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本书的研究缘起于2014年3月5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七个省份,核心区域内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覆盖面积超过68万平方千米。该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在2017—2020年间让文化产业在这一走廊区域内普遍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随着规划出台,从各种角度、各种路径、各个学科层面出发思考如何促进西部文化产业走廊发展的研究日渐增多,那么,新闻传播界对该走廊的发展到底能起到哪些重要作用?笔者和课题团队得以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传播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协同创新作用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形成的一系列思考与探索。

由于这个课题牵涉面众多,所以研究时间跨越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两个阶段,而等到课题终于得以顺利结项打算出版的时候,已经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了。

笔者当初的课题研究出发点是如何通过特色文化产业去推动西部地区的脱贫攻坚与发展:西部许多地区都处在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其发展能顺利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西部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正是为了给西部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找到新出路,而西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必会为铸牢这个区域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铺垫。

当2020年年底全国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时代随即来临,西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为乡村振兴赋予了新的内涵,笔者随之继续对特色文化产业如何助力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进行研究。而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后,笔者得以进一步思考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当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首先要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逐渐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再逐步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继续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历来是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产业,能够通过文化创意来增加许多就业岗位、拓宽人们增收致富的渠道。文化产业包容性强,能够与地方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各地都可以借此形成自己的文化名片。

文化产业历来被世界各国誉为“朝阳产业”、低能耗而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文化产业的快速优质发展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是一件需要普遍推进的工作,而西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一盘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且整体欠发达的中国西部区域内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对于补上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有着重要意义,对中国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到2035年能基本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时光荏苒,笔者的研究思路也在不断扩充,不再局限于仅仅探寻新闻传播对西部文化产业走廊的协同创新作用,而是拓展为新闻传播对整个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作用的探析。 UDjcia2y60UE9HsA1CpunFhn+8zj9DccZWMGZ4lpqG0+WI3P+B6BkfRT1+PvQk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