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素养提升单元
走进文艺世界

【案例导入】《怪作家: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美]西莉亚·布鲁·约翰逊)

那种气味,对席勒有益,对我则像毒药。

——歌德《歌德谈话录》

据歌德说,他与席勒截然相反,甚至在写作习惯上。席勒去世二十年后,他向传记作者艾克曼回忆起两人的不同。他讲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来反映这种差异有多大。

有一次,他顺道去拜访席勒,发现这位朋友出去了,便决定等他回来。这一小段等待的空闲,多产的诗人没有浪费,而是坐在席勒的书桌前,匆匆记下些笔记。这时,一股奇怪的恶臭使他不得不停下。不知怎的,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渗入了这个房间。

歌德循着气味找到了源头,实际上就在他坐着的地方。气味散发自席勒书桌的一个抽屉。歌德弯腰打开抽屉,发现里面有一堆烂苹果。迎面扑来的气味如此有冲劲,把歌德弄得头晕。他赶紧走到窗户跟前,去呼吸新鲜空气。对于发现的垃圾,歌德自然很好奇,但席勒的妻子夏洛特提供的实情只能令人咋舌:席勒有意将苹果放坏。这种“芳香”不知怎的,能带给他灵感。而据他的配偶说,“没有它,他就没法生活或写作”。

……

为了确保奋笔疾书时无人突然造访,席勒通常在晚上写作。在星辰升起、可能的来访者熟睡之时,他会工作上数小时。他的身体对上夜班发出抗议,睡意不可避免,但疲倦的痛苦不是他的对手。夜里写作时,他会用浓烈的咖啡来提神。有时,如果实在困极了,就需要采取更极端的行为。为避免在桌子上睡着,席勒会将双脚放进一桶冷水里。

如果听到席勒为了在夜里保持清醒这么费周折,他的邻居可能会吃惊。1797年,席勒在德国耶拿西郊买了一栋房子。花园里有一座两层的塔楼,夏天的几个月,他在这里工作。他的书房就在这座方形建筑的二楼。深夜,邻居们会听到席勒一边大声说话,一边来回踱步,思索着他的下一行诗。这种活跃的写作过程,会持续到大约凌晨三点到五点。

席勒并不总在夜里写作。如果在白天拿起笔,他会把房间弄得很昏暗。书房的红窗帘依然闭掩。阳光透过织物照进来,为工作提供了一个亮度很低的环境。在塑造环境以适合他的创作需要方面,席勒是个大师。窗帘、苹果、咖啡……都可以成为这位剧作家写作时的“道具”。随着红窗帘在书房的起与落,各色作品在纸上登场。

……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夜晚写作,同样是被创造力驱使,尽管他骨子里害怕黑暗。这种恐惧症困扰了弗罗斯特整整一生,以致他都十几岁了,还要睡在母亲的房间。多年以后,已经成年的弗罗斯特在走进自家大门之前,还要别人先为他开灯。不过,尽管有着惊恐,他却选择在夜里写作。

一、遨游文学之海

文学离我们远吗?我们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吗?其实文学离我们并不远,当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一双爱观察的眼睛,创作的情思就会在侧耳倾听时,四时更迭时、日落日升时涌现。

通过阅读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文学作品的诞生与作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作品凝结着作者的思想结晶。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在这个单元,我们在学习了文学史、文学相关知识后,将开始探索如何进行文学创作,将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落于纸面。

(一)如何进行文学创作

1.写作与文学创作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传播行为,是人以语言文字为手段,把对客观世界的思想、感情和认识表现出来的一种创造精神产品(文章)的思维活动。

写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写作是指一切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传播行为,包括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篇幅写成的文章或作品;狭义的写作专指文学创作,即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等创作。 而我们要学习的便是狭义的写作,即文学创作。

2.文学创作的意义

法国作家埃莱娜·西苏曾写道:为了留住那逝而不返的一切,人必须通过写作或相当于写作的任何工作,想方设法向已逝的一切伸出救援之手。因此,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写作像影子一样追随着生命。延伸着生命,倾听着生命,铭记着生命。写作是一个终人之一生一刻也不放弃对生命观照的问题,这是一项无边无际的工作,因此写作是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人类具有表达与倾诉的本能,文学创作也是一种生理性的需要,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需要一定的读写技巧。同时它还有信息性需要,例如通过写作来促进认识、传播、交流,以及心理性需要,即获得个体性的自我表现与满足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我们总能有感而发,这是实践性需要。最后是成就性需要,通过写作可以让我们实现社会性的自我认定与群体认同,在现实生活中,写作实现了个体介入社会、参与改造、塑造现实的意义。

那么,在文学创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

3.文学创作主体素养

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诗作,其中一句是“熊熊的高炉迸射出钢花”。过了三天,《人民日报》刊出一封技术员的来信,指出:高炉并不炼钢,炼的是铁;炼钢的是平炉或转炉。郭雪波的小说《沙狐》开篇渲染科尔沁的荒凉,说“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瀚海”,他忘了,编辑也没记住,整个中国的版图只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看到这两则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素质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素养。文学创作素养就是作者围绕文章的选材、运思、表达等活动表现出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同时写作主体还应广泛涉猎,勤加学习提高学识修养。《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就是因为这部巨著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知识,除了故事情节外,大凡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建筑装饰、花鸟鱼虫等无不应有尽有。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样的巨著。而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以及审美理想,则会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品位以及审美。

4.文学创作的过程

对于写作动机,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诠释。英国作家威廉·博伊德在采访中说:我写作,因为我乐意写。许久之前,还在我十四五岁之时,就萌发了想当一名作家的强烈念头。这些年来,我总不相信我具有写作能力,仅仅是梦想罢了。所以说,首次发表作品,使梦想一下子变为现实,这是多么的重要。我认为,写作的真正原因,并不在已成为作家的声言中,而存在于其青春时代的梦幻中。还有作家说: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作家巴金则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文学创作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写作动机,其次是材料收集。

写作动机是一种内驱力,它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具有自发性与自觉性的双重心理特征。

材料的收集也就是写作素材的收集,这种收集十分重要,因为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列宁就曾指出:“《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达尔文曾环球旅行5年,亲自考察了世界各地的生物,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逐步获得对物种起源的科学认识,才写出了《物种起源》等科学论著。

那么,要如何进行材料的收集?

(1)善于观察。

福楼拜曾经训练他的学生莫泊桑:“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贷商和这个看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观察是写作主体必须掌握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它对文学创作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是收集创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它能激发写作动机和灵感。但文学创作者的观察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基于一定的写作动机、写作目的而进行的有目标的观察。观察的对象与写作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对应性。

观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敏感地捕捉事物的特征。首先我们可以点带面,观察事物要抓住重点,也要具有整体感、立体感;其次我们要着眼特殊,观察事物要抓住特征,把握细节,追求细节的圆满。

二是比较观察。是指将某一观察对象与其他观察对象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更准确的观察结果。比较观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横比,即比较不同观察对象在同一时期或同一环境之下的异同,另一种是纵比,即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异同。

三是定位观察。即写作主体确立某一观察点,从这一特定的位置、角度对事物做观察。例如余秋雨的《这里真安静》就是采用这种定位观察法。常用的观察点有鸟瞰式、分解式和聚焦法。

四是移位观察。即写作主体变换观察的距离与角度,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探索学习1-9】观察方法辨析

(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象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

(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再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

(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后。)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

想一想: 以上文章片段,使用了什么样的观察方法?

(2)调查收集。

调查也是材料收集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通过向他人了解情况来获得写作素材的采集方式。写作主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采访、提问等方法进行调查收集。

(3)阅读整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让写作主体获取各类写作材料,同时涉猎广泛可以拓宽写作主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朱光潜在《谈读书》中说:“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径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最后,当我们明确了写作动机,并且进行材料的收集后,我们便可以开始文学的创作。因此可以把文学创作的过程概括如下:摄取阶段(物)→运思阶段(意)→成文阶段(文)。

(二)文学创作思维培养

苏格拉底曾说过:“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一种天才和灵感。”在了解文学创作的过程之后,我们将开始进行创作思维的训练。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它以感觉、知觉为基础,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行为,那么从事写作便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是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与方法,能在揭示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向人们提供异于他人、优于他人的新思路、方法、认识、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作者以一个信息为圆心向四周进行发散性思考的思维活动(见图1-5),又称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强调思维的灵活和知识的迁移,以求得与众不同的思维结果。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的小说《墙上的斑点》,就是运用辐射扩散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的。

图1-5 发散思维

【探索学习1-10】定向口述

一人手持一本书,急匆匆地进入校门,一脸的不安……(什么人?为什么?)

定向口述: 根据提供的材料,想象事情的来龙去脉。

(2)辐合思维

辐合思维就是作者从若干个不同的信息源开始,由外向内地向一个中心集中的思考活动(见图1-6)。即思维主体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故又称集中思维,也称求同思维。如巴金的《家》:觉新与梅、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风的爱情故事;诸葛亮神人身份的形成;等等。

图1-6 辐合思维

(3)求异思维。

又叫逆向思维、反向思维,它发挥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性特点,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悖逆常规常态。杨朔写蜜蜂时,他就有意避开了前人的思路,运用求异思维,寻找新的突破口,发现了蜜蜂的新特点,提炼出了新的主题,写下了《荔枝蜜》这篇散文。

【自主学习1-8】能救命的思维方式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跟随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军队占领莱普沙克斯时,他急于想拯救他的故乡,使它免遭兵燹。一天,他为此进谒国王。可亚历山大早就知道他的来意,未等他开口便说:“我对天发誓,决不同意你的请求。”“陛下,我请求您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哲学家大声回答说。莱普沙克斯终因他的智慧幸免于难。

你知道这个故事中的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吗?

2.想象力的开发
【探索学习1-11】怪字藏诗

上图的怪字中藏着四句诗句,你能猜出是什么诗句吗?请发挥你的想象力。

德国著名哲学家狄尔泰曾在《论德国诗歌和音乐》一书中写道:“最高意义上的诗是在想象中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于写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那么,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依据现实而构想的奇妙的思维活动,通过想象可以“创造”一个奇妙的精神世界。

【自主学习1-9】想象小幽默两则

苏轼、苏小妹相互戏谑

小妹额头突出,东坡笑曰:“未出前庭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小妹又嘲笑东坡下颌之长:“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腮边。”

数字笑话

一天0和8在街上相遇,0不屑地看了8一眼,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带啊!”

0对5说:“你该把肚皮收一收了!”

0碰到9(大吃一惊):“哎,兄弟,怎么截肢了?”

如何培养想象力?

首先要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细致观察,掌握事物的特性,在自己的脑海里存储更多的信息,以供想象选择组合。其次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广泛思考,并且大量阅读,做好知识储备,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运用所存储的表象,多用修辞,多做训练。丰富表象就能提高设想能力,设想能为想象提供真实性,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设想能丰富想象的内容,为想象的展开提供依据。就如老舍《出口成章》中所写的:“我是一班人,独自扮演许多人物,手舞足蹈,忽男忽女”“而有的作家,当他写自己的主人公骑马在森林里游行,风吹得黄叶飒飒飘落的时候,他会感到自己就是马,就是风”。最后,想象要大胆而有新意,具有时代性的同时但也要注意合理。

【自主学习1-10】品读《乡愁》二首

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长大后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所给两首诗同样写了乡愁,细细读来各有千秋,想想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哪些想象?

【探索学习1-12】联想写作练习

请你选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以《“______”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范例:“F”的联想(片段)

“F”像一面迎风飘扬的小红旗,那是胜利;“F”像一棵向阳生长的小松树,那是希望;“F”更像爷爷手中的拐杖,那是什么呢?您还得听我说……

二、感悟艺术之美

如果把阅读形容为一场旅行,书本能带领我们到达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那么欣赏经典名画则是透过各个窗口去感受世界的多维。接下来,在这个单元我们将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体会美术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事理哲思以及生命情调。

(一)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家国情怀

当我们望着祖国的山河,当我们感受家国的日新月异,有一种力量便喷涌而出,这股力量有人将它写在诗里,有人将它展现在画卷上,这股力量就是家国情怀。从古至今,文人骚客都在作品里留下了对于家国的浓烈情感,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等。当我们纵观美术作品,也能发现有很多作品都体现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比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如图1-7所示。

图1-7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美术评论家邵大箴点评道:“1959年詹建俊先生创作了油画《狼牙山五壮士》。画作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顽强战斗,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

在《狼牙山五壮士》的创作中,詹建俊先生选用了金字塔式的三角构图:把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放在画面最前面,以表现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将副班长葛振林置于最高处,以体现出他不可征服的气概;并在对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三名战士的刻画中强调了对于敌人的仇恨与蔑视。

通过这样的人物组合,《狼牙山五壮士》凝聚成整个群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魄。同时,由于前排两个人物的站姿也相应构成了两个三角形,呈现出强烈的稳定感和雕塑感,从而呈现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壮美。

革命历史画《狼牙山五壮士》是命题创作……他选择了英雄们跳崖牺牲前的一瞬间,深入刻画人物的英雄气概……在金字塔式的构图上,面对残暴敌人顶天立地的五位英雄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气概,形成鲜明的英雄主义基调。在统一的气势中,不同人物的动作、眼神又巧妙地富有变化,作为背景的峻峭雄伟的山峰与人物群像融为一体,犹如刻在大自然中与世长存的纪念碑。《狼牙山五壮士》中他用粗放有力的笔触,用坚实的形体语言,用沉着、浑厚的色彩,赋予人物形象以纪念碑雕塑的感觉。他在形式美感和色彩上的努力,受到了油画界同行们的关注。”

(二)领悟美术作品中的事理哲思

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生命的智慧是什么?我们怎样与世界、与自然相处,安顿自己的人生?这些关于人生与哲学的命题,也是许多艺术家在创作时所思考的。我们会发现,许多艺术家在作品中都体现了自己的哲思,特别是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体现的人生哲理就如《小窗幽记》所言“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这是古人在画卷中留下的人生智慧。

1.八大山人的“墨点与泪点”

八大山人并不是八个人,而是一个人,他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代宗师朱耷,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

朱耷的身世并不简单,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代灭亡后,他颠沛流离,最后削发为僧,潜居山野,继而改名八大山人,一生以明遗民自居。至于为何改名八大山人,有几种说法:有人认为八大二字有似哭字、笑字,山人二字有似之字,合而读之,类哭之笑之,皆隐约有玩世之意。亦有将朱耷去之“牛耳”而写作“八大”之说。

八大山人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传闻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提笔作画,但世事的变迁让他一生不得志,他的妻儿早他离世,作为前朝皇室宗亲,为保全自己皈依佛门,过上亦僧亦道的生活,内心多有苦闷,年过半百的他曾愤懑撕裂僧服走回老家南昌。一腔积绪只得诉诸画上,于是他在书画上倾注了毕生心血。而他的画在绘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他善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笔法十分简洁,用墨极少,但简洁之处又蕴含无穷韵味。代表作品有《六君子图》《水木清华图》等。

八大山人写画恣意纵情,少有繁复之笔,干净的画面中却有深意。同时他常以书入画,又以情入书。他的一生坎坷与不甘都呈现在书画之中。他曾在一首题画诗中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首诗写出了他的创作风格以及他的心中所感。而且细观他的许多鸟兽画,能看到它们似乎都在翻着“白眼”,我们能从画的眼神中感受到一股不羁与不服从的力量,因此我们通过他的画以及书写,可以读出他的人生态度:“墨点无多泪点多”,留在心里的不甘,就流淌在画卷里吧。

《枯木寒鸦图轴》为八大山人代表作(见图1-8)。隆冬时节,四只寒鸦栖息于残石败枝上,寒鸦的羽毛淡墨晕染,再施以浓墨,浓淡墨交融处显现出羽毛柔软、细密的质感。寒鸦“白眼向人”,其孤傲不驯的神态最能体现作者坚韧倔强、磊落不羁的个性。

图1-8 八大山人《枯木寒鸦图轴》

2.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工水墨虾,淋漓生动,怡然自得,虾仿佛闲游四方的行者,充满着诗意与画境(见图1-9)。齐白石注重造型的多样呈现,动中取静,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盎然生趣的动人画卷。

为了画好虾,齐白石养了长臂青虾,仔细观察虾的形态,通过写生深入了解虾的结构,不断的观察与绘画实践,让画作更富有浓淡变化,透明的虾体活灵活现,愈发生动。齐白石通过生活中的细致观察,以虾的客观造型为基础,通过艺术创作呈现了唯美简约的群虾形象。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画家用传神的妙笔体悟人生哲思,而我们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图1-9 齐白石墨虾图(纸本立轴)

【探索学习1-13】留白艺术

清代画家笪重光曾在《画筌》中提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美学家宗白华也提到:“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请结合笪重光和宗白华的观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欣赏留白艺术。

(三)体味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情调

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春日夜晚宁静深幽的画面,鸟儿在山涧中鸣叫,桂花无声飘落,生命的图景就这样铺陈开来,那是我们向往的精神家园。

说起生命的情调,我们也能想起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中写到:人类需要有个家,也就是一块温暖或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身体上的温暖,随之而来的是感情上的温暖。接下来,我们便通过画作来感受自然风景,从而感悟生命情调吧。

《秀石疏林图》是元代文人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赵孟頫以飞白法画石,以篆书法绘树,笔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似是他个人对艺术的真挚传达;兰花被雨水浸透,晶莹剔透。飞白与晶莹,笔断意连与润物无声,反映了生命的美好多样。

又如《清明上河图》,以描绘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都市与城郊百姓的生活景象,展现了工商业与交通的繁华面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之一。

《清明上河图》全图前段写市郊风景,中间描绘汴河两岸风光,左边描绘汴京街景。构图以鸟瞰式全景法,用“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描绘鳞次栉比的商店,熙熙攘攘的市民、商贩,状如飞虹的“虹桥”,阡陌纵横人物往来。图中170多棵树木形态各异,有的摇曳生姿,仿佛在汴河畔翩翩起舞,充满着生命的温度;有的连枝吐绿,生机勃勃。可见,张择端也是生活的观察家,他用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风貌,画中体现的正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情调。

【合作学习1-1】我当故宫策展人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故宫官网资料,以“我喜爱的故宫文物”为主题,办一个云上文物展。每位小组成员挑选1~2件喜爱的文物进行了解和解说。 dK0AFN2QrkMCCR4JmcYmWu6jSqakCymabm6OoDf2Rmf2EFgCW+GxoPtADVii/o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