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节
创新和顾客

粗心大意的企业管理者在面对创新时,有时候会将自身置于一个看不见的机会之中,他们不会觉得这个插曲能够被使用,也从来没考虑过倘若使用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机会。有时候管理者太急于到达目的地而忽略了途中的风景,我相信很多管理者对此深有感悟,在旅游过程中,有些原始景观比起那些已经开发好的景点其实更具有游赏价值。管理者有时候会寻找一群所谓志同道合的人来验证自己认定的“真理”,会假设这个竞争对手无法对他产生威胁,假设自己已经构建了有力的竞争壁垒,假设他的产品具有高于对手的竞争优势,这些假设从何而来,是否是在对当下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充分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

如果是按照这个方式进行的分析,则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方式进行的分析,那么结果就很有可能是错误的。错误的分析方式会把企业带向错误的地方,比如,扩大企业规模、不断增加产品线并试图以此获取更多的机会,而不是扩大单品牌/单品类的市场份额、缩小产品线以保持高度的专业化(像可口可乐、微软、英特尔一样)。

有些企业管理者其实并没有掌握创新的方法,或者说也不了解竞争理论的作用。我先来讲一下有关竞争规则的几个要点。

首先,我们必须顺应竞争规则,也就是说习惯规则带来的改变。规则是无法抗拒的,如果你能真正适应改变,就能利用改变创造出一个机会。

其次,竞争规则要求每一位参赛选手必须是高度专业的,而且要具备巨大的差异性。如自然界也有自然界的规则,其本质与商业竞争中的竞争规则相同。所有物种的进化皆是为了繁衍下去,大如大象,小如老鼠,每一个能够延续下去的物种,都有其生存的秘诀,不然早已变成化石了。比如,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最适应规则的莫过于猫,大家对猫的印象都不错,它在家能卖萌,在外能抓老鼠,同时在繁殖上也特别具有优势。

最后,假设前面两点我们都能做到,在商业竞争中的做法应该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品类,在这个新品类中打上自己的标识,告诉大家是你创建了这个了不起的品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品牌与这个新品类联结在一起,并成为品类中的代表选手,当顾客、媒体、投资人想到这个品类的时候,就能第一时间想到你才是这个品类的开创者、代表品牌,他们会觉得你肯定最懂这个品类,不然你怎么能创造出这个品类呢?

新品类是企业借助于新品类理论创造出来的,如果说新品类对比细分市场是稀缺资源,那么新品类理论对于商业理论而言,同样也是稀缺资源。稀缺性一旦被发现,必然会引发传播,同时加速市场的争夺速度,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谁拥有了珍贵稀缺的资源,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胜利。面对新的商战资源,如果你能运用好它,就可以轻松赢得商业竞争。

同时,新品类理论相对于市场的其他理论而言,并不算大众资源,这种资源目前在市场上还较少,掌握它并将其应用在现实中就具有高度的垄断性。管理者应该知道,资源之所以稀缺,正是因为其流通性低、匮乏程度高。

试想,如果某个有用的理论被广泛传播了,还拥有稀缺性吗?因为现代经济学所阐述的一种珍惜资源,就是创造稀缺资源的能力!

企业的主要职责就是创新和服务顾客,新品类活动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通过创新实践新品类理论就能创造出一个新品类,由此获取更多的顾客,并最终实现超额盈利,难道这个结局不比多元化、品牌延伸更好吗?理论的有效性不仅在字面上,还在实践上。一开始就有用的理论基本上后面都不会出错;而一开始就让人看不到希望的理论,应用在市场竞争中也基本上是不会成功的。品牌代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企业不只是管理者的投影,更是真实存活在市场中的独立经济体。企业如果能够将品牌做大做强,那么管理者也会获得成就和名誉。

开创新品类与建立品牌的本质相同,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支撑自身发展的经济效应,或者说竞争优势(为何不是利润而是竞争优势,后文将作论述)。但如果企业无法通过创新而获取足够的顾客,它必然会面临竞争优势不足的局面,自然也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企业存在的意义。没有目标、目标太大、目标过多的市场行为其实是招致失败的主要因素,这就如同人盲目地活着,想要一下子赚一个亿一样,别人会把你当成疯子。如果目标逐步设定,不仅有助于目标实现,而且下属也会相信你制定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执行起来会更有信心,跟随你发展的人也会增加。

一般来说,社会由三个部门组成:政府、企业、非营利机构。三个部门共同形成了基本的社会结构,每个部门各有其职责。只有先明白存在的意义,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让社会良好地运转。你会发现,在缺乏龙头企业支撑的地区,就业岗位较少,劳动力市场闲置率较高,进一步导致纳税不足。同时当地因为缺乏龙头企业的纳税贡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受阻,进而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发展问题。我经常看到一些管理者自己不努力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又埋怨当地医疗、教育发展落后,实属对他人要求过高,而对自己要求过低,实行了多重标准。 6PHugLC/HnsB06GcjQ8f8nNgtLW+lhucsaYMDvZIqHtHmgnB1LYrXxDybhv8FX7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