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刻意模糊

虚伪的语言,其核心就在模糊性——它蒙蔽思维,混淆意义。正如奥威尔谈及含糊不清的术语时所说的:“使用这些术语的人有他自己的定义,但允许听众把他的话想成不同的意思。”

模糊的语言常用于帮助某人(也许是我们自己?)从糟糕的行为或悲惨的记忆中脱身。在一个经典的道德困境思想实验中,一辆失控的火车将要撞死五个人——除非你扳动开关令它转向,那样它会杀死一个人。不考虑其他条件,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事实上,比起采取行动(扳动开关)成为“帮凶”, 非直接 地造成伤害总让人更好受些。我们可以看到相同的本能在模糊的语言中也发挥着作用。

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模糊归因 (Misattributing actions)。有时我们生活在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里!在一则网络新闻中,我们读到:

该男子的拳头 撞上 警官面门 。我们可以想象,一旦 撞上 ,拳头会自己施加力量,在警官面部造成一块瘀伤。然后拳头会被拘留,并且不可保释。

在一份纪实报上,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标题:

世界杯期间,一枚导弹 造访 (当地)咖啡馆 。我们可以想象,一枚激光制导导弹大摇大摆地来到咖啡馆,干裂的嘴唇间叼着一根牙签。他一把推开双扇门,然后潇洒地抬起手,碰了碰牛仔帽的帽檐。

而关于一次致命的空袭,同一份报纸的标题提醒我们,是海滩没有洁身自好之过:

兔子们 海滩 吸引 ,卷入冲突中心。

在其他案例中,我们看到行为被归咎于未知的施动者、模糊的集体或抽象的概念——尽管责任方其实非常明确。一位纪实报专栏作家撰文写道:

今日事件导致 二十只兔子失踪。

在一位即将离任的总统发表的官方赦免令中,我们看到:

当护卫队试图进行封锁时…… 事态激化 导致 有平民不幸伤亡 。显然,开火的枪,以及四名持枪的安保员(他们正要得到赦免)都置身事外。

对于一场导致数十只兔子死亡的空袭,一篇网络文章的摘要这样写道:

獾国声称他们并非有意杀死四十二名平民……他们攻击了一系列地下储藏室, 造成兔子们的家园垮塌

下面这个标题来自一家主流有线电视新闻网,它(在语法上)将行为转移到了 受动者 身上……

备受喜爱的林地书店 沦为 兔子与獾冲突的牺牲品。

……并未提及激光导弹,也未说明究竟是冲突的哪一方发射了它。

同样,第一夫人的私人朋友在回想中将自己与事实拉开了微妙的距离:

发觉自己 ……正在准备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总统就职典礼 。确实太糟了,对吧?你坐在那里,琢磨着自己的事,然后 发觉自己 正在准备一场就职典礼。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新闻媒体)大楼在导弹袭击后 倒塌

被獾的枪弹打伤的富兔区少年 不治身亡

四名獾保安遭解雇,因一只兔子 死于 ……拘留。

广岛纪念 世界 首次原子弹爆炸七十五周年。

暴力抗议 导致 数十只兔子丧命。

昨夜,一群兔子伏击打死三只獾;该事件发生在邻镇六只兔子 丧命 的几小时后。

记者选择这类措辞,可能是为了“削弱”负面新闻带来的不适感,而非刻意淡化责任。但读者需要当心那些总是“倾向于”某一方的媒体——例如在最后一个例子中,它在前半部分将责任归于兔子,后半部分却对獾只字不提。

模糊引用 (Misattributing quotes)是一种与“模糊归因”类似的策略,但带来的效果不同:它将一个人的发言归结为群体发言,以减少受众的怀疑。这种做法通常很难被发现。例如《卫报》有一篇文章写道:

目击者们 声称当时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现场随即地覆天翻” 。通过加上一个“们”字,个人的证词就变成了众口一词。 [1]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在选举期间发布过一篇轰动一时的文章,其中是这样写的:

消息源称,獾先生在一次非正式会面中告诉兔子,一只兔子是不可能赢的 。具体来说,该消息经四个消息源确认。然而在文章后续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表明四个证人均未掌握此次会面的第一手信息:

对此次会面的描述基于四个人的说法:其中两人在会面不久后与兔子有过直接交流,另两人听说过会面之事。

所以这可能只是一个人的说法,被几人复述一遍,就成了 一众消息源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是另一种常用手段,目的是切断动作与其实施者的联系。通过将主动动词变为被动,受动者成了句子的主语。没有主动动词怎么办?那施动者就不用出场啦!

一九七四年的兔獾战争导致城市中的獾和兔子流离失所。城市北部的獾族居民全部 兔军 驱逐 ,整个獾族社区被夷为平地。兔族聚居的地区,如咕噜镇、臭脸镇和胡子镇,也 遭到破坏 兔口锐减

请注意,这里的“被驱逐”虽然用了被动语态,但还是直接归咎于兔子;而“兔口锐减”的原因却没有任何指向。

接下来的内容引自一份警方报告,其中提到一名公交车司机在要求三位乘客戴上口罩时遭到殴打:

受害人将车停在路边,要求这些男性下车。在受害人要求他们下车时,其中一名男性掏出一根木棒,击打数次,受害人 被打伤

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之夜》节目曾询问一位部长是否知晓他的安保部队如此残暴。他回答道:

错误 犯下了 。我们不会容忍人权侵害或刑讯逼供行为 。被动语态描述的是坏事,主动语态描述的是好事。结果就是人们相互推诿,逃避责任。没人犯过错,错总是被犯下的。没人犯过罪,罪总是被犯下的。

针对虐待员工的指控,胡萝卜生产商回应道:

我们对上述兔子以及我们的员工负有责任,接下来会有一个公正的调查 展开 这里,有趣的被动语态令 将进行调查这个问题模糊不清。我们预想该生产商会深入调查并采取行动——但实际上,他们并未如此承诺。

省略细节 (Omitting detail)。被 省略 的内容与已表达的一样,都是叙述的一部分。政府可能会指出,某个代表名额不足的群体已经有成员占据了关键职位,却隐瞒了 其他 类似群体因法律原因而无法获得同样的机会;独裁者可能会让一些人从照片或影片中“消失”,从而使相关叙述更符合党派路线。而省略细节的语言作用也是如此。

关于某政党为推选总统候选人而举行的全国大会,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的推文写道:

大会上,这位女议员在简短发言中, 并未 表明她将支持最有可能的候选人金宝 [2] 。尽管这则叙述本身没有问题,但它省略了一个重要细节:大会组织者要求该议员表示支持二号候选人,以示鼓励。因此她并非反对占多数的意见(像这条推文暗示的那样),而是在遵守约定。广播公司随后发布了澄清说明。

在金融新闻网站巴伦上,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标题:

首席执行官在分股前抛售股票 。在随后的文章中我们读到,出售股票的消息已事先公布,这与高管售股的通常情形并无不同。然而该标题却让此事显得像内幕交易。

一篇《纽约时报》文章开篇写道:

周五本地爆发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抗议行动, 数以万计 的示威者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而在一个段落之后,我们读到抗议人数“大概是周二的两倍,周二有约十万人到场”。虽然把二十万抗议者说成“数以万计”就事实而言并没有错(说是数以千计、数以百计、数以十计也没错),但这种措辞大大削弱了抗议的规模与意义。

这让我想到一个类似的例子:当被问及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解决英国的病毒感染检测问题时,卫生部长马特·汉考克回答,“大概几周”。于是安迪·萨尔茨曼在《新闻问答》节目中调侃道:“罗马人入侵英国也是几周前的事。几十万周,也叫几周。”

更常见的情况,可参考这位公司创始人的职业简介:

我公司已与谷歌及软营网签署多年客户协议 。然而仔细一看就能发现,该公司只是替客户向谷歌购买G套件服务,以及向软营网支付产品费用。

公司会议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本季度,我们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实现了业绩增长 。所以这些方案解决你们最初的问题了吗?

上个月,我们注意到要求提供新功能的用户邮件有所增加 。从一封增加到了两封?

另一个案例中,《华盛顿邮报》上的一个标题写道:

加利福尼亚州一城市减少对警方拨款。公职人员杀戮事件激增 。这个标题似乎合理地反驳了其他城市正在考虑的“减少警方拨款”措施。然而整篇文章却表明,该城市削减警方预算(及警力)是出于资金紧张,并未抽调款项用于其他社会服务——但这才是其他城市提案的关键考量。

还是说点轻松的。喜剧演员约翰·木兰尼回忆起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当时他声称自己刷了牙,却只有一把干牙刷。他是如何狡辩的?

我又没说我 今天 刷了牙。

刻意含糊 (Waffling, with intention)。使用“似乎”“据说”“可能”这样的词语能制造出比事实实际允许的更大的解释空间。在一位当红播客主持人的著作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脚注:

许多批评者指出 ,我很少直接地引述文献资料……我通常选择绕开芜杂的观点与分歧的概念,因为它们会让关乎人性价值的讨论变得难以理解。这肯定会惹恼一部分人,不过我咨询过的哲学家们 似乎 都理解并支持我的做法。

没人知道这些哲学家具体是谁,人们也没法直接去问他们是否支持作者的做法。如果找不到任何支持者——这里的“似乎”就为作者提供了辩解的空间。

有些事可以被“据说”(即使它并非毫无根据),如此一来,受欢迎的人就可受益于人们“倾向于相信他”的意愿。“据说”也可以使原本确定的事实变得含糊,例如:

据说 獾在接受电台主持人采访时使用了对兔子的歧视性语言,他因此受到了抨击 。他究竟有没有这样做?如果没有,这就不值得讨论。如果有,就不是“据说”。

(截至本书写作之时)维基百科的一个页面写道:

兔子的叛乱被拥有压倒性优势的獾军迅速镇压。在最近这次动乱中,獾得到了四个邻国的支持。而 据称 ,兔子一方有两个邻国支持 。这是獾散布的谣言,声称两个臭名昭著的邻国支持了兔子。因此,“据称”是真的,“支持”是假的。这篇文章加固了獾所传递的错误印象——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

“可能”和“也许”可以通过引起怀疑,削弱原本无可争辩的事实:

香料渐渐成为獾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这始于生活在东部兔子领地的獾,他们 可能 是从当地的兔子那里学来的。

这种方法也可以暗示错误的行为,而避免明确指控。一次电视采访中,某位活动家回忆起曾经与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对手的会面:

我们在他家会面后,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我答应的部分如今都已实现,而他承诺的 也许 尚未成真。

混淆概念 (Conflating confusable concepts)。人们经常把 天气 气候 混同使用,这正是这种策略的典型例子。一份周日出刊的报纸上这样写道:

更令人担忧的是 ,奥地利今日迎来有史以来最早的降雪,山区降雪量预计可达三十至四十厘米……这种气温骤降某种程度上证实了那些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想法 。这种说辞无视了科学家们的观点,即(全球)气候变化对(局部)天气的影响包括极端热天气 极端冷天气。模糊其说法—— 某种程度上 证实了那些气候变化 怀疑论者 的想法 ——表明作者对自己的混淆行为心知肚明。

在病毒流行的那几个月里,口罩可能导致缺氧的说法出现在一些出版物中。一份不太知名的日报写道:

研究表明,戴口罩对人的精神和身体有负面影响 。接下来作者引用了一项科学发现,即戴口罩会降低口罩与嘴部之间的氧气含量,然后这位专栏作家得出结论——戴口罩会导致人体内的含氧量降低,进而带来一系列不明的负面影响。但这篇文章忽略了其他研究结果,即身体可以调节氧气摄入量的减少。

精确性巧饰 (Concealing with apparent precision)。具体的“事实与数字”可以带来不容置疑之感,使我们忽略其他隐藏的复杂信息。下面这句话来自一篇调查招生歧视的文章:

该地区符合西草甸科技大学招生条件的高中生中,有45%是海狸,4%是仓鼠;然而大学本科生中海狸和仓鼠分别只占15%和3% 。符合招生条件并不意味着没有更出色的申请人与之竞争。

在二〇一六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前夕,首相表示:

只要结清账目,我们每周将收回大约 3.5亿英镑 的支出,其中 大量 资金本可用于支持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一发言暗示,原本交由欧盟分配的这3.5亿英镑将投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然而,这忽略了欧盟将收回数目可观的拨款,也忽略了英国仍需向其他各方支付的款项。实际上,最终每周收回的资金大约只有1.6亿英镑。

一篇文章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周日,手持弹弓的兔子向獾投射了800个胡萝卜,獾则通过扩音喇叭发出刺耳的尖叫,导致22只兔子失聪 。读者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印象:相比800,22并不算恶劣。然而文章并未提及,獾拥有精密的防御系统,铺天盖地的胡萝卜多数都被挡下。与22只失聪的兔子相比,只有10只獾在这次冲突中受伤。

面对数字时,可以问问自己:数据的来源是什么?是个人提供的吗?是否混淆了什么?暗示了什么?是否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捏造了因果关系?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揭示,你面前的数字是否符合真实情况——它本该符合,但总有意外。百分比尤其易被滥用。

这种表面的精确还表现为行话,即听上去很专业的术语,只能被特定的群体理解,并无益于清晰的沟通。

这一章的例子展示了刻意的模糊如何使话语与其本来目的——如实反映现实——背道而驰。我们最好能以怀疑的态度对待那些(比如)使用被动语态的、将行为归因于客观的,或者列举统计数字的文本——不一定要质疑,但至少该怀疑。如我们所见,统计数字也许看起来权威,但它可能只是诱使人们错把观点当事实的红鲱鱼 。而被动语态可能标志着施动者未知,抑或只是在 暗示 施动者未知。

我发现一个实用的思想实验——以当下的标题风格重写过去的新闻,可以更凸显其荒谬。给十八世纪的美国新闻用上被动语态如何?且看这个:

种植于 南方各州的棉花成本低廉, 确保 南方经济良性发展。


[1] 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在他的《英语麻烦词词典》( Bryson's Dictionary of Troublesome Words )中第一次指出了这个例子。——原注

《英语麻烦词词典》中文版又译作《英文超正典》。——译者注(本书脚注若无特殊说明,均为译者注。)

[2] 金宝(Jim Bo)是儿童图书和同名改编动画电影《宝贝老板》( The Boss Baby )中的角色。 xLfzChO2E+Z9i2GlYYBwY/bo8F5TKQc6+mecNG+pawq9VnpVHwW7E6wohpEquu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