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确保稳中有进的重要举措

随着2022年大幕的徐徐拉开,如何把握今年的宏观经济大势,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2021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总基调已予明确,就是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会议在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强调要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稳定经济大局,持续前进,加快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是重要举措。

一、巨大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群体面临严重的挑战

2021年以来,经济运行在总体态势平稳的情况下,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新冠疫情仍是影响当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国内多点散发的疫情使国内众多企业的生产链供应链的畅通与韧性受到巨大考验。2021年局部地区的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电力煤炭一度供应紧张等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交织叠加,对企业的影响超出预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类困难得到妥善应对,但经济的稳定恢复和持续发展仍有赖于外界环境的改善和各方共同努力。

面对今年的宏观大局,在新冠疫情冲击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的正常发展经受着巨大不确定性和压力的考验,尤其是中小企业群体,由于体量小、运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数量众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只要中小企业好,韧性强,中国经济就无惧国际经济风云变幻,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近十年来,中小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有资料介绍,2011年至今,中小企业由890万户增长超过4550万户,成为4亿多就业人员的主体。若中小企业动荡不安,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保住了中小企业,就是护住经济社会稳定的基本盘。面对中小企业当前的困难处境,党中央、国务院精心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想方设法做好“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排头兵,由于长期以创新为导向,执着专一领域,根系扎得深,基础打得牢,从成长之初开始,就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相对于一般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面对较大困难乃至严峻挑战时,往往体现出更大的韧性,且恢复能力更强。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将会有力应对当前的各种市场风险与挑战,形成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最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在经济结构、发展质量、核心技术等方面亟待加快弥补短板,特别是解决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大企业是构筑坚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坚实力量,但仅仅据此还远远不够。实践表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常常率先实现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出现在有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第一线。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入骨干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中,不仅能够提升上下游协作配套水平,而且使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有效提高,最终提升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能力、锻造制造业韧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筑牢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举。

二、紧紧抓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

在宏观经济运行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时候,有一类中小企业往往具有比其他中小企业更强的抗击冲击的能力。尽管这些企业可能分属不同的行业和地域,但都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共同特点——“专精特新”。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自2011年“专精特新”这一概念首次正式提出以来,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已成为重要政策导向。

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影响生存、制约发展的大问题。不仅需要一批大企业以更大投入、更多力量投入创新活动,引领创新发展;而且需要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连接“断点”,疏通“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最大限度解决“卡脖子”难题。

我国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持续推进,稳步发展。2021年7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培育“专精特新”的工作,尤要强调企业家、资本和政府一起努力。

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牢牢把握创新灵魂,鼓励广大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心无旁骛,聚力发展,以专业化和精细化为抓手,以特色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一环。需要金融部门协力各方,下大力气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有力金融支持。需要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共性技术供给,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培育企业创新潜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三、牢牢掌握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的开市,就是力图通过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政策和制度供给,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和能力。

认识北交所,可以从其准备实现的“三个目标”一窥端倪。一是夯实基础。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安排,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二是搭建桥梁。畅通北交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三是营造生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

北交所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哺育与支持。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一直致力于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助力,通过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架起资本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携手发展的桥梁。

北交所是完善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资本市场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枢纽,不仅会催生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加快成长,而且必将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北交所的诞生更加彰显资本市场发现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的功能,对于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交所是加强创新产业金融融合的重要平台。错位发展的北交所以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为己任,将不断推动资本与科技深层次融合,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借助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激活一度沉寂的市场交投热情,引导保险、信托、企业年金等更多长期资金入场,促进投融资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要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纽带,进一步畅通资本、科技循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显著特点是,技术迭代快、资金消耗大、经营不确定性高,仅靠企业自身积累和间接融资难以满足需求。要利用好已有的市场基础制度,发挥出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等支持创新的功能,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定制式服务”,推动科创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而激发整个经济活力。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还需要在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同时,提升上市企业守法合规的意识,切实做到讲真话、做真账,规范运作,稳健经营,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牢牢守住“四条底线”,坚持底线思维,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不断提高发展质量。要配合监管方扎牢篱笆,堵住漏洞,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让市场环境更加清澈透明,让市场运行更加秩序井然。确保资本市场发展蹄疾步稳,为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乘势发展提供丰厚的资本“土壤”,夯实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提出“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7月30日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十四五”规划、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高层会议中,“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又被屡屡提及。

显然,今天强调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

(2022年1月) c9A1tCH0r9kDGgrFq4KVZfTN+rCODIcbt5Lq+/yYB32Sk9nntF3NH8vcTxX5BOD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