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1.研究的视角

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原则来规范和界定论题的分析内容至关重要。本书遵循从提出问题、运用有关理论分析到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从理论上讲,资本市场的舞弊行为应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机构(甚至包括监管机构)等各方的舞弊行为。由于上市公司的规范经营与健康发展和独立审计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天然的纽带关系,因此,本书的整体研究视角界定为资本市场中与独立审计相关联的舞弊行为及其审计策略,研究的基本原则如下。

(1)研究主线

就审计主体而言,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均可能涉及对舞弊行为的审计,由于本书以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为研究对象,而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关联最为紧密的审计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因此,本研究以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主体并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来界定分析内容。如没有特定说明,本书中所提及的审计人员均指注册会计师,不考虑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相关人员。

(2)研究对象

舞弊在上市公司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层的集体舞弊行为,也有员工个人的舞弊行为,或二者兼而有之。通常按照实施的主体来划分,舞弊可分为管理层舞弊和员工舞弊。鉴于绝大多数的重大财务舞弊案都属于管理层舞弊,为使研究对象更为明确,并体现舞弊审计的特殊性,本书以管理层舞弊为主要分析对象,不过多考虑对员工舞弊行为的分析及员工舞弊行为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3)研究目标

总结舞弊理论研究的成果,分析舞弊行为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都是为了提出治理和防范舞弊行为的措施。本书最终的研究目标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舞弊审计的概念框架、职业规范与审计策略。这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检索国内外财务舞弊的各种数据与相关文献,在阅读、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同时,依据三角理论、冰山理论、影响因子理论等对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影响财务舞弊的制度环境因素、财务舞弊的判定及识别进行研究,揭示舞弊的规律性特征,确立舞弊审计的概念框架与审计策略,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2)案例研究法

为帮助注册会计师在高风险的执业环境下更好地应对舞弊,提高舞弊识别能力和执业质量,研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以典型舞弊案例为素材,对于上市公司舞弊的手段、动因等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整理、归类和系统分析,揭示舞弊的深层次症结和内在规律,寻求治理舞弊的方案,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审计策略,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

1.3.2 研究内容

本书共分为14章。

第1章是导论。本章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其次阐述对资本市场的舞弊及其审计策略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随后明确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最后指出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是舞弊的相关概念。本章在梳理了国内外不同文献对舞弊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为避免混淆,明确本书所指的舞弊概念与财务报告舞弊、财务舞弊、财务欺诈、管理舞弊等概念等同,然后对与舞弊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辨析。

第3章是舞弊动因理论。本章介绍了国外舞弊动因理论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多种舞弊动因的理论关系,并对国内舞弊动因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最后运用舞弊三角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进行动因分析。

第4章是舞弊影响因素分析。本章主要从经济、制度、环境以及成本价值的角度分析资本市场中影响舞弊行为的各种因素,解释这些因素与舞弊行为的关系,从而帮助注册会计师提高舞弊识别的能力,以有效设计舞弊审计的技术程序与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第5章是舞弊的主要手段。本章通过对国内外典型舞弊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常见的舞弊手段及“创造性”会计行为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对国内外舞弊手段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同时对这些舞弊案的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第6章是舞弊的识别与判定。本章主要介绍了各种舞弊识别的方法,包括基于红旗标志对舞弊的识别、通过经营能力分析进行舞弊的识别、财务指标与非财务信息结合的识别方法,以及从其他一些角度如特殊经营业务、公司战略特征、内幕交易、内部控制等识别舞弊,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全面提高舞弊的识别能力。

第7章是舞弊审计责任的演进。本章首先总结了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情况及国际舞弊审计准则关于舞弊审计责任的规定的变化,然后说明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关于舞弊审计责任的规定的演进情况,系统说明注册会计师在舞弊审计中应承担的相关责任。

第8章是舞弊审计相关研究及概念框架。本章介绍了舞弊审计概念提出的理论与现实背景,阐述了舞弊审计的概念与特征,确立了舞弊审计的流程,分析了舞弊审计与常规风险导向审计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及理念上的创新。

第9章是舞弊审计的职业行为规范。本章针对舞弊行为本身以及舞弊审计的特点,主要论证了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和保持必要职业关注的重要性,并特别论述了作为注册会计师灵魂的独立性在舞弊审计中的重要性。

第10章是舞弊审计的方法。本章针对舞弊审计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头脑风暴法、战略推理法、数据挖掘技术和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并指出这些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11章是舞弊审计的技术策略。本章介绍了舞弊审计的技术策略,包括舞弊审计中的基本思路、对舞弊应做出的适当反应以及舞弊审计的程序设计策略,并指明针对高风险客户的特别审计策略以及如何恰当表达审计意见,最后说明在出现审计失败并发生法律诉讼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对法律诉讼的抗辩策略。

第12章是舞弊审计风险模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复杂化,独立审计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审计风险更加难以评价和控制。如何认识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怎样评估和控制这种风险,都是现代审计人员不得不面临的课题。舞弊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舞弊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只有突破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充分关注并掌握不同审计环境下舞弊审计风险的特征,才能对舞弊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控制,并最终完成舞弊审计工作。

第13章是舞弊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独立审计作为舞弊的制度性防范措施,是舞弊治理机制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舞弊的查证和揭示有着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在我国目前与舞弊治理相关的机制并不完善、审计职业界的实务水平与准则规范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差距的现实环境下,实施舞弊审计也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各种制约性因素,其有效实施依赖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的提高、行业监管机构监督力度的加强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14章是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方向。本章总结全书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后续研究方向。 5cMu4odXusbBFyX09tqqbMcepjgV2GezepebDRo3uH1xtDUiNAiV2S3NxvvJuyH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