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破解“鸡先蛋先”千古之谜

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是从古希腊时期就让众多哲人争论不休、延续到今天仍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

如果说古代哲人们的争论尚有利于推动我们去探索生命起源和世界本质,促进了自然科学和辩证思维的发展,那么在自然科学已长足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在为“鸡先蛋先”而争论不休,就是愧对先哲们了。

其实,“鸡先蛋先”在知性思维(日常思维)中是一个无解的逻辑循环问题,提出它的意义是促进我们跳出知性思维,深入辩证思维。

人类从古希腊朴素辩证法的提出到近代黑格尔集唯心辩证法之大成,再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辩证法大厦已基本建成。再提“鸡先蛋先”这种问题就显得幼稚可笑了。

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还见有学者在《语文与逻辑》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说是他解决了这个千年难题,是“先有鸡”。

我不禁哑然失笑,仔细拜读后也写了一篇论文反驳了该文的观点。理论深奥不具可读性,现将其“浅出”,宣传普及一下辩证思维。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实际上很有问题,因为鸡是“孵化了的蛋”,蛋是“还未孵化的鸡”,它们不过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阶段。

我们只能问“鸡从何而来”或“蛋从何而来”。如果你回答说“鸡是蛋孵化的”,那么这个回答并没有解决问题。

换个问题就好理解了:“人从何而来?”你回答说“人是妈生的”,那这个回答是不是有问题呢?

当然有问题了,因为人的妈也是人,妈又从何而来?只能回答“妈是妈的妈生的”。“妈的妈又从何而来?”只能是“妈的妈的妈生的”……

追根溯源,第一个“妈”是谁呢?既不是东方文化讲的女娲,也不是西方文化讲的夏娃,只能是猿。猿是不是人呢?当然不是人(非人矣)。

正确的答案终于浮出水面了:人从哪里来?人从“非人”来。同理,鸡蛋从哪里来?鸡蛋从“非鸡蛋”来。从“非人”(猿)到“人”的生物进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

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这就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并非只能解决点类似“鸡先蛋先”的日常生活“难题”,其实它还能帮助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增强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理论鉴别能力。不妨举个与“鸡先蛋先”争论相关联的一个例子。

众所周知,对外开放以来,由于受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思潮影响,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遭到某些人的怀疑甚至否定,一时间,我们的理论自信开始被动摇。

甚至连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这个本是妇孺皆知、世人皆认可的观点也遭到某些“公知”或“无知”(不懂辩证法)学者的诘难。

他们问,究竟是“劳动创造了人”还是“人创造了劳动”?如果说是“劳动”创造了“人”,那么,这个“劳动”究竟是“谁”在劳动?难道说是“猴子”在劳动吗?那岂不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是人才具有的本质的观点吗?

如果说是“人”在劳动,那“人”在“劳动”之前就已存在了,又谈何“劳动创造了人”?可见,“劳动创造了人”是个“伪命题”!

你看,这些学者是不是又在玩弄“鸡先蛋先”的诡辩了?相信本文读者都能运用前面所讲的辩证思维对之进行反驳了。

“劳动创造了人”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只能以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去理解:“劳动”是从猿的“非劳动”(生物求生的本能活动)逐渐演变而来的,而“人”也是从“非人”(猿)逐渐演变而来。

人类生物学、考古学等科学研究成果揭示了这一演变的秘密:

当古猿因地质气候剧变而被迫离树下地求生后,就从只能攀缘爬行逐渐演变到直立行走,从只会自然采摘或“利用工具”获取食物逐渐演变到会“创造工具”获取食物,完成了从猿到人的生理演变,并在从只会“利用工具”(用完即扔)到意识到“工具”的重要性而“保存工具”的时候,就完成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的质变,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完成从“猿”到“人”的这一伟大飞跃。

辩证法并不神秘,它不过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所以我们才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辩证法”。

但是,如果辩证法不能被正确理解而歪曲应用,像后文“粪便是臭的还是香的”所述那样,那么辩证法又变成了人人讨厌的“诡辩法”。 nJOHwzrla74PZZ/Vms7EK3Xx16Hb2A0vlZwS0PaCv3sF3LFoOSLWEG81f56kU1m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