次,本研究在对总体效应进行分析时,利用面板计量分析法、空间计量模型等进行宏观数据的检验。本研究使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分析工具,对数字金融影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更换被解释变量和测量方法、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增添控制变量四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再次,在微观调研层面,本研究主要利用田野实验、微观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利用农村金融大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最后,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特色典型案例进行进一步补充论证,从而使研究形成一个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的完整的闭环,能更广更深地对数字金融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互关系和机制模式进行剖析。

(3)研究框架的系统性构建和问题的拓展性研究。本研究初步系统性地探索了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规律、创新机理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基于不同层面和方法的研究结论以及分析得出的现实障碍,提出相应的促进机制创新,推动各地加快通过数字金融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

关于数字金融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两方面的相关研究都才刚刚起步,更是鲜有研究系统性地研究探寻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机制并进行剖析。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探索出相应的系统性发展规律。第一,本研究在传统的归纳和演绎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溯因推理法和外展推理法(retroduction or abduction),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发展、研究动态、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分析和度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演绎推理揭示其识别机制、形成机理及关系,从而能更有效地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剖析。第二,本研究根据已有的统计资料及调查数据,实证探析了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和微观效应;从多维度、多视角、多角度,利用多种实证方法,深入检视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拓展了研究维度、研究视角、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学的实证依据。第三,规范性分析与实证性分析相结合,整体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本研究基于笔者在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调研所记录和搜集的典型案例和实践模式,结合社会学、管理学分析范式等进行剖析解构,深入分析揭示数字金融运行机制,即数字金融所具有的跨时空性、效率性、可负担性、渗透性等有助于缓解传统的信贷融资约束,有利于优化金融供给,有助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在宏观层面,实体产业的发展需要经济和金融的支持,作为关键投入要素和先导要素,金融在产业的形成、发展、升级和融合的各个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数据这种新型生产要素为主的数字金融服务新业态,会对生产要素组合带来突破性的改变。社会生产通过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在传统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数据和信息也能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新的生产要素将带来新的生产方式,重构资源配置系统。这不仅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要素流动通道,还能提升风险控制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更好地优化要素间的资源配置,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微观层面,数字金融有利于通过其高渗透性和外部经济递增性等特点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通过对称信息减少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从而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约束,并且更加高效快捷地填补其资金缺口,因此数字金融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提质增效的关键要素。

1.6.2 存在的不足

一方面,在宏观分析层面,本研究虽然从理论层面和政策文本分析中,能设计出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多项三级指标,但受限于统计数据的匮乏和各省统计口径的差异,不得不删除一些指标,只能保留部分能找到数据的指标,基于此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测度。此外,截至本研究完成之时,本研究范围内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指标大多数只公布到了 2018 年,并且没有相应的地级市指标,故本研究暂且只能使用截至2018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但笔者在后续的研究中会继续深入探索。

另一方面,在微观调研层面,考虑国内数字金融在金融和信息技术更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较为普及,相应的宏观层面实证结果可能存在地区性差异,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数字金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影响现状,本研究没有对东部地区进行调研,选取了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即微观调研主要是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等西部地区,以及中部的湖南省,在调研过程中,关于样本的区位选择,可能也会对结果造成一些偏误;并且由于数字金融在中国尚且属于新兴事物,调研也仅有当年的数据,由于数据和样本量的限制,所以在本研究的微观实证分析中暂时无法进行周期和动态的检验。 bHaA4Xp7N06y2akg7hBfyLHLluRX+C1C39FTHSGquKZfeiVJxfc9zeoa9l8LLS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