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储存保管作业与管理

视频链接:储存保管

【引例】
京东物流集团的节能仓储

京东物流集团是国内首家建设分布式光伏能源体系的企业,京东物流集团的上海“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实现了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预计到2030年,京东物流集团将搭建全球屋顶光伏发电产能最大的生态体系,将联合合作伙伴建设光伏发电面积达2亿平方米。京东物流集团还积极推进雨水收集系统,京东物流集团上海“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的地下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可以储存雨水并用于园区绿化区域的灌溉。

引导问题:

1.该引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2.储存保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有何重要地位?

3.怎样才能实现储存保管的合理化?

储存保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一家工业企业要对其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劳动工具及产成品进行储存保管,一家商业企业要对其经销的商品进行储存保管,一家物流公司要对其客户的货物进行储存保管,一个家庭要对其生活用品进行储存保管,一个国家需要进行物资储备 。储存保管在经济活动特别是物流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运输一起被称为物流系统的两大支柱。

采购、储存、库存三者的关系(微课)

一、储存保管的概念

储存(storing)是指“贮藏、保护、管理物品”(GB/T 18354-2021)。保管(stock keeping)是指“对物品进行储存,并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活动”(GB/T 18354-2021)。因此,储存保管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场所,以适当的方式对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物品进行贮藏、保护、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想一想: 储存、储备与库存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储存、储备与库存是较为相近的一组概念,且在实际工作中,储存与储备经常混用。储备是一种有目的地储存物资的行动,是有目的地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将物料、物品处于暂时停滞的状态,其目的就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高效、连续不断地进行。而库存(inventory)是指“储存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备用或非生产状态的物品”(GB/T 18354-2021)

显然,储存保管包含了库存和储备两层含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

二、储存保管的作用

储存保管作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物”的停滞,在国民经济中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

(一)储存保管的积极作用

1.改变“物”的时间状态,调节供求

前已述及,生产与消费一般不可能完全同步,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而供给与需求的时差矛盾,可以通过对商品的储存保管来加以解决。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储存比喻成社会再生产这条大河中“商品流”的“蓄水池”。当大河上游生产(供应)的商品大大超过下游的消费需求时,就可暂时把过剩的商品存入这个“蓄水池”,这样就不会导致“江河泛滥”;反之,当上游生产(供应)的商品一时不能满足下游需求时,“蓄水池”中的库存则可用于满足下游消费者的紧急需求。特别是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越来越多的商品需要经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储存保管来调节供求关系。

2.保证商品在库安全和维护商品的使用价值

储存保管的基本职能就是保管商品。保管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商品在库不丢不损,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处于相对停滞状态的储存商品,时时刻刻都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每一种商品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发生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甚至因技术进步而被淘汰,成为呆滞库存、积压物品。储存保管工作能针对每一种在库商品的自然属性,结合环境条件和社会因素,延缓在库商品发生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的速度,维护在库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库商品短少、缺损,或质量变化失去使用价值,抑或损耗过大,都将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损失。

3.储存是创造“第三利润源”的重要领域之一

首先,企业有了储存职能,就可以选择有利的采购时机,批量采购,获取价格折扣,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其次,企业有了库存保障,就可避免在客户追加订单时加班赶工,就可省去相应的赶工加班费用,从而避免增大企业的运营成本;再次,企业有了储存保证,就能在有利时机进行销售,增加利润;最后,因储存中的节约潜力是巨大的,故通过储存保管的合理化,就可以降低储存投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储存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二)储存保管的消极作用

1.储存保管要产生相应的成本费用

储存保管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如修建或租赁库房,购买或租赁货架、巷道堆垛起重机等设施设备;此外,还需要雇佣专门的储存保管人员以及装卸搬运工人,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费用(包括仓库的投资建设费用、租赁费用、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用等)。另外,商品在储存保管期间,往往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被盗、虫霉、鼠咬等),因此,还会引起保险费用的支出(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对储存商品采取投保措施)。

2.储存保管会造成库存商品的有形损耗

库存商品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机械损伤,在库存放期间可能会由于自身特性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各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变化),严重时会导致商品失去全部价值和使用价值。

3.储存保管会造成库存商品的无形损失

商品在储存期间经常发生陈旧损失和跌价损失,造成价值衰减。此外,库存商品还会占用资金,产生利息费用,并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综上所述,储存保管既有积极的作用,也存在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物流管理中就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并尽量减轻、化解其不利影响,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三、储存保管的分类

储存保管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较常见的是以下两种分类。

(一)按照储存的集中程度分类

按照储存的集中程度,可将其分为集中储存、分散储存和零库存三种。

1.集中储存

集中储存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储存物质集中于一个场所进行存储。这是一种大规模的存储方式,可以产生“规模效应”。集中储存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利于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储存设施设备。从储存的调节作用来看,集中储存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以及对某一需求更大的满足、保证能力。集中储存能使储存保管的设施、工具、人员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单位储存费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分散储存

分散储存在地域上分布较广,各储存点的储存数量相对较少。分散储存是规模较小的储存方式,一般和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相结合。分散储存不是面向社会,而是面向特定的企业或个体,其储存量一般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及具体需要。分散储存的特点是储存位置离需求源较近,储存易与需求密切结合,但由于库存数量有限,其供应保证能力一般较弱。

3.零库存

零库存是现代物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某一领域不再保有库存,以无库存(或很低库存)作为生产或供应保障的一种系统方式。零库存管理思想认为库存是一种浪费,是在为掩盖管理工作的失误提供方便。零库存管理是企业库存管理的理想目标,是企业库存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按照储存的位置分类

按照储存的位置,可将其分为仓库储存,车间储存,港、站、场储存三种。

1.仓库储存

仓库储存是储存的一种正式形式,该储存方式是将商品储存于各种类型的仓库、库棚、料场之中。进行仓库储存,需要有一整套基础设施设备,还需要有入库、出库等正式手续。

2.车间储存

在生产过程中,仓库储存仍然是一种正式储存形式,相应的储存计划是整个生产计划的一部分。而车间储存则是生产过程中的暂存形态,属于非正式储存形式。

3.港、站、场储存

港、站、场储存是物流过程中运输线路衔接点(即物流节点)的储存。设置该储存方式的目的是为发货、收货、提货以及转运等提供服务支持。因而该储存仍属于一种暂存形式,是一种附属性的储存方式。相对于生产储存而言,其计划性较弱。

视频链接:货物入库与出库作业

四、储存保管的作业流程

储存保管的基本作业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货物入库阶段、货物保管阶段以及货物出库阶段,包括实物流和信息流两个方面。

实物流是指库存物品实体的空间位移过程。它是从库外流向库内,并经合理停留后再流向库外的过程。从作业内容和作业顺序来看,实物流主要包括货物接运、检查验收、入库存放、维护保养、备货出库、货物发运等环节(见图2.7)。实物流是仓库作业中货物最基本的运动过程。仓库各部门、各环节的业务工作,都要保证和促进库存物的合理流动。在保证库存物质量完好和数量准确的前提下,加速货物流转,尽可能消除库存物不必要的停滞,缩短物流作业时间,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仓储费用,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图2.7 储存保管基本作业流程

实物流是借助于一定的信息来实现的。仓库物资信息的流动形成信息流。这些信息包括与实物流有关的物资单据、凭证、台账、报表、技术资料等文件,它们在仓库各作业环节的填制、核对、传递、保存即形成信息流。信息是实物流的前提,它控制着物流的流向、流量、速度和目标。

(一)货物入库作业

货物入库主要涉及货物接运、货物验收、货物入库等几个环节的作业。

1.货物接运

货物接运的主要任务是向托运人 或承运人 办清业务交接手续,按质、按量并及时地将货物安全接运回库。货物接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到车站、码头提货;

②到货主所在地提货;

③托运人送货到库,仓储部门接货;

④经铁路专用线 送货到库,仓储部门接货。

2.货物验收

货物验收是保证入库物资数量准确无误、质量规格符合要求的关键作业环节,应遵循认真、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货物验收的依据主要是货主的入库通知单、货物调拨通知单、订货合同或采购计划。在这些文件中,最常见的是货主的入库通知单。

货物验收的作业程序一般为:验收准备、核对凭证、实物检验、填写验收报告、处理验收问题。

(1)验收准备。做好验收准备工作是保证货物迅速、准确验收入库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出现差错、缩短验收入库时间的有效措施。验收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人员准备、资料准备、机械设备及计量检验器具准备、货位准备、苫垫用品准备等。

(2)核对凭证。在进行实物检验以前,收货人员应先检查货物的入库凭证,并把货物的入库凭证与收货员所拥有的相应单据进行核对,以确认凭证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在一般情况下,入库货物都应具备下列凭证:

①入库通知单和订货合同副本,这是仓库接收货物的凭证;

②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材质证明书、装箱单、磅码单、发货明细表等;

③承运人提供的运单

(3)实物检验。实物检验是根据入库单和有关技术资料对实物进行数量、质量以及包装等检验。其内容主要包括数量检验、质量检验以及包装检验三个方面。

①数量检验。数量检验的形式主要有计件、检斤、检尺求积三种。计件是指对按件数供货或以件数为计量单位的商品,做数量验收时的清点件数;检斤是指对按重量供货或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商品,做数量验收时的称重;检尺求积是指对以体积为计量单位的商品,先检尺,后求体积。

②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检查制造商和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质量是否合格、完好,它与入库商品的抽检(抽样检验)是紧密结合、同时进行的。质量检验的方法有感官检验法和仪器检验法(又称理化检验法)两种。

感官检验法是借助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味觉器官、嗅觉器官、触觉器官等)来检验商品质量的一种方法,如气味、弹性、硬度、光滑度等。感官检验法具有方法简单,快速易行,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特定场所,一般不损坏商品实体,成本低廉等优点。感官检验法是现在较常用的检验方法。但是感官检验法不能检验商品的内在质量,结果不能用数字而只能用比较性或定性词语表示,结果容易受到检验人的主观因素,如知识、经验、审美观和感官灵敏度等的影响。

为弥补感官检验的不足,验收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仪器检验法对商品进行检验。仪器检验法是借助各种仪器、设备、试剂,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来测定和分析商品质量的一种方法,如热学法、电学法等。仪器检验法具有检验结果精确,可用数字表示,检验结果客观,不受检验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能深入分析商品的内在质量等优点;但是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场所,往往需要破坏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耗一定数量的试剂,费用较高,检验时间较长。在实际操作中,仪器检验作为感官检验的补充手段,一般在感官检验之后进行。

③包装检验。包装对货物安全运输和储存关系很大,是验收中必须检查的一项内容。凡业务单位对货物包装有具体规定(如对木箱、铁皮、纸箱、麻袋、草包、筐等质量有具体要求)的,都要按规定进行验收。对入库货物包装的外观检查,通常要查看选用的材料、规格、制作工艺、打包方式、有无水湿、油污、破损等情况。

仓库开箱拆包验收的货物,一般应由三人以上在场同时操作,以明责任。验收后在箱件上应该印贴已验收的标志,由开验人注明日期,签章负责。对于查明不宜续用的包装,经过更换包装后,应重新填写货物装箱单。

(4)填写验收报告。检验人员应该把验收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并让相关人员签字确认,以此作为划分责任的依据。

(5)处理验收问题。验收中可能出现许多问题,检验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迅速处理。一般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下:

①数量不符或规格不符。经开箱,拆包核点商品细数时,发现数量或规格不符,应立即和送货单位联系,补送、取回或调换。

②包装不符。对于包装破损不牢固的情况,若破损轻微或少量,检验人员可会同送货人对残损包装内的货物进行细数清点,如果发现数量缺少,应及时请送货单位处理;若数量准确,可自行加固 整修;若严重破损或不符合存货单位对包装质量的要求时,可以拒收。对于包装潮湿的情况,若潮湿轻微或少量,应予以剔除,或摊开晾干后入库堆码;若潮湿严重,应与送货单位联系调换;如果数量过多,可以拒收。

③质量有异状。如果质量有轻微异状,供货单位又同意承担责任,可先收货,但要把异状情况详细记载在入库凭证上;如果质量异状严重,若数量较少,应将其剔出,向送货单位进行调换,若数量较多,应当拒收。

④单据不齐或单货不符。对货到而单据未到齐的商品或单货不符的商品,要一边接收商品单独存放,妥善保管,一边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进行处理。

3.货物入库

货物入库是指把经验收的商品放入仓库储存区域恰当货位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选择恰当的储存货位、进行合理的苫垫堆码、登账、立卡及建立货物档案等。

视频链接:货物入库作业

(二)货物在库作业

货物在库是储存保管业务的中间环节,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一个阶段。该阶段的作业主要包括对库存物品进行检查、盘点、维护保养以及库存量控制等。

视频链接:货物出库作业

(三)货物出库作业

货物出库是储存保管业务的最后一个阶段,它使仓储工作与运输部门和货物使用单位直接发生联系。货物出库是根据存货单位或业务部门开具的正式出库凭证,按凭证所列的品号、品名、产地、规格、数量、件数、印鉴、库位等进行全面核对,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包装完整、标志清晰。货物出库的主要业务流程是根据运输调度的指示,进行货物出库前的准备、凭证核对、备货、复核、点交、清理现场及单据。货物出库要加强复核,避免发生差错、事故。货物出库要贯彻“三先”原则,即“先进先出”“易坏的先出”和“接近失效期的先出”的原则。另外,在进行点交时相关人员一定要共同清点货物,然后双方在相应的单据上签字或盖章,即“当面点清,签字确认”。

1.货物出库的依据

货物出库的主要依据是有关单位开具的正式出库凭证,如货主开具的“货物调拨通知单”等。应杜绝凭信誉或无正式手续的发货。

2.货物出库的基本要求

货物出库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对货物出库业务的基本要求如下:

(1)凭证出库。出库业务必须依据正式的出库凭证进行,任何非正式的凭证均视为无效凭证,不能作为出库的依据。

(2)严格执行出库业务程序。出库业务程序是出库业务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为防止出现工作失误,在进行出库作业时,必须严格履行规定的出库业务程序,使出库业务有序进行。

(3)发货及时。仓储部门平时应经常主动向业务部门了解货物调拨供应情况。业务部门召开的订货会、补货会和交流会等会议,仓储部门都应派人参加。仓储部门应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备货,及时发货。

(4)发货准确。仓储部门在发货工作中,无论是自提还是送货,都要特别强调复核工作,通过复核严格把住货物出库这一关。从核单、出库到配货、包装,一直到将货物交给提货人或运输员,环环都要注意复核,力求准确,防止出现差错。

(5)货品安全。对于货物出库作业,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压坏包装及货物,防止货物震坏,保证出库货物安全、质量完好。不允许将过期失效、变质、损坏、失去使用价值的货物分发出库。

3.货物出库方式

货物出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自提,也称提货制。它是由需方派人持业务部门开具的提货单,到仓库提货。仓库管理人员(简称库管员)根据提货单上所列的品名、规格、牌号和数量等商品信息,经核实后把货物当面点交给提货人,并办妥交接手续。

(2)送货。即由业务部门开具提货凭证,经内部传送到仓库,库管员按凭证所列的商品办理出库手续,再由备货人员进行配货、包装、拼箱、贴标签、集中理货待运,然后与运输员办理交接手续,分清储、运双方的责任,最后由运输员托运或装车,发给收货人

(3)移库。这是一种不经过购销业务活动的货物出库形式。根据保管或业务需要,把货物由甲库移到乙库储存。这类货物出库,也要由业务部门开具货物移库单。

(4)取样。这也是一种不经过购销业务活动的货物出库形式。业务部门为方便购货单位了解商品情况,从仓库取样并布置样品室;或因商品化验需要,抑或为方便在供应会、交流会上介绍商品,向仓库提取货样。库管员根据业务部门开具的正式样品出库单上的品名、规格、牌号、数量等信息进行备货,然后将货物直接交给提货人。

(5)过户。过户是指将在库商品通过在保管账簿上记账转付。过户的商品虽未出库,但已由甲单位调拨或销售给了乙单位。商品过户时,仓储部门必须凭甲单位开具的正式发货凭证以及乙单位填制的商品入库凭证才能转账过户。

五、储存保管合理化

储存保管合理化是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科学的保管方法,以尽量低的储存保管成本去实现储存保管的最佳功能。货物合理储存的实质是在保证货物储存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

(一)不合理储存的现象

不合理储存是指在现有保管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佳保管功能未能实现,从而造成仓储资源的浪费。目前,商品不合理储存的现象主要有:

1.储存保管时间过长

从“时间效用”的角度来考虑,商品储存一定时间,其效用可能会增大,但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效用增加的幅度就会减缓甚至出现效用降低的现象。对绝大多数商品而言,过长的储存时间都会影响其总效益。

2.储存保管数量过大或过小

储存数量过大会引起储存损失增加,而管理能力一般不能同比增长,甚至还可能出现当储存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储存损失陡增的现象;而储存数量过小,又难以实现储存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会严重降低储存对供应、生产及消费的保证能力。因此,储存保管数量应适宜。

3.储存保管条件不足或过剩

储存保管条件不足,往往会造成储存商品的损失;而储存保管条件过剩,又会使储存商品担负过高的储存成本甚至出现亏损。

4.储备结构失衡

储备结构失衡的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储存商品的类型、品种、规格失调;

(2)不同类型、品种、规格的商品,其储存期或储存量失调;

(3)储存商品的储存地域失调。

(二)商品储存合理化的标志

商品储存合理化的标志主要有:

1.商品质量标志

保证储存商品的质量,是完成商品储存功能的基本要求。唯有如此,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因而,保证储存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2.商品数量标志

商品储存合理化的另一个标志是数量标志。由于商品储存保管的数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宜,因此,有必要对储存商品合理的数量范围做出科学的决策。

3.商品储存时间标志

商品储存时间合理与否与储存商品的数量及出库速度有关。商品储存量越大,出库速度越慢,则商品储存时间就越长,反之就越短。在实务中,衡量商品储存时间往往用库存周转速度指标来反映,如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天数 等。

4.商品储存结构标志

商品储存结构的合理性是从被存储商品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储存数量比例关系来判断的。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商品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更能反映储存商品结构的合理性。

5.商品储存分布标志

商品储存分布标志是指不同地区商品储存数量的比例关系。通过对商品储存分布的分析,可以预测当地市场需求及其变化。通过对需求的满足保障制度的分析来判断该指标对整个物流系统的影响。

6.商品储存费用标志

商品储存费用包括仓库设施设备的资金占用成本和仓库运营成本。这些费用都能反映商品储存的合理与否。

(三)储存合理化的措施

实现商品储存合理化,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加快库存周转

库存周转加快,会带来一系列好处,如资金周转加快、资本效益提高、货损降低、仓库吞吐能力增强、成本降低等。在网络经济时代,以信息代替库存,及时把握供求信息,实现有效衔接,就可以减少库存、加快周转。另外,采用集装单元储存和快速分拣系统等物流技术,也可以加快库存周转。

2.对库存物品实施分类管理

商品物品分类管理也称重点管理或ABC分类管理,是80/20原则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其主要思想是针对重要性不同的物品,给予不同程度的管理,达到既能保证供应又能节约订购和储存费用的目的。一般而言,库存物品品种繁多,但价值差异较大。其中,有些物品虽然数量少但价值高,占用的库存资金较多;有些物品数量多但价值低,占用的库存资金较少;还有一些物品,其数量和价值介于上述两类物品之间。因而,对不同等级的物品,必须分级管理,分级控制。ABC分类法是以某类库存物品数量占库存物品总数的百分比和该类物品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百分比为依据,将库存物品分为三类甚至更多的类别,进行分类(级)管理。通过市场预测和经济分析,做到及时进货,保证满足需求,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金积压,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采用“先进先出”的作业方式

“先进先出”是一种先进有效的作业方式,可以保证商品的储存周期不至于太长。“先进先出”的作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单制。即每个货箱有两个联单,其中一联贴在货箱上,另一联按时间先后顺序放在文件夹内。需用物料时,依据文件夹中联单的时间先后次序顺序发货。

(2)计算机存取系统。即通过软件排序,实现货物的先进先出。该方法还能将“先进先出”和“快进快出”结合起来,即在保证“先进先出”的前提下,将周转快的货品存于便于存取之处,加快周转,减少劳动消耗。

(3)贯通式货架系统。即利用货架的每层形成贯通的通道,从一端存入货物,从另一端取货,货物在通道中自行按序排队不越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既可以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又能实现仓储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

[案例]
京东物流集团的自动化仓储作业

京东物流集团将首创的大规模自动化仓储作业与管理模式“北斗新仓”与仓储拣选机器人相结合,通过“流拣选+货到人+机械臂拣选+自动分播复核+自动打包”的智能感知和动态调整,在复杂的物流场景下实现了高效率、高精度、高度自动化、高密集波次的仓储作业,宿迁智能仓的全仓效率提升了2倍。

(4)双仓法。双仓法也称双区制,是指给每种被储存物准备两个仓位或货位,轮换进行存取,再配以“一个货位中的货必须取完才可以补充”的规定,就可以保证实现“先进先出”。该方法管理简单,设备投入少,但库存水平较高,适合那些资金占用不大、经常使用又无须进行重点管理的物品。

(5)重力供料制。物料从上部入仓、下部出仓,比较适合散装物料。

4.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的利用率

例如,高层堆码、缩小库内通道宽度、减少库内通道数量等,都可以提高储存密度。而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储存设施的投资,降低储存成本,减少土地占用。

(1)高层堆码。例如,采用高层货架仓库或采取集装单元化储存等都可以增加储存高度。

(2)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具体方法包括:采用窄巷道式通道、配以轨道式装卸车辆,以降低车辆运行宽度要求;采用侧叉车、推拉式叉车,以缩减叉车转弯所需的宽度。

(3)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具体方法有:采用密集型货架,采用可进车的可卸式货架,采用各种贯通式货架,采用不依靠通道的桥式吊车装卸技术等。

5.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商品储存定位的含义是对储存商品位置的确定。如果定位系统有效,能节省寻找、存取商品的时间,不仅可以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而且能防止差错、便于货物清点和货位管理。储存定位方法有“四号定位”和计算机辅助定位等。

“四号定位”是用一组四位数字来确定商品存取位置的固定货位方法。这是我国仓储工作中采用的手工管理方法。这四个号码是:库号、架号、层号和位号。这就使一个货位有一个组号,在商品入库时,按规划要求,对商品进行编号,记录在账、卡、台上。提货时,按四位数字的指示,很容易将货物拣选出来。这种定位方式要求对仓库区域事先做出规划,它能方便、快速存取商品,有利于提高商品存取速度,减少差错。

拣货方式与系统(微课)

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微课)

计算机辅助定位是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计算机储存容量大、检索迅速的优势,在商品入库时,将商品的存放货位、入库时间输入计算机,出库时向计算机发出指令,并按计算机的指示人工或自动寻址,找到存放货物,拣选取货的方式。例如,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computer aided picking system,CAPS)借助安装在货架储位上的电子设备,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控制,就可以准确显示货位与货物数量,引导拣货人员快速、轻松地完成拣货作业。CAPS包括摘取式拣货系统(digital picking system,DPS)和播种式拣货系统(digital assorting system,DAS)两种类型。

6.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该方式是通过对储存商品数量和质量的监测,掌握商品储存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账、卡、货不符,所以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商品储存情况。经常对账、卡、货进行核对,这无论是对人工管理还是计算机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经常的监测也是掌握被储存商品状况的重要工作。仓储管理中常用的监测清点方式有:“五五化”堆码方式、光电识别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

(1)“五五化”堆码方式。这是我国仓储作业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五五化”堆码方式是指储存商品时,以“五”为基本单位,堆成总量为“五”的倍数的垛形,如梅花五、重叠五等。采取这种方式堆码后,有经验的人可以过目成数,大大加快人工点数的速度,减少差错。

(2)光电识别系统。这是在货位上设置光电识别装置,该装置对被储存的商品进行扫描,并将准确数目自动显示出来。这种方式不需要人工清点就能准确掌握库存商品数目。

(3)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这种方式是用计算机指示商品的存取,可以防止人工存取容易出现的差错。如在被存商品上采用条形码认寻技术,使识别计数和计算机连接,每存取一件商品时,识别装置会自动将条形码识别并将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会自动做出存取记录。用户需要查询商品信息时,只需向计算机查询,就可以了解所储存商品的准确情况,而无须再建立对实物的人工监控系统。

[案例]
香港机场货运中心的物流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香港机场货运中心是现代化的综合性货运中心。在其1号货站,货运管理部对需要入库的货物按标准打包,之后,一般规格的包装通过货架车推到一列摆开的进出口,在电脑上输入指令后,货架车就会自动进入轨道,运送到六层楼高的除了货架车通道就是布满货架的库房,自动进入指定仓位。当需要从库房提取货物时,也是通过电脑的指令,货物就自动从进出口输送出来。对于巨型货架,则用高3米、宽7米的升降机运送到仓库的货架。搬运货物主要用叉车、拖车,看不到人工搬运。

7.采用现代商品储存保养技术

采用现代商品储存保养技术是实现储存合理化的重要手段,如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塑料薄膜封闭等。

8.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储装备一体化的方式

集装箱等集装设施的出现,给储存带来了新观念。采用集装箱后,箱体本身便是“一栋仓库”,不需要再有传统意义的库房。在物流过程中,也就省去了入库、验收、清点、堆垛、保管、出库等一系列储存作业,因而对改变传统储存作业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储存合理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9.在形成一定的社会总规模的前提下,适当集中储存,追求规模效益

适度集中储存是储存合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适度集中储存,是指利用储存规模优势,以适度集中储存代替分散的小规模储存,以此来实现合理化。

10.其他措施

如采用虚拟仓库和虚拟库存等,也可实现合理化。

视频链接:自动导引车(AGV)系统

视频链接:世界先进的大型物流中心货物自动分拣系统 XL6V/D5aLGW86AYSGE+HTCPGhpR9nuWDTYlNHzodV4YJeNYnARPnEpqF/XzA7c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