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绿色金融与其他相关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绿色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见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其理念是由人们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紧张和资源破坏等问题的关注而形成的。1972年,罗马俱乐部组织发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开始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可持续发展理论初见雏形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端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就目前来看,被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由1987年布伦特兰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 )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程中,最具国际化意义的是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在这次会议上,102个国家领导人共同签署《21世纪议程》,明确把发展与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仅在理论上探索的阶段,响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将之付诸为全球的行动。

我国政府结合我国国情,于1994年推出了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在过去的20多年中,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罗慧等 提出的环境稀缺论、环境价值论、“时空公平”的区域层次性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观等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李龙熙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包括经济学理论、生态学理论、人口承载力理论和人地系统理论,而核心理论尚在探索中,大致包括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和三种生产理论。齐晔和蔡琴 认为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论进展的关键是深入理解地球系统观、生态文明思想和低碳经济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牛文元 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外部响应”,即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硬支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软支撑”。

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之后,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绿色浪潮,这是绿色经济概念首次登上舞台。作为一个概念,绿色经济最早见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David Pierce)所著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他认为“绿色经济蓝图是从环境的角度,阐释了环境保护及改善的问题”。2007年,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巴厘岛气候会议上提出发展绿色经济的议题,他指出:“人类正面临着一次绿色经济时代的巨大变革,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是未来的道路”;“绿色经济正在为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规模之大可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罕见的”。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发布了《绿色经济报告》,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减少生态稀缺的经济。换言之,“绿色经济”可视为一种低碳、资源高效型和社会包容型经济。2012年,在巴西举行的“里约+ 20峰会”,总结了20年来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取得的进展、存在的差距,以及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探索“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共同讨论粮食安全、能源危机、缺水和公共健康等世界面临的各项问题。

目前国际组织与政府公文等官方文献中尚未统一绿色经济的权威定义,而自绿色经济概念提出以后,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刘思华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绿色经济做了这样的界定:“绿色经济是可持续经济的实现形态和形象概括。它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这个界定肯定了绿色经济的生态经济属性,揭示了它的可持续经济的本质特征。邹进泰和熊维明等 指出,绿色经济发展是从单一的物质文明目标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多元目标的转变,发展绿色经济,尤其是要避免“石油工业”“石油农业”所造成的高消耗、高消费、高生态影响的物质文明,造就高效率、低消耗、高活力的生态文明。孙鸿烈 认为,绿色经济是最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其中循环经济主要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减排而言,生态经济主要是指向生态系统(如草原、森林、海洋、湿地等)的恢复、利用和发展(如发展生态农业等)。周珂和徐岭 认为绿色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要求下,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统一起来,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唐啸 认为绿色经济的概念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一的生态系统目标阶段、经济—生态系统目标阶段以及现阶段的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阶段,并指出绿色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可以分为效率、规模和公平三种导向。尽管国际上和国内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尚未达成统一,但绝大多数研究仍认为绿色经济是协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切入点,是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益于人的发展为特征的。

二、绿色金融与其他经济、金融理论

绿色金融是经济、金融的一部分,探索其内涵应当首先从绿色金融与其他经济、金融理论的关系说起,绿色金融理论上应植根于绿色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巨量快速增长,中国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必然的战略取向,为绿色经济提供支持的绿色金融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金融业以金融手段、金融创新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绿色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健全和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纵观西方现有文献,早期使用“绿色金融”一词者并不多,而“环境金融”一词则频频出现。环境金融的源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即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发布的《银行和保险业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2000年出版的《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对环境金融的定义为“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关于环境金融存在许多定义,但基本要义都是通过金融手段来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现有的文献中,绿色金融也被称为环境金融或可持续性金融 。从概念本身看,我国的绿色金融与国际上的环境金融并无本质差异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气候金融、碳金融、生态金融等词都与应对环境问题相关,也常常被混用,而可持续金融、气候金融和绿色金融的范畴虽有交叉,却仍需区别。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来排序,应该是可持续金融范围最大、绿色金融次之、气候金融较小。

气候金融的概念源自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资金需求,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资金机制的谈判中衍生而来 。因此,气候金融的定义一开始便被置于联合国气候谈判框架下,以公共部门资金为主要对象,概念相对比较狭窄。为了避免卷入狭隘的政策对话和对气候金融的辩论中,应将绿色金融与气候金融严格区分开来。按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定义,绿色金融的概念除了包括所有广义气候金融活动之外,还包括减缓和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活动之外的许多内容,如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投资融资活动。

可持续金融来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是指帮助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手段和体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地球峰会上希望金融机构能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决策过程,因此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可以被看成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相较于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目前更强调ESG因素中的环境部分,涵盖范围比可持续金融小。但是随着国际合作的加深与融合,ESG因素中的社会和治理因素也会逐渐体现在各国的绿色金融议题当中

国外更多地使用碳金融这一概念。从内涵及外延的范畴上讲,碳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即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碳排放交易、直接投融资和银行信贷等方面。生态金融也叫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纳入日常的投融资决策过程中,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实现对资金的引导,从而实现金融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从概念上讲,金融由绿色金融与非绿色金融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在资金配置市场的属性、决策因素、市场有效信号、金融工具创新、市场风险等方面存在差异 。传统金融往往强调经济利益,而绿色金融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它更多地依赖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和推动 。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和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就是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组织结构等,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金融发展有“脱实向虚”倾向,绿色金融是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其在金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非绿色金融将逐渐丧失竞争力,绿色金融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未来金融的发展趋势。 RUXJjdlyBmFeTvYC5xip0UhNIscaKO+d/mGIi/Vb85d8+pX5jR6jg397QXCd02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