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8章
制造业产业链强链补链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建议

——基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的实地调查

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下,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加强制造业产业链强链补链成为事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迫切要求。 产业链现代化是经济体系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新发展格局下,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和敏感性,将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作为重要靶心,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打赢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第一节 制造业强链补链基本情况

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应启动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全力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工作。根据调研情况来看,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效提高,现代化水平和数字化程度不断攀升。

一、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着力强化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和质量提升,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一是产业链短板逐渐弥补。聚焦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入排摸断供断链风险,初步梳理出断链断供风险,采用目录引导、揭榜挂帅、急用先行等方式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着力弥补短板。二是标志性产业链持续壮大。通过在浙江省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实施冠军企业培育工程,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浙江省累计培育单项冠军114家,梳理出标志性产业链核心企业690家,十大标志性产业链2020年实现规上增加值8175.9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的48.9%,利润总额、研发费用分别占53.8%、58.4%,标志性产业链运行状况持续向好。三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推进。浙江省着力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累计建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家、省工程研究中心206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13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85家。同时,发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据有关部门统计,已部署重点研发项目295项,安排资助经费10.8亿元,带动研发经费投入36.6亿元。四是供应链保障能力更加强大。编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储运基地规划建设;建设培育一批层次丰富、类型多样、位居全国前列的数字供应链平台,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增强龙头骨干企业的全球供应链组织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循环。

二、产业结构优化不断升级

大力实施制造业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巩固。一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产业链向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的领域延伸。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5.6%、33.1%和44.2%,比2015年分别提高4.9个、7.5个、7.4个百分点。加快构筑以万亿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数字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的14.5%、12.1%、5.0%、8.8%和25.3%。二是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钢铁、汽车、石化等产业提升发展,引导重点企业制订技术改造方案,推进技术升级。以化工化纤、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已逐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全产业链,具备从原料、辅料、纺织机械、面料生产、印染后处理到服装成品、专业市场、营销网络的完整产业体系,且加工配套和制造能力强,设计创意、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产业链规模和服务质量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准。三是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部署落实。聚焦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五大行业20个重点领域和数据中心,推进实施一批能效标杆引领技改项目和能效基准整改提升项目,全面加快重点领域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三、产业链新动能不断增强

聚焦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方向和趋势,产业链新动能进一步提升。一是有效投资继续扩大。全省深入推进实施“六个千亿”工程、省市县长项目工程等重大投资计划。2021年1—10月,数字经济等6个领域累计完成投资7189.9亿元,计划完成率达107.3%。二是重大产业支撑项目扎实推进。浙江省各地深入抓好石化化工、纺织化纤、汽车领域等百个产业链支撑项目建设,着力推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Wh锂电池项目、吉利汽车先进混动系统技术攻关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聚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水平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进一步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前三季度浙江省20个新产业平台实现工业总产值近4000亿元。四是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计划,聚焦产业大脑、供应链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全省完成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约320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四、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

根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200多个、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14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3个。数字安防、绿色石化、汽车零部件、电气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纺织和现代五金7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4个,居全国第三位;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1010个,其中产值超3000亿元的有6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有20个。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占全国安防产业总值的55.5%,核心领域视频监控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近50%;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拥有从材料、零部件到整车的产业链条,零部件涵盖汽车动力、底盘、车身、电子电气四大类,包括以均胜、华翔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722家,产值占到全省汽车制造业的46.3%。温州乐清电气产业集群则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65%以上,产品门类覆盖输电变配电等200多个系列、6000多个种类、25000多种型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器之都”。

五、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提升

技术创新是把握产业链分工主导权的关键。浙江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打造创新型省份和“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启动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培育计划,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目前,特色小镇、之江实验室、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基地,3家制造业企业入围世界企业500强,9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14家(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2家,均居全国第一。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由2015年的1.31%提升至2020年的1.77%,年均提升0.0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由2015年的21.9%提升至2020年的29.0%,年均提升1.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由2015年的32.2%提升至2020年的39.0%,年均提升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6437家增长到2020年的22158家,复合年均增长率28.0%。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3930家增长到69119家,复合年均增长率23.6%。

第二节 制造业强链补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关键核心环节易遭“卡脖子”

国内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在一些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部分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及重要设备依赖国外进口,相关产业链供应链易遭受断供风险(见表8-1)。

表8-1 典型代表性的重点产业链风险

以“缺芯”为例,受国际贸易冲突,芯片紧缺影响持续蔓延,部分领域芯片“卡脖子”问题突出,制约制造业强链补链。例如,某汽车整车企业因车规级芯片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生产和交付计划被迫延期,影响产业链稳定性。该公司制造需求约15%无法得到满足。家电行业领域,某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取暖设备、空调面板的芯片货源难觅,目前需求量约为10000个/月,但供货量仅为8000个/月,企业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关停部分产线。除了芯片,一些重要设备和原料“供不上”也导致供应链风险持续叠加。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反映,为配合主机厂同步开发新产品,需要引进定制的高端设备——多轴加工中心,完成技改后每年可新增产值约3亿元,同时也将大力推动国内汽车核心部件制造行业发展。但由于高端制造生产要求零件之间配合公差小,只有从美国进口的多轴加工中心才能满足±8μm的设计要求,国产及其他国家的设备一般精度为±0.01mm,无法达到生产要求。某壁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壁炉、火炉及其他装饰配件,部分核心材料、重要涂料国内没有供应,完全依赖进口,壁炉涂料需采用耐高温650℃、防生锈的高端油漆,公司一直向美国Forrest品牌采购。由于产品供应链不畅、出口货柜不足等原因,此款油漆“断供”,导致企业供加拿大Montigo公司的壁炉产线停工。

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够

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发展不够,制约了强链补链的质效。一是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带动效应不够。由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效应弱、产业链关联度不够、协同发展意愿不强等各种因素,影响产业链强链补链。某科创投资公司反映,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空天信息等行业缺乏千亿市值的龙头企业,更缺乏500亿市值的中坚力量,市值超500亿的仅有涂鸦智能。因此,核心企业带动孵化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少,后备企业数量不足。某服装集团是一家从事成衣制作和定制的大型企业,其生产原料为企业自主采购,纺织、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均为自主控制,基本没有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对当地服装产业链的带动力不强。二是配套企业难配合或畏难。一些产业链中龙头企业有强烈的工艺或智造升级的意愿,但是配套企业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形成一致行动。某电器企业近年来积极实施智能制造战略,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和“无人工厂”,也同时要求配套企业同步提高智能化水平,但这些配套企业因缺乏技术、资金等而改造意愿较低,在数字化发展上明显进度滞后,导致产业链间的业务协同水平较低。三是中小企业补链实力不够。很多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能力弱、自身生产能力存在“天花板”,无法满足产业链优质企业产业升级的高要求,难以成为其供应链的一环。宁波某机械有限公司接到上海众山特殊钢有限公司一笔价值1500万元智能化冷轧管机的订单,要求产品增加智能化模块,于三季度前交付12台冷轧管机,并完成调试;同时明确设备若出现故障,技术人员能在4~8小时内赶到解决问题。公司希望借此成为大企业供应链上的一环,但其仅有20多名工人,3D绘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极为紧缺,智能化制造能力难以满足客户要求。

三、产业链区域协同效应较弱

由于产业集聚程度不够、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部分地方缺乏本地上下游配套产业,产业链区域协同效应较弱,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强链补链难度加大。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反映,该企业是平湖汽车零部件五金制品制造龙头企业,本地采购额占比低,本地配套化率仅为20%,企业零部件配套主要在北京、青岛、南通、上海等地。浙江某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生产销售服装、绣花产品的制造企业,现其主要上游为纺织原料行业,多从上海、福建、江苏等地引进,本地几乎没有主要原材料合作企业。因本地产业链尚不完整,企业每月需要在原材料采购上支出不少的运输费用,抬高了经营成本。智能制造设备产业链企业均需要从事电阻、电容、电抗等贴片的生产企业为其配套,而这些配套企业一般都在苏州、深圳、武汉等地,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四、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紧缺

产业链强链补链离不开优质项目的建设,而资源要素紧缺制约了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推进,成为产业链强链补链发展的严重瓶颈。一方面,土地指标紧缺。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2003年建区到2020年,已开发工业用地面积5000余亩,但是经过摸排,21家内育企业有952亩土地用地需求、15家招商引资项目入库企业有540亩土地用地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某型钢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冷拔型钢研发、加工、批发、零售,模具、机械零部件制造等。自2015年拿到现有厂房土地后,经营发展状况良好,2021年产值约2亿元。该企业反映,公司的订单数很多,客户群体广泛,但由于受土地指标限制,企业无法继续优化升级产业链。另一方面,能耗双控、电力供应紧张影响产业链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建设一般要建设无尘车间,24小时保持恒温恒湿项目投产后机器运转能耗高,在能耗强度大、总量双控的背景下,对后期显示产业引进筛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扎啤设备有限公司主营不锈钢扎啤桶,该公司下游酸洗厂受限电影响,产品难以按时足量向铭匠公司提供,同步影响到铭匠的生产节奏、产能受限。受能耗指标、占补平衡指标要素制约,部分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据统计,2021年浙江省新入投资统计库的项目个数同比下降7.3%。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明显偏少,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仅3个,总投资50亿~100亿元的项目仅12个。

五、高端技术人才紧缺

部分地区和产业链高端人才紧缺,对强链补链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不足,制约了产业链提档升级,特别是对于新兴战略产业、未来产业等技术壁垒较高的产业,相关的创新型领军型技术人才储备不足成为产业链发展的突出问题。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反映,企业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尽管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层面解决一部分,但总体人才招聘仍存在问题,目前仅设计部就有10余名设计师的缺口,社会途径招聘的供热专家、高端机械设计人才等仍未招满。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反映,企业主要从事可视化医疗器械成套设备及具有专利保护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企业技术型人才紧缺,较大地限制了企业发展。此外,人才流动受阻也制约新项目推进,延误产业升级。某装备有限公司反映,目前每年将销售额的5%~7%投入产品研发中,但在履带起重机研发等关键技术上缺乏熟悉美国履带起重机市场技术应用并且有相关行业10年以上经验的人才,需要聘请2位美国、日本籍专家常驻指导,而受国外新冠疫情影响,美国、日本等国外专家无法如期入驻,由于国内尚没有该领域研究较为成熟的专家,因此在关键技术上迟迟没有突破。

六、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资金紧张

受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海运成本上升等因素交织影响,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资金紧张,导致强链补链项目后续投入缩水,甚至停滞。某机械有限公司反映,企业外派收款人员无法及时到达山西、江苏、河南、北京、内蒙古等地的合作单位进行结算操作,导致应收账款难以到账,涉及资金近9000万元,致使公司资金链断裂,只能选择缩减主营业务,拒绝合作单位的订单金额超1800万元,更没有资金可以投入强链补链。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反映,原计划于2021年5月开工建设年产30万平方米智能家居、10万吨绿色装配式钢结构件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元,但因钢材价格最高涨至6600元/吨,涨幅达75%,导致造价成本提高了1000万元,企业资金紧张,项目迟迟未动工。某流控机械有限公司反映,企业主营API 6D阀、船用阀及化工不锈钢阀门系列产品,销往美国、欧盟、中东和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受国外新冠疫情影响,该企业船用阀、化工不锈钢阀门等系列产品约20个外贸订单约800万元被取消,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应收350万元账款年内难以收回,导致企业有资金缺口,原计划对旋塞阀产业链进行的技术研发被搁置(见表8-2)。

表8-2 部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断链断供风险点

七、国产替代突破困难

国产替代是强链补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起步晚、技术水平存在差距等原因,部分国产替代项目虽有所突破,但还不能实现充分竞争和有效替代。某鞋业有限公司反映,国产的皮料电脑切割机无论是广州意达的,还是佛山瑞洲的,都不同程度存在排版后实际切割有误差的问题,而意大利进口的TESEO品牌切割机精确度误差最大仅为±0.005毫米(ISO5),相较国产切割机可节省3%~5%的物料。某钮扣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现有140余台套(占公司总设备的80%)纽扣设备从意大利进口,相较国产设备,虽然价格贵1倍左右,但进口设备可用10年以上,国产设备只能维持5年左右,且进口设备精密度更高,质量更加稳定。同时,国产替代品投入市场还往往面临推广不畅的问题。某打印机集团有限公司自2013年起启动打印机研制工作,在300余名研发人员耗时整整5年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6亿元后,终于取得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专利壁垒,成为全国首家同时掌握激光和喷墨打印核心技术的企业。但2022年仅销售了3000余台,离赚回研发费用还差很远,导致企业研发信心受挫。调研台州市17家拥有“首台套”产品的企业后发现,企业客户对“首台套”产品“不敢用、不愿用”的现象突出,市场推广遇冷。客户在采购时都会考虑供应商产品应用业绩作为故障率和性价比等参数的判断参考,但“首台套”是新研发产品,易陷入“没有应用业绩则不被采购,不被采购更没有应用业绩”的死循环。某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公司“首台套”产品高效净化静音型新风机,较国外同期设备便宜40%,但推广两年来仅占10%的市场份额,许多客户在购买设备时优先选择进口设备。

八、国外“双重挤压”下发展机遇期缩短

受国际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企业平稳的发展机遇期越来越短。一方面,近年来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积极将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回迁”本土,并在知识产权方面设置了更高的门槛,使得国内产业高端化、现代化面临更大的阻碍;另一方面,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依靠人力成本优势,既吸引欧美国家加大投资,也促使部分国内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对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形成更大的替代压力。某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投资2.6亿元在越南成立两家全资子公司,全力扩大产能应对贸易摩擦。某开源动力工具有限公司、某电机有限公司等主要制造成套保温杯(壶)生产设备,因印度、非洲等地保温杯(壶)产业开始发展和抢占部分国际市场份额,企业已将部分产线迁移至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企业产线转移国外之后,会逐步吸引上游和配套企业跟进转移,经过数年发展,很有可能在当地培养起成熟的产业链,这将对中国保持产业链完整性及竞争优势带来重大挑战。

第三节 对策建议

一、强化供应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中国制造业规模已居全球首位,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核心零部件、核心软件、高端装备、高端原材料、关键检测设备等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存度仍比较高。2020年4月,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日本经济产业省实施中国企业撤离和回迁计划,美国对从中国迁回的企业给予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费用直接报销,日本资助制造商将生产线从国外撤回,推进生产基地多元化,避免供应链过于依赖海外。美国频频打击对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摩擦、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供应链切割、生产线回迁等都对中国产业链带来巨大考验和冲击。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供应链调整、价值链重构,特别是中美出现“产业链脱钩”“供应链脱钩”“技术脱钩”“人才脱钩”等情况下,必须重新审视中国产业链在全球的定位和布局,聚焦产业链完整和产业配套能力,加强国际供应链合作,寻求替代供应备选方案,保持供应链结构的合理性,增强中国供应链应对外部冲击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扭转供应链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不利局面。

(一)强化产业链自主供应链建设

抓住全球大变局中的机遇,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精准分析关键产业链和供应链,围绕“断链点”寻求供应链替代备选方案,加快重点国家技术替代计划实施,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加快推动供应链全球多元化布局,扩大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国内替代,多元化融入全球技术供应链,尤其需要防范集成电路、光学制造、显示面板等主要产业链环节的断供风险,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和配套能力。

(二)强化“节点型”企业的布局

从推动符合未来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业入手,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联合攻关,以“节点型”企业为支撑,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强化产业配套,避免孤立布点,把点状企业拉成产业链条,把产业链条铺成产业板块,形成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产业网络。

(三)强化产业关联性耦合布局

针对产业关节不紧密、企业附着度不高、产业集中度不高、上下游配套不强等问题,对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等进行优化,推动产业研发中心、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无缝对接,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细密分工,以及大中小微企业紧密协作的产业链生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协同占有率。巩固产业链的韧性,把产业链核心环节和核心企业的根留在国内,防止产业链过快向国外转移,同时疏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在开放合作中打造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

(四)强化产业链招商

按照产业链的精准定位来招商选资,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绘出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图、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图、重大项目开发作战图,以建链补链强链为目标,找准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关键“断链点”,纵向上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引,引进关联性强、辐射力强、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和好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全面推广实施“链长制”。建立并运行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全方位发挥“链长”协调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突出问题的作用,更大力度地招引国际高端环节补链强链,破解标志性产业链培育过程中的突出症结。

二、强化数据流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世界经济已进入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数据流在产业链中的渗透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增长的强大动能。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球前列,但数字化赋能产业链的空间仍有待释放。国家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紧紧抓住数字经济红利释放的时间窗口,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驱动,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促进数据供应链和产业链耦合共振,把“大国效应”“规模效应”“市场效应”,以及人口优势、制度优势、数据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体系”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范式,实现生产智能化、产业高端化、经济耦合化,推动中国产业链弯道超车或换道超车。

(一)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共享共用

加强全链条、全渠道、全领域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促进数据流和产业链高效运行,有力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深度合作,做大做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产业大脑、企业上云、智能改造、数据赋能等为抓手,加快推动数字化新技术,推动建设“无人车间”和“未来工厂”,促进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

(二)推进供应链上下游数据共享共用

坚持供应链要素数据化和数据要素供应链化双轮驱动,构建“研发链+生产链+供应链”数字化模式,推动产业链以数字供应链为支撑打造产业生态圈。加快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变革有机结合,推动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性平台企业等融合创新,构建跨界融合的数字化生态。实施“工业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低成本快速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

(三)推进金融链上下游数据共享共用

加快推进资金链上下游数字化和协同化,通过畅通资金链更好地稳定产业链,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金融机构共建产融合作平台,开展“银企对接”,增强金融服务产业链的主动性,促进产业链和金融链双向共赢。发展供应链金融,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通部门间和区域间的数字壁垒,使信用信息数据成为金融链的重要支撑。

三、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产业链的高度本质上取决于创新链的深度,只有强大的创新驱动才能提升劳动生产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经济的集约增长。对标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导向,我国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脆弱性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创新链与产业链迭代升级的现实需求扣得还不够紧,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支撑性和超前性不够。要破解这一问题,关键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产业链痛点为靶向、创新生态圈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战略,精准锻造撬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链。

(一)紧扣产业升级需求推进基础研究

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分布状态,摸排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缺口和鸿沟,瞄准世界科技高端,加强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内育外引”集聚高水平、领军型高科技创新人才,强化变革性和交叉性基础研究,力争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精准把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技术需求,聚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基”领域,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应用。

(二)紧扣企业创新需求促进技术转化

围绕产业链“做精上游、做强中游、做高下游”,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顶级科研机构,培育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企业结合实际建设创新载体。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对标全球领先企业,在创新指标、研发能力、人才集聚、科研产出等领域全方位对标,推动优势企业成为全球细分领域的领军者。建设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依托产业链组建共性技术平台,集中力量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着力解决跨行业跨区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梳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创新载体,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及协同创新中心。重点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组建“企业+联盟”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协同创新,推动智能芯片等产业实现重大突破(见表8-3)。

表8-3 智能芯片产业链协同创新案例

(三)紧扣科技创新需求给予政策扶持

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普惠政策,推行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推广科技创新券制度,完善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制定鼓励首台套产品大规模市场应用的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不敢创新、不愿创新、创新出险”等问题。采取政企合作、混合股权、基金撬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突破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短板,实现产业链水平整体跃升。

四、强化集群化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集群是产业地理集聚的外在表象,集群化与产业链的集成耦合才是其内在机理。产业集群本质就是高度相关的生产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在一定空间的有机组合,形成互生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但有些产业集聚区只是地理扎堆、空间堆砌、同质竞争,生产链、供应链缺乏有机衔接,企业之间缺乏密切协作,产业链存在“缺口”和“断裂”,快速响应市场的协同集成能力不强。产业集聚是我国产业的传统优势,但产业集聚不能沿袭以往的数量堆积、产量堆积、规模堆积路径,必须是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全方位地高度集成耦合,构建起高效、稳固、富有弹性的网链结构,以高级化的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链韧性,通过大规模定制和专业化协同形成超强的产业竞争力。因此,重中之重是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破解产业“对外转移快、对内转移慢”的问题

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支持建设产业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对已在向境外转移的企业,尽量留下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对向境外转移明显的产业链,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形成国内外产业链稳固的上下游合作关系。鼓励和支持集群优势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通过海外并购重组获取欧美发达市场的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优质项目、高端人才等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结伴出海”建设境外工业园,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提升企业获取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

(二)破解无序集群带来的产业同质问题

同质企业无序集聚、过度竞争必然带来恶性循环,陷入“逐底竞争”的困境,从而导致产业衰退、区位转移、低端锁定。产业集聚必须明确主攻方向,挖掘比较优势,瞄准集群产业发展瓶颈,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产业集群组织结构,实现错位发展、差异竞争,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高效衔接的产业链集群,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热核。围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基”领域,集聚各方面的政策资源,加快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填补产业链短板和空白。

(三)破解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

从系统性构建产业链角度全面梳理产业集中度,对标世界最优、最高、最先进水平,以集群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方向,促进集群治理模式创新。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加速全球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支持块状经济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市场机制有效、企业主体有活力、网络化协同紧密的集群生态,全方位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龙头企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全球高端市场占有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完善产业链“链长制”,组建产业链服务和推进工作团队,充分发挥“链长”的协调服务作用,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合作平台等,促进跨区域、跨企业的通力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四)破解产业链安全风险问题

实施产业链风险清单化管理,建立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并定期进行监测预警。推进全球精准合作补链,加快谋划替代链,积极布局极端情况下国内外多边多元替代,通过多方合作来减少上游断供风险。加快国产替代速度,积极鼓励支持重要生产设备、关键部件和核心材料国产化,加大国产替代和“首台套”的推广力度,并予以采购投用企业相应补助。 gGqjI3ICttbWRzbKTdOeNv9BNN9bcA3wxgopcdJ+YscxMUs8k/bXyD18/c2k4T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