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2 研究意义

在Glaeser等学者“中国到底应选择单中心巨型城市,还是多中心、中规模城市网络化发展模式”的诘问下,研究我国近期主要城市群的经济集聚规模与分布,即空间结构究竟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影响绿色经济效率,何种空间组织方式的城市群对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更为有利等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本书的理论意义之一在于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在绿色经济理论范式下的经济增长效率研究,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进行补充和验证。本研究将经济增长的效率问题与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问题合二为一,借鉴Schou、Aghion和Howitt等学者将自然资源、环境因素作为内生要素引入生产函数的方法,以城市群为载体进行绿色经济效率的经验研究,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补充与验证。

本书的理论意义之二在于有助于对集聚经济理论进行补充和验证。第一,空间结构的集聚程度、集聚形态均是要素组织方式的空间表现形式,探究空间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有助于从资源、环境约束的视角研究与验证要素集聚的经济效率。第二,将集聚经济理论的经验研究视角从产业层面或市域等较小的地理空间尺度,转向较广阔的城市群视角,是对该理论的进一步补充和验证。

1.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现实意义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一,有利于促进我国主要城市群经济集聚空间结构的优化。测度分析我国主要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并描述其演变情况,能够厘清所研究城市群的经济集聚空间结构是分散还是集中,经济集聚的中心是单一还是多个,具体为哪个(些)城市,有利于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群规划布局政策,优化配置资源,带动整个区域绿色经济的增长。

第二,有利于进一步验证与把握绿色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城市群的发展方向、要素分配、经济政策等提供理论支持。本书拟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找出具备哪些特点的城市群经济集聚空间结构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以绿色经济效率为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尝试以此为基础,给出我国城市群的经济集聚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的对策建议,为有的放矢地出台相应政策及在维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I50ExqK+TsM37g0CUF8Xbf5vCFLBzwOoWpiD4FFPGUKDguVLbPSVKl18Cjb2+v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