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历,对基层和农村的情况非常熟悉,在县、地、省、中央不同岗位上的工作历练,使他对经济系统的各个层面都有充分的把握,对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对“三农”工作更是重情重实干,付出了很多心血。在福建省工作期间,他“结合实践,对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农村摆脱贫困、福建山海联动发展、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福建省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农村市场化建设与中国加入WTO等进行系列研究,著书并发表文章” 。
在浙江省工作期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是习近平工作的重要内容。2003年7月10日举行的中共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习近平做出了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其中就包括“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这在全国行动最早。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又在2004年制定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明确了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六大任务和七项举措,这也是全国领先。2005年3月5日和2006年3月9日,习近平两次受邀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日论坛》两会特别节目《做客中央台》,2006年3月25日,做客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大讲堂》,在这些场合中,他深度解读了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系统阐述了浙江省以城乡统筹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和成效,产生了广泛影响。 习近平同志有关浙江城乡一体化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习近平在浙江省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提出通过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做出了“推进城市化要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等科学论断。城乡协调是区域协调的重要方面,没有城乡的协调就没有区域的协调。习近平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效推动了浙江省的城乡一体化。2003年1月,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集聚上取得新突破。2003年2月,在浙江省“两个年”活动总结和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习近平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深化城乡配套改革,突破城乡二元结构。2003年3月,在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围绕城乡统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年4月,在建德、淳安调研时,习近平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使欠发达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2004年1月,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进一步加深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认识。2004年3月,在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同年4月,在浙江省委常委会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期、新阶段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2005年的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语重心长地指出,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城乡一体化的率先实践,使浙江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最好的省份。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习近平于2005年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了“执政为民重‘三农’”的重要论述。 认为重视“三农”必须牢固确立“三农”问题是中国根本问题的思想,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任何时候都不动摇,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牢固确立的政治意识。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是现代化进程中最棘手的一大难题,也是关系“三农”发展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推动“三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必要条件。只有把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不断有序地转入城镇与第二、第三产业,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才会有持续的动力,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习近平指出,强调统筹城乡兴“三农”,就是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就是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的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中统筹安排;就是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近年来,根据中央要求和浙江实际,浙江省做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统筹城乡发展的多项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应进一步深化对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认识,更加有效地整合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举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城乡的互动互促作用,努力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同步发展,是习近平始终如一的思想。早在2003年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提出“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生态环境的全面整治,利用5年时间,把其中1000个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的设想,并深入实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针对浙江省一些地方的村庄布局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导致有新房无新村、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2004年习近平提出:“我省既有像兰溪的诸葛村、永嘉的芙蓉村、武义的郭洞村这样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村落,又有像奉化的滕头村这样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农村。我们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政治’工程中,力争规划和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能够百世流芳的名村庄。”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统筹城乡发展的多项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浙江省农村的经济社会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6年浙江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已达68.1%,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 再次明确了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路径。
抓住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提速、国际化水平提高的时机,把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换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机制,是浙江省实施“八八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全面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从八个方面调整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八个机制。” 一是调整城乡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城市产业链向农业和农村延伸,建立健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互促,城乡经济共荣的联动发展机制。二是调整城乡劳动就业和人口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吸纳劳动力和优化人口布局的作用,建立健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农民转化机制。三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健全促进劳资收益公平分配、公共财政加快向农村覆盖的利益调节机制。四是调整国家公共事业建设格局,着眼于改变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状况,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的投资建设机制。五是调整建设用地收益分配格局,把土地作为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和增收致富的重要资本,建立健全土地增值的农民共享机制。六是调整城乡社会文化建设格局,增强文化软实力对农村文明发展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城市现代文明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辐射带动机制。七是调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思路,突出农业涵养生态和山区生态屏障功能,建立健全城乡联动保护和区域互惠互利的生态补偿机制。八是调整政府管理职能,着力于建设公共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融合的行政管理机制。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市场决定”与“政府统筹”两大核心。习近平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习近平的这一论述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定位,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为“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所做出的新表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
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不仅包含农村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包含城市先进要素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马太效应”将更加凸显。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受城市和工商业比较收益的驱动,要素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情况只会加剧而不会减少,农业农村将因更加严重的“失血”而愈加凋敝破败,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将进一步恶化。这是自由市场力量作用的一个缺陷。因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还必须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主导作用。在农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获取较高投资回报率的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以吸引优质资源向农村回流。习近平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政府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行了阐释。2006年3月5日,习近平在做客中央电视台介绍浙江新农村建设经验时,就明确指出:“党政主导,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各级政府积极负责,通过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来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公共资源的投向由城市为主向更多地倾斜农村转变,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应主要由公共财政承担,而不能增加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