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老子的“无中生有”与黑格尔的“绝无仅有”
——穿越时空的比较

老子与黑格尔无疑都是世界级辩证法大师,只不过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人,而黑格尔则是 18 世纪德国人,二者在时间上相差了两千多年,在空间上相隔近万公里。

两位大师的这两个命题可谓哲学史上最晦涩难懂的命题,但也是对哲学辩证法发展产生了莫大影响的两个命题。

说到哲学,大家都会觉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从而望而生畏,远远避之。

当然,作为理论的哲学确实让人头疼,但哲学揭示的道理(哲理)却是非常通俗易懂的。所以我们才会说“生活中处处充满哲学”。

比如说“乡愁”吧,这恐怕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感,其实这就是一种“寻根”的哲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神谕式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它寓意人的自我反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就是人类特有的“寻根”意识,它可以表现为记载华人家族血脉传承的家谱,也可以表现为 20 世纪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的小说《飘》所掀起的“文化寻根”思潮,还可以表现为人类对万物起源的追寻,如“鸡先蛋先”的民间争论、“盘古开天地”的古代神话、上帝创世说的宗教信仰,无不都是人类哲学“寻根”意识的表现。

老子与黑格尔的这两个命题正是寻根溯源的哲学辩证法命题,但需要“浅出”一下,才能让我们走近、亲近人类的哲学大师。

黑格尔的“绝无仅有”命题是笔者对其《逻辑学》“基石”概念的解读与概括。

众所周知,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体系其实就是一套“概念(范畴)推演”体系,所有的逻辑概念(范畴)都是由前面的一对逻辑概念(范畴)的矛盾运动推衍出来的。

而其发端的一对概念(这是其逻辑学大厦建立的基石)就是“纯有”(亦可译为“纯存在”)和“纯无”(亦可译为“纯不存在”)。所谓“纯有”,就是只是“有”。具体有什么?不知道!就像今天我们探索有没有“外星人”,大家都说一定有:茫茫宇宙,怎么可能只诞生了地球人?

按概率论,一定会有“外星人”。但至今我们连“外星人”的形态、长相、生理、心理……一点认知都“没有”,此时的“外星人”就是一个“纯有”,仅仅是个“有”(仅有),或者说就是一个“无”(“纯无”),但也不等同于绝对没有的“虚无”(绝无),故我将黑格尔的“纯有”“纯无”概括为中国人容易理解的“绝无仅有”。

黑格尔的“绝无仅有”对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著名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萨特都是以研究黑格尔的“纯有”(纯存在)与“纯无”(纯不存在)成就了自己,这从二人的成名之作《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存在与虚无》(萨特)的书名即可看出。

而他们创立的存在主义哲学更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深深影响西方文学、艺术、心理学和社会思潮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存在主义对我国大学生、知识界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老子的“无中生有”命题源自老子追溯宇宙万物本源的两段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二、四十章)。

前一段话是顺叙“道”这个“本源”如何产生万物,后一段话是反溯万物产生的“本源”是“无”。

长期以来,学术界之所以将老子的“道”论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就是因为这个作为万物本源的“道”原来就是个“无”,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将宇宙本源归结为所谓“绝对理念”(宇宙精神)如出一辙。

笔者认为这是对老子极大的误解。

先秦诸子百家大都是治世思想家、政治家,唯独道家老子对宇宙本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道”衍生万物,“道”为宇宙本源,是个地道的哲学家。

“道”究竟是何物呢?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 ,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十四章)

根据老子自己的描述,道既看不见,又听不见,还摸不到,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所以“复归于无物”。这个“道”和前述的“外星人”一样,只是无法感知而已,并不是“虚无”。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无中生有”是个贬义词,与“凭空捏造”“子虚乌有”这类词同义。而老子是在追溯宇宙万物本源,发现万物都必定是“有”本源的,即“天下万物生于有”,但这个“有”的本源又是什么呢?老子不可能知道,不知道的东西只能相当于“无”,故曰“有生于无”。

凡是我们对事物追根溯源时,大都会得出“有生于无”。如我们追溯共产党缔造的人民军队的来源时,通常都会说“人民军队是从无到有”,这个“无”当然不是“虚无”,而是一些非人民军队的国民党部队、农民起义队伍、工人纠察队等武装力量。

同理,中国共产党也是从无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从无到有,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从无到有……

可见,一切事物(有)都是生于“无”,这不就是老子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吗?老子这个高度抽象的“无中生有”体现了中华民族辩证思维的智慧,比同时代古希腊辩证法大师赫拉克利特那种“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的比喻式朴素辩证法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综上所述,两个命题都是追溯“本源”的哲学辩证法命题。

“无中生有”是老子追溯万物之本源,“绝无仅有”是黑格尔追溯逻辑学范畴之本源,中外两位辩证法大师在“本源”问题上可谓不谋而合、殊途同归、相见恨晚了。

不同之处在于老子的“无中生有”是追溯万物本源的“唯物”辩证法,而黑格尔的“绝无仅有”是追溯逻辑概念本源的“唯心”辩证法,而且老子在时间上比黑格尔早了两千多年!哈哈!这无疑更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O2Kuluce2AUS2fGFRYWxHxvmkvO9WzTL9H4MFGrxW8zy9TfkH/EC5ccO9Fk3Jg+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