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纹路走势反复旋折,类似汉字中的“回”字,故称回字纹,简称回纹。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传统纹饰,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回纹边饰。历经千百年演变,发展出了单回纹、正反回纹、曲折回纹、三角回纹以及钩连回纹等多种变形回纹。
基础回纹
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线条的回旋和反复填充一个空间,产生一种简约婉转之美。
单体回纹以间断排列的形式为主,以直线或曲线转折形成连续几何形串联,使单元纹形成二方或四方连续。通常用多向串联的形式形成多体回纹或用正反向串联的形式形成正反回纹,有连续、繁复但不显累赘的几何形独有的规律之美。
连续不间断的直线转折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形成单元回纹,并以二方连续的方式首尾相连。线条宽而大气,又不失精密,回纹的线条完全对齐和平行。线条用色固定一侧从上往下,逐层加深,产生立体感,显得沉静庄重。此边饰画于榆林窟二窟顶部藻井四周,与藻井中所画的蟠龙图案相对,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连续菱格纹
单元菱格纹非常简单,可以看作由两组对称倾斜的线条交叉所得。并排的菱格纹即连续菱格纹,也就是单元菱格纹的四方连续。
菱格纹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规则的几何图案装饰,具有独特的规律美。它的形成非常简单,出现的时间很早,在中国新石器半山文化中尤为常见,主要从席纹、绳纹等原始装饰图案发展而来,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给人稳定、庄重之感。
菱格纹以斜向交叉的两组平行线为基础,一般有两种丰富方式。其一是丰富线条,采用双钩、填花等方式让菱格框架更加精美;其二是在菱格内部通过内填、涂色等方式增加细节、丰富造型。菱格纹端庄大气却又不显沉重和单调。
该菱格纹边饰基于线性菱格纹,在敦煌壁画中被大量运用。此菱格纹采用复线勾勒的形式丰富框架,内层用纯色填充,外层用圆点点缀,产生层次感,中心画丁香花纹,形成一种简单的单元母体纹,二方连续后形成简单而丰富的边饰,并且具有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